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70后,我已陪伴春晚度过了四十多个年头。在这网络普及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不触碰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在此,我想与网友们分享一些历年春晚的故事。
作为70后,我已陪伴春晚度过了四十多个年头。在这网络普及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不触碰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在此,我想与网友们分享一些历年春晚的故事。
小时候,每到年三十晚上,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春晚的开始。有时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节目,我甚至会端着饭碗边吃边看。那时的春晚,小品表演尤为吸引人,陈佩斯和朱时茂的组合堪称经典。他们默契的配合和幽默的表演让人捧腹大笑,如《吃面条》、《拍电影》等作品,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回忆。
此外,已故的相声演员马季也在春晚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相声作品《宇宙牌香烟》以幽默的方式讽刺了某些社会现象,令人印象深刻。而赵丽蓉老师和巩汉林的小品表演同样令人难忘,如《如此包装》、《打工奇遇》等作品,不仅让人们开怀大笑,还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当然,提到春晚小品,不得不提赵本山老师。从1990年的《相亲》到2010年的作品,他的小品无一不精彩绝伦。赵本山老师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幽默感征服了亿万观众,成为春晚舞台上的标志性人物。觉得没有赵本山老师的春晚就没啥意思,或者说是缺了点儿什么……
再回顾刚刚结束的2025年春晚,它同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亮点。开篇的非遗短视频中,李子柒将13种非遗元素融入造型表演,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震撼。而宇树机器人抖手绢、跳舞蹈的表演则展示了科技的魅力,让人眼前一亮。此外,刘谦老师的魔术《画蛇添福》同样精彩纷呈,为春晚增添了不少看点。
然而,尽管近几年的春晚各有千秋,但我总觉得它们似乎缺少了一些东西。或许是对过去那些经典节目的怀念,或许是对春晚不断创新和突破的期待。但无论如何,春晚作为中国人过年期间的重要文化符号,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和情感。希望未来的春晚能够继续传承和创新,为观众们带来更多精彩和感动。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大家理性讨论,谢谢大家!祝福大家2025新年快乐!蛇来运转,事事顺心如意,多多赚取人民币![大笑][大笑][大笑][祈祷][祈祷][祈祷]
来源:小蝌蚪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