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当一个叫徐克的导演决定做丧尸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4 17:07 2

摘要:徐克,这位曾经用《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给华语武侠片注射过肾上腺素的老怪,如今用《射雕之侠之大者》向世人证明:天才的堕落可以比庸才的平庸更令人作呕。这部号称致敬金庸的“武侠史诗”,本质上是一场由过气导演、流量明星和失控特效共同烹制的馊饭,散发着资本催熟的腐臭

任何社会,如果它的老年人仍然掌握着一切决策权,那它就已经失去了进步的可能。 ———马‬斯克

徐克,这位曾经用《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给华语武侠片注射过肾上腺素的老怪,如今用《射雕之侠之大者》向世人证明:天才的堕落可以比庸才的平庸更令人作呕。这部号称致敬金庸的“武侠史诗”,本质上是一场由过气导演、流量明星和失控特效共同烹制的馊饭,散发着资本催熟的腐臭味,堪称21世纪武侠片的大型安乐死现场。

一、叙事崩坏:金庸棺材板压不住的魔改狂欢徐克对原著的“解构”堪称文化恐怖主义。郭靖从木讷憨直的侠之大者,被强行塞进好莱坞超级英雄的紧身衣里,开场十分钟就化身人形高达,用堪比《变形金刚》的金属质感降龙十八掌轰飞蒙古大军。黄蓉?那个智计百出的奇女子,在徐克镜头下沦为会喘气的AI导航仪,主要功能是穿着淘宝爆款汉服摆出网游登录界面姿势,偶尔从樱桃小嘴里蹦出几句弱智版《九阴真经》说明书。当欧阳锋开着生化改造的蛤蟆战车出场时,金庸笔下的西域宗师彻底沦为《疯狂麦克斯》片场跑错棚的B级片反派——徐克用行动证明,所谓“侠之大者”不过是给IP丧尸们准备的夺舍躯壳。导演显然患上了严重的“原著PTSD”,但凡故事里出现人物性格逻辑、文化肌理这类“危险品”,立刻启动自我审查式阉割。江南七怪成了抖音网红天团,在慢镜头里摆着廉价cosplay造型;成吉思汗的草原雄狮被降维成页游NPC,只会重复“杀!杀!杀!”的塑料台词。整部电影就像被丢进碎纸机的《射雕英雄传》,观众需要自行脑补才能把漫天飞舞的IP碎屑拼凑成勉强可辨的故事轮廓——前提是你还没被120帧4K的视觉粪海淹死。二、视觉灾难:赛博武侠的精神错乱徐克的视觉暴政在这部电影里达到巅峰。当郭靖黄蓉骑着全息投影雕兄飞跃用Unity引擎渲染的假山假水时,当洪七公的打狗棒法变成《星球大战》光剑对砍时,当桃花岛被改造成《阿凡达》潘多拉星分岛时,观众终于看清:这哪里是武侠片?分明是徐克在元宇宙买的劣质地块上举办的电子坟头蹦迪。那些号称“革新武侠美学”的粒子特效,不过是给尸体涂脂抹粉的行为艺术。

动作设计更是暴露徐克江郎才尽的本质。昔日写意潇洒的竹林大战,如今沦为网游技能特效展销会。每个角色都像嗑了十斤氮泵的健美先生,动不动就720度托马斯回旋接量子对撞机式爆破。慢镜头滥用程度令人发指,黄蓉转个身要给8个机位升格镜头,郭靖放个屁都要配合IMAX全画幅菊花绽放特效。当武侠片的“武”堕落成杂技团的跳梁把戏,“侠”自然就沦为贴在流量明星脸上的可撕拉面膜。三、文化空壳:侠义精神的ICU临终直播最可悲的不是技术崩坏,而是徐克对武侠精神的谋杀。金庸笔下“为国为民”的侠义内核,在电影里被替换成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狗血注射液。襄阳城保卫战拍得像复联决战紫禁之巅,郭靖踩着反重力踏板在城墙上滑翔,用堪比洲际导弹的亢龙有悔进行无差别轰炸——这哪里是守护中原?根本是漫威宇宙在中国特供的盗版周边。当黄蓉说出“侠就是做抖音最红的崽”这种AI生成的台词,当欧阳克对着镜头wink放电搞基卖腐,当全真七子跳起女团舞,我们终于看清徐克的阴谋:这不是武侠片,而是用金庸IP包装的短视频大杂烩。那些被消解的历史厚重感、被肢解的传统文化符号、被异化的侠客风骨,共同构成这个时代最荒诞的文化祭品——观众在IMAX银幕前啃着爆米花,见证着中国武侠片的脑死亡。四、流量瘟疫:鲜肉病毒对武侠基因的变异攻击选角堪称灾难级行为艺术。某顶流小生饰演的郭靖,把“憨厚”演成老年痴呆早期症状,把“大智若愚”处理成面部肌肉失调。当他用玻尿酸僵死的脸念出“侠之大者”时,恍惚让人看见AI换脸技术攻占影视圈的未来图景。至于女主的黄蓉,分明是资本用大数据算法生成的“完美爱豆”:微笑弧度经过微积分计算,打戏替身比例突破90%,唯一真实的可能是天价片酬后面的八个零。

老戏骨们在这锅乱炖里更像人肉背景板。当梁家辉饰演的洪七公,被迫在绿幕前对着空气表演吃叫花鸡时,那尴尬程度堪比让莫言去写厕所文学。这些演技派的眼神里写满“给钱就完事”的麻木,与年轻演员“老娘最美”的油腻形成完美互文,共同演绎着影视工业的末世图景。

结语:一具名叫徐克的IP丧尸

《射雕之侠之大者》最可怕的不是烂,而是它精准踩中了这个时代的所有病灶:用技术暴力强奸文化,用流量逻辑肢解经典,用快餐美学替代精神追求。徐克像极了过气的摇滚老炮,在资本的迪厅里穿着铆钉皮裤跳广场舞,还自以为站在潮流尖端。当片尾字幕升起时,银幕内外达成惊人共识:这不是武侠的续命丹,而是整个类型片的安乐死同意书。

建议将本片列入电影学院教材,标题就叫《如何用3亿投资证明华语电影已死》。唯一的慰藉是,金庸先生走得早,不用亲眼看到自己笔下那个“侠气干云”的江湖,被徐克改造成元宇宙垃圾场里会发光的电子骨灰盒。

来源:必记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