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上映前夕,肖战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光是预售票房,就已经接近3亿了,饺子的“哪吒2”,却仅仅只有一亿多的预售票房。
什么叫打脸?
春节档里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与《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给出了一个足以让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在“哪吒2”没有上映前,几乎没有人相信哪吒的票房可以超越肖战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这一点主要是预售票房上的差距太大了:肖战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预售票房几乎是“哪吒2”的“三倍”。
到上映前夕,肖战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光是预售票房,就已经接近3亿了,饺子的“哪吒2”,却仅仅只有一亿多的预售票房。
这样的情况下,可谓是“敌强我弱”。
结果,上映后,谁是李逵谁是李鬼,一目了然。
截止发稿,《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总票房已经突破60亿大关,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不出意外的话,这部“哪吒2”还将创造更大的辉煌,平台预测票房已经高达94.2亿,破100亿这不是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哪吒2”的口碑太好了。
有人这样调侃:假若春节档的“六大主作”的评分是“唐探9.8分”、“熊出没9.8分”、“蛟龙、封神与射雕,并列9.0分”的话,那么“哪吒2”的评分,就应该是98分。
“哪吒2”无论是申公豹、申小豹还是申正道三父子,还是哪吒一家人,亦或者是敖光与敖丙的家人情义,还是陈塘关被屠,妖族被炼化成仙丹,都给人留下了极致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申公豹拼死守护陈塘关,独自一人战三龙的画面,太震撼,太让人震耳发聩了。
“哪吒1”时觉得申公豹有多么的坏,“哪吒2”看到申公豹一家人的下场,就觉得自己有多么的“残忍”,“哪吒1”中的申公豹的那句台词,直接在“哪吒2”中具象化了,还化作了一把利刃,刺向了“哪吒1”的观众们。
“哪吒2”就是典型的“酒香不怕巷子深”。
有着“哪吒1”的托底,又有着这么好的剧情,还有堪称无敌的动画画面以及特效,难怪上映前并没有大量的宣传,甚至预售的票房都不带一丁点儿的水分。
可能饺子也在赌:赌当前这个资本横行,营销当道的影视市场,好作品一样可以出圈。
而结果也论证了:饺子赌对,好作品,真的不怕“巷子深”,没有大量的营销宣传又如何,只要剧情好,让人震撼,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而肖战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就是妥妥的反面教材了。
上映前营销满天飞,预售更是遥遥领先,结果上映后给了观众一陀大的。
剧情魔改,肖战演技近乎没有,打戏堪称儿戏,特效也不出彩,看了这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只想说:徐克徐老怪,真是老了,就这打戏与特效,还不如他20余年前的作品《蜀山传》。
实在搞不出别的,就回去好好打磨打磨《蜀山传》,整个“蜀山三部曲”,没准还能大卖。
如今搞出来这么一部“金庸大作”,要内涵没有内涵,要打戏没打戏,要特效没特效就算了,上映前还“预售遥遥领先”,结果上映后的实际票房,打脸打的太响亮了。
春节档“六大正片”,如今“哪吒2”断崖式领先,以60多亿的票房碾压一切对手。
反观肖战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票房遥遥落后就算了,单日票房还越来越低,如今都已经在“六大正片”中成为垫底的存在了,照这个趋势发展,这部作品可能最终票房有可能低于“蛟龙”。
上映前的预售第一名,若真以上映后的票房最后一面收场,肖战与徐克的这两张脸,就真的……被打肿了都。
来源:最爱酷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