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部电影中,哪吒大卖特卖,六天票房超过30亿,预计总票房达到70亿,直接朝着打破中国影视记录,甚至是世界单片记录的成绩一骑绝尘;
当时间来到大年初六,今年的春节档期票房大战也基本上尘埃落地,胜负已分了。
六部电影中,哪吒大卖特卖,六天票房超过30亿,预计总票房达到70亿,直接朝着打破中国影视记录,甚至是世界单片记录的成绩一骑绝尘;
唐探1900中规中矩,拯救了系列口碑之余还拿下了18亿的票房,预计总票房35亿+。虽然没有超越唐探3,但是也算是赚的盆满钵满;
至于熊出没和蛟龙行动,虽然票房的确不及预期,但是前者由于成本不高所以也有盈利空间。后者口碑多少还可以,长线应该还能回收一些。
而真正做到口碑票房双崩坏,说是砸了招牌也不为过的,则是最后两部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这两部电影,在春节档开始前本来都是被寄予厚望的商业大作。前者有着表现不俗,票房高达26亿的前作垫底,一度在最开始的媒体预测部分,拿下平均30亿的票房预估,和哪吒、唐探并称为春节三巨头。
而另外一部射雕英雄传,则集成了金庸IP、徐克指导与流量演员肖战啊啊啊啊啊啊,算是近年来声音最大的武侠电影。虽然开始大家并不看好,只给了10亿的票房预估。但是在肖战粉丝的发力下,一度将电影的预售票房冲到3亿多,成为春节档预售第一名。
可以说如果按照正常流程,这两部电影虽然不是春节档的主角,但是也能借着这个最大的票仓吃饱吃好。
可是六天下来,这两部电影可以用票房口碑双双大败来形容。
最终票房预估,前者从30亿直接砍成三分之一变成了11亿,后者更是来到6亿左右,大概率成为春节电影档垫底。
在口碑方面,虽然有粉丝和公关部门的极力维持,但是在大众眼里,已经是烂片无疑。
为什么这两部之前被看好的电影输的如此之惨?我们今天不妨就来从价值观、叙事和特色三方面,来看看他们的问题在哪里。
一部电影好看,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如果难看,那么99%首先就是底层叙事框架,也就是故事的价值观崩塌了。
而封神和射雕两部电影,都犯了这个毛病。
封神的叙事底层是什么?
表层的商周更迭与底层的正统之争(阐教与截教),同时借凡人姜子牙封神来隐喻从神魔时代向凡人时代的过渡。
所以第一吸引人的,一定是神魔道统之争;第一主角,一定是引导道统之战的姜子牙(代表凡人)。
射雕的叙事底层是什么?
一代大侠郭靖的成长历史,而背后的时代特点,则是以李萍代表的汉人血脉对于残暴蒙古的反抗。
可以说电影怎么魔改都可以说是编剧自由,但是如果背离了上面两个根本底层逻辑,那么再怎么改动都会不自洽——因为底层逻辑变了,上层建筑除非你全都改变了,否则必然产生冲突。但是如果都改了,又何必用这个名字呢?
这两部电影最大的问题,恰恰就是把底层逻辑改了而不自知。
比如封神这一部的主角变成了姬发,而主线则变成了姬发和邓婵玉的恋爱故事。
姑且不说土行孙的绿帽子,单单是这个设定就已经让世界观直接崩塌了。
原因也很简单,姬发是纯粹的凡人,他和阐教截教的仙人们没有任何一丁点的关联。
为什么第一主角必须是姜子牙?因为姜子牙是玉虚宫门下,和两教仙人有交集,而本身他又是凡人,和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朝的文官武将有交集。
而姬发的问题是啥?他在整个故事里和阐教仙人、截教闻太师等等完全没有一丁点联系。甚至邓婵玉都是因为身份是凡人,生生拉过来搭戏的。
这么搞的结果,就是明明描写封神大战,但是里面80%的角色和主角剧情上没有一丁点关联。
哪吒、杨戬、雷震子这些真正应该出彩的角色,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只能弱化描写。
而什么为了救个殷郊导致元始天尊加十二金仙全都差点被吸干,也就是编剧硬要去写凡人,只能将原本的主角神魔直接剧情杀的理由。
但这么一搞,这部电影和名字还有半点关系么?
而射雕也是如此。
虽然主角还是郭靖,但是故事内核却从郭靖的成长变成了郭靖与黄蓉的虐恋追妻戏。
这就导致整部戏里,男女主角完全没有人物成长弧光,郭靖好像石破天一样上来就直接神功大成,打得欧阳锋满地找牙一样。
角色的养成感,故事的推动层次因此完全丧失。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怒喷2个半小时的电影讲了2个小时的追妻那样——因为在这个基调设定下,郭靖和黄蓉没有任何发挥空间,只能干这点现代人看了都觉得无聊的爱情小把戏。
如果说一部电影基础是100分,那么由于底层设计的失败,这两部电影先天的分数上限,就变成了60分。
底子烂了,但如果细节做的不错,演员出彩的话。多少还能挽回一点颜面。但是很可惜,封神和射雕的选角让这个可能性也直接归零了。
两部戏的第一主角,都是小鲜肉演员代表肖战和于适。
对于这两位的演技么,倒也不用过分贬低。总之属于那种如果在一部实力派演员云集,制作精良的电影里演个配角能出彩,但是绝对扛不起一部大作主演的程度。
比如封神1里的于适,比如长津湖里的易烊千玺,当时也没人说他们演的不好吧?
但是如果指望他们扛大梁,那么不好意思,分分钟皱眉给你看。
可能他是真的觉得这样就能凸显出郭靖的苦大仇深也说不定。
而本身底层崩塌的结果,就是导致故事编的乱七八糟,而指望流量演员能凭借演技将故事本身的问题掰回来那自然更是不可能了。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圣母兼巨婴的一代雄主周武王姬发,以及怎么看都像是少年杨过硬要冒充的郭靖郭大侠。
为什么本来应该是主角的姜子牙扮演者黄渤压根就不出席封神的见面会,以及之前所有金庸剧里的郭靖扮演者一言不发,原因这不就很明白了么。
当然,找流量明星的本质也不在于演技高低。而是考虑到了流量明星自带的粉丝盘子——肖战就是今年春节档最明显的代表。
粉丝预售怒冲33万,第一天预售过亿,整体预售3.5亿——这些说白了其中90%,都是肖战的粉丝们贡献的。而且还有什么买边角位置,核心留给路人等等操作,也都是今年粉丝搞出来的新招数。
可以说没有粉丝的贡献,射雕现在估计连蛟龙的票房都比不了。
但是事情都有两面,过于粉丝化的结果,就是严重阻挡了路人观影,而整体票房不佳,又会带来粉丝的情绪失控与进一步和路人切割。
所以到了2025年,要不就是割粉丝韭菜拿下限,要不就是老老实实拍精品追求上限,又想有保底又想讨好路人这种事情,估计以后是再也没人会去干了。
最后,封神和射雕其实还有自己的遮羞布的——前者是封神第一部里的东方魔幻特效工业化;后者则是徐克几十年来的武侠打斗动作指导。
如果在这两方面能够保住,那么这两部电影多多少少在口碑上还能有点可挽尊的。
但是很遗憾,实际看下来,这两方面恰恰是两部电影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可能很难想象,为什么到了2025年,电影院里还能看到上图这样的神奇画面。
要知道哪怕是10年前的那部公认大烂片封神传奇,里面的特效做的都不至于是这个惨状。而在以特效著称的封神第二部里,堂而皇之地就能搞个这种蓝精灵或者蓝色阿凡达出来恶心人。
如果要点评的话,这应该算是在自己最强的领域里干出了最差劲的成果吧?
对于很多试图给封神第二部说好话的人来讲,上面这个设定,直接把他们所有能说的具体话术全部封印干净了,以至于现在能说的,只有封神第二部好、人物帅气、不要打击国产、改编无罪等等虚无缥缈的言论。
至于这个通天教主的设定吗,其实已经脱离了美丑的概念了。我只能说——细思极恐。
说完了封神,其实射雕更差劲。
因为封神多少还弄了,但是要不做的难看挨骂,要不做的有鬼挨骂。而射雕的武侠动作呢?
答案是没有。
你能想象到,一部武侠片子里压根就没有武打动作么?
如果说徐克电影以前的特点,是武侠动作辅之以特效,那么射雕就是特效辅之以弹跳。
你能想象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就是漫天飞火圈,和欧阳锋的对打就是两个人隔开十里地互相对着空气挥手么?
指望这部电影在武侠动作方面能够赶上李连杰、甄子丹这些人主演的电影当然不可能。但是哪怕徐克导演自己几年前拍摄的狄仁杰系列,如果和射雕相比,在武侠动作方面都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来。
而射雕,可是金庸武侠作品里最为经典的一部啊。
徐克导演这是连糊弄都不想糊弄观众了么?
故事底层价值观崩坏,剧情讲不明白主角还是流量,最后就连自己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特点都不想着好好弄。
你就说这两部电影不扑街,谁更应该扑街吧。
4 结论截止到大年初六早上8点钟。这两部电影的实际票房和预期总票房分别是:
封神第一部:9.10亿,预估总票房:11.85亿
射雕:5.55亿,预估总票房:6.54亿
可以说按照这个成绩,两部电影最终的官方分成大致是3.5亿和2.3亿左右。
封神三部曲号称成本30亿,实际从财报来看大致也有20亿左右,那么单部作品的成本就是6~7亿元。封神第一部赚回了10亿多,加上第二部大概回收不到15亿。 而按照第二部的口碑来看,哪怕有第三部,也不会超越第一部的成绩了。所以总体来看封神三部曲可以说是赔钱也没有赚到吆喝。
而射雕之前给到的成本是4亿左右,那么按照不到2.5亿的回收来看则百分之百是赔钱了。
虽然现在,还有很多封神的公关号和射雕的哥哥粉们再努力宣传电影,但是数据是客观的,再怎么折腾,这两部电影最终的成绩也就是如此,不会有太大变化了。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还是要奉劝一句,现在的电影观众们,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洗礼,对于影片质量好坏早就有了自己的判断,以后还是认认真真只拍好电影就行了,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咱们还是少来点为好。
这样你们轻松,我们也清净了,不是吗?
来源:品汉说唐观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