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春节,导演饺子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作品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登上了热搜。
2025年春节,导演饺子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作品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登上了热搜。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获得巨大成功,累计票房达到50.36亿元。
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自1月29日上映以来,累计票房已突破52.79亿元。
饺子凭借“哪吒”主题动画片,累计票房突破百亿大关,饺子成为“百亿票房导演”。
那么,饺子导演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他究竟是怎么成功的呢?
2008年,一个普通的医学生杨宇在成都一家小医院实习。白天,他穿着白大褂穿梭在病房之间;夜晚,他躲在出租屋里自学动画制作。
没有人知道,这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心中燃烧着怎样的梦想。
十年后,他执导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以50亿票房登顶中国动画电影之巅。
从医学生到国漫导演,饺子的成长之路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追梦者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关于坚持与突破的人生启示录。
一、医学生的动画梦:一场不被理解的叛逆
饺子本名杨宇,1980年出生于四川泸州。从小热爱绘画的他,在高考时却选择了华西医科大学。
这个决定看似与艺术背道而驰,实则是那个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念的产物。
大学期间,饺子虽然成绩优异,但内心始终无法割舍对动画的热爱。
大三那年,饺子偶然接触到三维动画软件Maya,这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开始疯狂自学动画制作,每天只睡4小时,其余时间全部投入到动画学习中。
这种近乎偏执的投入,让周围人难以理解。父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同学觉得他不务正业,但饺子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
毕业后,饺子进入成都一家三甲医院工作。稳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但工作一年后,饺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做动画。
这个决定在家人眼中无异于"自毁前程",但饺子知道,如果不趁年轻追逐梦想,他将会抱憾终身。
二、孤勇者的八年蛰伏:从《打,打个大西瓜》到《哪吒》
辞职后的日子并不好过。饺子蜗居在成都一间简陋的出租屋里,靠着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维持生计。
这期间,他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每天工作16小时,用一台老式电脑制作动画短片。
2008年,饺子用三年零八个月时间独立完成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横空出世。
这部充满黑色幽默的反战动画,在国内外斩获30多项大奖,包括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大奖。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饺子惊人的动画才华,更体现了他对人性、战争的深刻思考。
《打,打个大西瓜》的成功为饺子打开了通往动画界的大门。2015年,光线传媒旗下的彩条屋影业找到饺子,邀请他执导动画长片。
这个机会来之不易,饺子深知这是实现梦想的关键一步。他选择了最具挑战性的题材——哪吒,决心用现代视角重新诠释这个经典神话人物。
三、破茧成蝶:从默默无闻到国漫之光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制作过程充满艰辛。饺子带领团队历时五年,经历了66次剧本修改、1400多个特效镜头、1600多位制作人员参与。
为了追求完美,饺子事无巨细地参与每一个环节,从人物表情到场景设计,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创作过程中,饺子遇到了许多贵人。彩条屋影业CEO易巧给予他充分的创作自由和资源支持;配音演员吕艳婷为哪吒配音时,为了达到理想效果,每天练习到声音嘶哑;特效团队为了一个镜头反复修改上百次。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才造就了《哪吒》的成功。
《哪吒》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在于它打破了国产动画的固有印象。
饺子用现代化的叙事手法、精良的制作水准、深刻的人文关怀,重新定义了国产动画的可能性。
这部电影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工业体系的成熟,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新的标杆。
从医学生到国漫导演,饺子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为之坚持。
他的故事启示我们:不要被既定的轨道束缚,要敢于突破常规;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吓倒,要相信坚持的力量;不要被外界的质疑动摇,要坚守内心的选择。
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像饺子一样,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逆天改命"。
我是百家号第二职业,持续分享职场上班族故事,提升职场竞争力,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
来源:逗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