摘要:那一刻,《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票房数字定格在了58亿元以上,超越了《长津湖》此前创下的57.75亿元纪录,一举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哪吒2》大获全胜,AI电影时代来临,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哪吒2》真的能“封神”,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新的天花板吗?
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2024年2月6日13:49分。
那一刻,《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票房数字定格在了58亿元以上,超越了《长津湖》此前创下的57.75亿元纪录,一举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跳动,更像是一声宣告:中国动画电影的新时代,或许真的来了。
有机构甚至大胆预测,《哪吒2》最终票房可能冲破90亿元大关。
如果预测成真,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要知道,这可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胜利,背后站着的是整个出品方的狂欢。
作为主投方的光线传媒,无疑是这场盛宴中最大的赢家。
这家在A股影业公司中市值排名第一(396亿元)的公司,股价在2月6日尾盘直接触及20%的涨停板,创下了近4年来的新高。
市场用真金白银表达了对《哪吒2》的认可,以及对光线传媒未来发展的信心。
根据2月4日48.4亿元的票房数据测算,《哪吒2》已经为光线传媒带来了9.5亿元至10.1亿元的收入。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光线传媒2023年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
如果最终票房真的达到100亿,出品方将获得近40亿的收入。
简直是躺着赚钱。
除了光线传媒,参与出品的还有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彩条屋科技有限公司等。
它们也将在这场票房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导演饺子。
这位原名杨宇的导演,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他原本是学药学专业的,却在毕业后“弃医从文”,一头扎进了动画的世界。
2009年,他创立了“饺克力”动画工作室。
2011年,又成立了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
凭借着《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哪吒2》两部爆款动画电影,饺子成功跻身百亿导演俱乐部。
他的成功,证明了“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这句话,也给无数怀揣动画梦想的年轻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不过,在《哪吒2》票房高歌猛进的同时,一个更具颠覆性的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整个影视行业,那就是AI技术。
《哪吒2》中,我们看到了超过1900个特效镜头和1万多个特效元素。
这些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背后,离不开AI技术的加持,比如高精度粒子解算、动态渲染等等。
AI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正在重塑电影制作的整个流程。
东吴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AI模式下,电影、长剧、动画片、短剧的制作成本可以降低超过95%。
这简直是颠覆性的。
除了降低成本,AI还能大幅提高制作效率。
一部电影的制作周期,可能会从几年缩短到几个月,甚至几周。
这对于追求快节奏的当下,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光线传媒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
他们已经明确表示,将在AI技术的加持下,加速动画电影的研发,计划每年推出4-5部作品,并大幅降低制作成本。
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对于影视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却可能意味着一场“失业危机”。
AI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取代很多传统岗位。
摄影师、特效师、电影美术师……这些曾经被认为是“铁饭碗”的职业,都可能面临被AI取代的风险。
美国娱乐业高管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人认为AI将在未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大约75%的人认为AI会导致岗位削减。
这种焦虑并非空穴来风。
2023年,好莱坞就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罢工。
演员和编剧工会联合起来,抗议AI对他们工作的威胁。
这场罢工持续了数月之久,对好莱坞的影视制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它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AI时代的到来,必然伴随着阵痛。
AI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它会给影视行业带来繁荣,还是毁灭?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变革已经发生,而且势不可挡。
《哪吒2》的成功,既是中国动画电影的胜利,也是AI技术在影视行业应用的一个缩影。
它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自处?
在这个AI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适应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些能够驾驭AI、利用AI的人,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而那些固步自封、拒绝改变的人,则可能被时代的车轮无情碾压。
来源:云朵妈妈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