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谁说退休就意味着告别精彩?
在央视打拼27年的"敬大姐"用事实狠狠打了我们的脸!
这位曾让无数观众如雷贯耳的央视主持人,在2015年选择退休时,很多人都觉得她会就此归于平淡。
然而面对人生的"下半场",68岁的敬一丹不仅没有选择躺平,反而玩出了新高度!
从笔耕不辍的作家,到四处奔波的公益使者,再到走南闯北的文化传播者,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生从不设限,精彩永远在路上!
那么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说起退休后的生活,敬一丹笑称自己经历了一段"时空混乱"的日子。
刚开始那会儿她就跟没有了生物钟似的,每天还是早早地起床换衣服准备去上班。
直到丈夫忍俊不禁地提醒:"老敬啊,你都退休了不用那么早起了。"
这让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告别了那个忙碌了27年的央视演播室。
可是闲下来的日子哪有那么好过?
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反而让这位曾经"分秒必争"的主持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但敬一丹可不是那种会被生活打败的人,她开始琢磨着给自己找点新事做。
"与其发愁不如行动",她决定把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写下来。
于是这位"数码小白"硬是啃着说明书,学会了开通和运营自己的公众号。
从一开始的笨手笨脚,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她在文字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自在。
2023年的敬一丹,简直就是退休界的"斜杠青年",忙得连轴转。
九月份她还受邀参与了央视的文旅宣传栏目《共赴山河之旅》,重回镜头前的她依旧神采奕奕。
这一年她还背着相机,追着四季变换的长城跑,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座古老建筑的千姿百态。
她开玩笑说:"退休后反而比上班还忙,但这种忙让我感觉特别充实。"
在社交平台上她时不时就会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感悟,俨然成了一位"文艺博主"。
那些生动有趣的文字背后,是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新事物的探索。
从主持人到作家,从幕前到幕后敬一丹用行动证明: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生活的起点。
说到敬一丹的央视生涯,就不得不提1988年那个改变她命运的决定。
那一年她毅然决然地踏入了央视的大门,开启了自己的主持生涯。
谁能想到这个初来乍到的"新人"会在后来成为央视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1993年她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先例。
当时她主持的《一丹话题》,是国内第一档以主持人姓名命名的深度访谈节目。
这个创举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为后来的主持人开创了先河。
但真正让敬一丹成为"国民主持人"的,还是1996年的那次调动。
那年台里把她调到了新闻部,让她主持《焦点访谈》。
说实话这档节目可不是好干的,它专门揭露社会阴暗面,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勇气。
但敬一丹就是有这个魄力,她带着节目组深入调查、追踪报道,为民众发声。
她那标志性的严肃表情和铿锵有力的播音腔调,至今还被很多人模仿。
而到了《感动中国》的演播室,我们又看到了她柔情的一面。
每当讲述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时,她的眼里总是闪烁着泪光。
她说:"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总能打动我的心,让我相信这个世界充满温暖。"
在央视的27年她就像一位老朋友,陪伴着几代人的成长。
从揭露社会黑暗到传递人间温情,敬一丹用她独特的主持风格,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其实在成为央视主持人之前,敬一丹的人生经历堪称开挂。
1955年她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高知家庭。
本该是一帆风顺的童年,却在1966年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
家庭变故让这个大女儿不得不扛起照顾两个弟弟的重担。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年轻的敬一丹学会了坚强。
后来她成为了通河县清河镇的一名知青,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
但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小玩笑,当地广播站的一次招聘,让她意外踏上了播音之路。
这一干就彻底爱上了这个行当。
为了提升业务能力,她决定报考北京广播学院。
当时的她普通话还带着浓浓的东北口音,常常被同学们笑话。
但敬一丹愣是咬着牙坚持下来,把"大碴子味"的方言练成了标准的播音腔。
说起她的求学经历,不得不提那"三战考研"的传奇故事。
就在第三次考研的路上,她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王梓木。
这个同样在追逐梦想的男生,后来成了她一生的伴侣。
真应了那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只是人生难免有遗憾,在她64岁那年相依为命的母亲因肺癌离世。
为了纪念这位给予她无限力量的母亲,她整理了近千封家书,编成了《那年那信》。
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一直捧着这本书,细细品读着每一页回忆。
后来她又创作了《床前明月光》,用文字寄托着对母亲的思念。
也许是母亲的离世让敬一丹更懂得时光的珍贵,她开始用更积极的姿态拥抱生活。
这个曾经在电视荧幕前揭露社会问题的主持人,如今选择用另一种方式来回馈社会。
2018年她参与了大型公益节目《脱贫大决战》的录制。
不同于以往坐在演播室里,这一次她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中国的脱贫之路。
那些与农民同吃同住的日子,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知青岁月。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民朴实的本质从未改变。"
除了参与公益她还经常回到母校,和年轻的学子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
看着学弟学妹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她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坐在教室里憧憬未来的自己。
如今的敬一丹就像是一本会行走的"人生教科书"。
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失去挚爱的痛苦没有打倒她,反而让她学会了更加珍惜当下。
从央视到公益从主持人到作家,她在每一个新的身份中都找到了独特的价值。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退休,不过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正如她在新书《那年那信》的扉页上写道:"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完成了什么,而在于你还在路上。"
这不就是我们在开篇提到的另一条大道吗?
看来68岁的敬一丹不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更找到了一种更有温度的生活方式。
来源:视界领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