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心水(1929.10-1989.4),原名赵志汾,河北省沧县张官屯村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家人到天津。中学时积极参加抗日运动。1943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随沧县公安局、渤海第1专员公署武工队参加地方战斗。次年10月,转入正规部队,在渤海军区第1分区政
赵心水(1929.10-1989.4),原名赵志汾,河北省沧县张官屯村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家人到天津。中学时积极参加抗日运动。1943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随沧县公安局、渤海第1专员公署武工队参加地方战斗。次年10月,转入正规部队,在渤海军区第1分区政治部从事民运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随军北上,曾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某部6纵队第18师宣传队代理队长等职。194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为了更好地鼓舞解放军战士的士气,他创造性地提出建立"行军鼓动棚"并被采纳,"行军鼓动棚"对于鼓舞战士英勇杀敌收到了良好效果,因此荣立大功一次。辽沈战役后,随部队转战各地,一直到达海南岛。
1950年,被送进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戏剧导演班学习深造。1952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历任助理导演、副导演、导演(一级)。1959年,开始独立执行导演工作,拍摄了处女作故事片《鸿雁》。次年,拍摄了戏曲片《潘杨讼》。1962年,拍摄了轰动影坛的故事片《冰山上的来客》,片中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风靡全国。这部影片在当时对惊险式影片进行了新的探索,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是当时上座率最高的故事片,曾获吉林省电影家协会第一届"小百花"最佳导演奖。
1964年后,又陆续拍摄了《特别快车》、《熊迹》、《海神》、《戈壁残月》、《天下第一剑》(与王文治合作)等10多部影片。此外,还拍摄了《今日降温》、《黄金万两》等多部(集)电视剧赵心水创作态度严肃,所拍摄的影片十分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因此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1989年4月病逝于长春,终年60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衡水凌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