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爆红后“成都独享流量”之争:资源虹吸下的地域叙事困境

天堂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2-04 10:28 2

摘要:《哪吒》导演饺子(杨宇)的创业故事充满励志色彩:四川泸州人,辞职后在老家泸州蛰伏三年创作动画,凭借《打,打个大西瓜》崭露头角后,获光线传媒投资创作《哪吒》,最终以50亿票房登顶国产动画电影。然而,随着《哪吒》系列的成功,舆论场却掀起一场“地域流量争夺战”——成

现象溯源:一部国漫顶流的“归属权”争议

《哪吒》导演饺子(杨宇)的创业故事充满励志色彩:四川泸州人,辞职后在老家泸州蛰伏三年创作动画,凭借《打,打个大西瓜》崭露头角后,获光线传媒投资创作《哪吒》,最终以50亿票房登顶国产动画电影。然而,随着《哪吒》系列的成功,舆论场却掀起一场“地域流量争夺战”——成都媒体与自媒体以“哪吒是成都的”“导演是成都人”为宣传口径,而导演的家乡泸州、传说中哪吒故里宜宾,甚至投资方北京,均在这场文化盛宴中“隐身”。这场争议看似是城市间的“抢功”闹剧,实则折射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更深层的矛盾:资源高度集中与地域公平性失衡的冲突

一、为何“成都独享红利”?——资源虹吸效应的必然结果

1. 产业逻辑:注册地与资源集聚的硬规则

饺子导演在《哪吒》成功后选择将公司注册于成都,并非偶然。作为四川省会,成都集中了全省80%的动漫企业、90%的游戏公司和70%的影视投资机构(据2023年《四川省文化产业白皮书》)。政策扶持、人才储备、融资渠道、产业链配套等要素的高度集中,使得创业者不得不遵循“在四川,必选成都”的潜规则。即便泸州有孕育导演的情怀土壤,但缺乏动画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技术协作和资本对接能力,难以支撑一家头部动漫公司的运营。

2. 传播逻辑:媒体话语权的地域垄断

成都拥有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都传媒集团等省级媒体矩阵,以及数量庞大的自媒体机构,天然掌握着省内文化事件的叙事主导权。当《哪吒》成为现象级IP时,成都媒体以“本地企业出品”为切入点进行宣传,既符合新闻接近性原则,也暗合城市品牌营销需求。相比之下,泸州、宜宾等地级市媒体影响力有限,难以在舆论场争夺话语权。

3. 文化逻辑:城市品牌的“借势消费”

成都深谙“文化IP即城市竞争力”的法则。从大熊猫IP的“成都化”(尽管多数熊猫基地位于雅安、汶川),到三星堆文化被纳入“成都都市圈文旅规划”,再到此次将《哪吒》绑定为“成都造”,其本质是通过“资源标签化”强化城市形象。这种策略虽显功利,却在流量经济时代收效显著——成都凭借此类操作,成为仅次于重庆的“网红城市”顶流。

二、争议背后:一城独大与区域失衡的长期症结

1. 资源虹吸加剧“省会霸权”

四川省内“强省会”战略已推行多年:2024年成都GDP占全省比重达39%,而泸州、宜宾等第二梯队城市均不足7%。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成都的“黑洞效应”更为显著——全省三甲医院、双一流高校、国际航线近乎全数集中于成都。这种极化发展模式下,中小城市面临人才外流、产业空心化困境,自然难以分享文化IP红利。

2. 利益分配机制的缺位

当前文化产业收益分配遵循市场化原则,注册地企业、资本方、主创团队是直接受益者,而文化IP的“精神故乡”并无法定权益。宜宾曾借“哪吒故里”之名开发文旅项目,但因缺乏版权授权和资本运作能力,最终未能形成持续效益。如何在市场化框架下建立文化IP的“地域反哺机制”,仍是政策空白。

3. 地域叙事的伦理困境

成都媒体强调“哪吒是成都的”,虽未违背事实(公司注册于成都),却有意淡化导演的泸州身份和光线传媒的北京资本,本质上是一种“选择性叙事”。这种操作虽不违法,但从情感维度看,确实忽视了文化创作中“故乡滋养”与“资本助力”的双重价值,引发道德争议。

三、反思:文化成功是否注定属于“资源高地”?

《哪吒》的“成都化”现象并非孤例。从贾樟柯的“汾阳故事”被归入“山西文化”,到《流浪地球》的“北京科创标签”,地方文化成果常被更高层级的行政主体“收编”。这种趋势的合理性在于:市场经济下,资源集聚确能提升文化生产效率;但其残酷性在于:弱势地区可能永远被困在“提供素材,却无缘收益”的不幸循环中。

要破解这一困局,需多维度改革:

政策层面:探索“飞地经济”“税收共享”等机制,让文化IP收益部分反哺其精神发源地;

产业层面:通过数字技术(如远程协作、虚拟制片)弱化地域限制,助力中小城市参与文化产业链;

叙事层面:倡导更包容的地域叙事,承认文化IP的多重“故乡”属性(如“泸州孕育导演,成都孵化作品,北京注入资本”)。

道德层面:作为省会城市,应本着共同发展原则,不利用自身优势夺取其他地市州利益。戒贪婪,倡共富。

哪吒的“混元珠”与中国的区域发展隐喻

《哪吒》故事中,“混元珠”需分裂为灵珠与魔丸方能掌控力量,恰似当前四川发展面临的悖论:资源集中带来效率,却可能吞噬公平。当“成都独享哪吒红利”成为争议焦点,我们真正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构建更包容的利益共享机制——毕竟,文化的生命力,本应属于所有滋养过它的土地。

成都大熊猫有了,

成都哪吒也有了,

下一步会不会是成都的大恐龙呢?

下图是江苏和四川各地市GDP对比表,四川第二城竟不及江苏最末城,难道这就是所有四川老百姓期望的结果?

这就是集中精力发展成都的结果

来源:雷霆战神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