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期待已久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对于金庸迷来说,应该算是一次相当满意的观影体验。这或许是徐克最贴合原著故事和精神的一次改编,也是他最能展现驾驭复杂剧本能力的一次作品。
看完期待已久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对于金庸迷来说,应该算是一次相当满意的观影体验。这或许是徐克最贴合原著故事和精神的一次改编,也是他最能展现驾驭复杂剧本能力的一次作品。
通过巧妙的旁述,徐克串联起了前情与人物关系,整体结构浑然天成,甚至那些没有看过原著或过往版本的观众,也能够轻松看懂故事的脉络与人物的情感纠葛。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是今年春节推出的唯一一部古装武侠电影,剧情改编自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第34至40章。
剧情描绘了郭靖和黄蓉共同守卫襄阳城的情景。
该片为徐克继90年代监制《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后,再次拍摄的金庸小说武侠片。
而这部影片上映的时间点,也刚好卡在距2017年剧版上映后的五到十年的时间段中。
武侠名导徐克,首次将金庸武侠作品拍成电影,与其他执导的武侠片不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有不少征战场面,不论蒙古铁骑或宋军阵营,均展示出金戈铁马的超宏大场面。
同时,徐克亦以《龙门飞甲》班组的立体武侠风格拍摄,呈现武侠世界的拳掌内功或暗器等效果均非常逼真,真的是一场视觉盛宴!
所以要是没有选择IMAX影院版本,可能会错过徐克对艺术审美与场面掌控的精妙处理。
作为技术与武术的狂热爱好者,徐克在影片中细致拆解了《武穆遗书》阵法与降龙十八掌的原理。对重甲骑兵有所了解的观众,可能会特别注意到铁浮屠、六叶锤、弓弩等战术武器的精妙设计,甚至还看到了斩马刀与火箭炮的身影。
特效方面同样值得一提,尤其是战争和搏斗场面之外,那两只白雕的表现,简直如同从现实中走出,毛发的细腻程度堪称完美。
同时它们也承载着隐喻,深刻表达了影片的主题。
看完电影后,我觉得徐克精明地改编了小说后段战争部分,浩大的金戈铁马气势十足,犹似《指环王》系列及雷德利·斯科特史诗战争片《天国王朝》的战役场面。
在电脑特技水平上亦无懈可击,尤其梁家辉饰演的西毒欧阳锋,与肖战饰演的郭靖一场最终对决功架十足,武功视觉效果震撼,正为徐克一贯擅长的华丽视觉水准。
所以平心而论,徐克导演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拍得很好!
其聪明之处在于直接跳到第35回开始说故事,简单交代前事之后,即开始拍郭靖与黄蓉分别在大军西征的戏份,省去复杂的江湖恩怨与学武成长,集中强调情与义之间的选择,拍出大规模的战争场面。
这版《射雕》电影的进步之处是郭靖以蒙古语跟大汗一家交谈,并以这种大家都比较陌生的语言介绍中原武林的见闻,令人耳目一新。
在郭、黄之外,徐克大幅加强华筝公主的作用,使谈情的部分展现得更生动,同时郭靖的态度并不拖泥带水,这段三角恋爱如今表现得磊落潇洒,我觉得是优良的调整。
入场之前,我也一度以为如今的徐克大概会把“射雕”拍成“主旋律电影”,结果发现他虽然很爱拍千军万马的大阵仗,但体现在郭靖身上的侠义精神也不是愚忠,反而强调真正的英雄应该在他人有危难时敢于挺身而出,动武是为了维护和平,并且保护自己重视的人。
这些内涵都很贴近金庸写郭靖(以及乔峰)的性格特质,其实宣扬这些理念并没有不妥。
看完电影,我觉得导演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想法上都比以前成熟,以前他监制的《笑傲江湖》与《东方不败》虽然也是经典,其改编方法其实有违原著精神,如今这部《射雕》尽管也删削了大量情节,但认真探讨“侠之大者”的意义,显然有意引领观众思考“民族大义”与“为国为民”的严肃议题,相当符合金庸多次在小说后记和散文所强调的侠者原则。
电影结局前,大汗多次追问郭靖“你的国家这样对你,你为何还要护着他们?”“你们大宋皇帝昏庸、满朝奸党,忠臣都被害死了,这样的国家,怎么值得你为之牺牲?”
这类问题并非无的放矢,导演的处理自有其巧妙之处,相信也会促发年轻的观众深思。
老影迷也许仍然会执着于《黄飞鸿》《新龙门客栈》时期的徐克风格,但这部《射雕》大部分都拍塞外草原与两国交界的战场,显然是要拍出以往港产片无法呈现的宏大场面,老导演驾驭这类题材的功力十足,他也在片末部分拍了一场郭靖、黄蓉率领丐帮群侠飞檐走壁参与军事行动的场面,也算是拍给昔日影迷欣赏的“彩蛋”吧!
据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太认识金庸了,也许在这部电影之后,会吸引更多小朋友尝试阅读《射雕英雄传》,只要开始了第一本,之后自然就找《神雕》和《倚天》来读,谁不如此呢?
在香港电影工业化高度发展的90年代,许多关于《射雕英雄传》的电影改编并没有将焦点放在郭靖与黄蓉的江湖冒险上,而是通过原著中的人物设定和复杂关系,讲述更为情感化和个性化的现代人故事。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便是这一类改编的代表之一。
在这些作品中,各位有才华的导演们往往聚焦于挖掘金庸原著中那些未曾详尽交代的部分,尤其是五绝之间模糊不清的过往,借此为人物编织出一段充满爱恨纠葛的情感历史。
商业嗅觉敏锐的徐克,尽管在预告片中营造了大量的战争场面,但他并未将这部《射雕英雄传》拍成一部关于成吉思汗征服金国的史诗大片。
事实上,这并不是徐克首次将金庸的小说改编为武侠电影。
早在1992年,他便执导了《笑傲江湖》、《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和《笑傲江湖之风云再起》三部作品,其中,林青霞在第二部中饰演的东方不败,已然成为香港武侠片中的经典角色。
金庸本人曾对徐克邀请林青霞扮演东方不败表示反对,并在拍摄前曾致电要求更换演员,但未被采纳。
之后,金庸也曾表示,尽管他和徐克可以做朋友,但让徐克改编自己的作品却不再愿意。
徐克对金庸作品的大胆改编,几乎成为一种惯例,并非仅限于今天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然而,相较于他此前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所呈现出的观感却大相径庭,给观众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视觉与情感体验。
在徐克的眼中,郭靖与黄蓉的爱情不仅仅是江湖恩怨的解决,更是一种共同肩负理想的象征。
影片尾声的画面和画外音,实际上是徐克试图通过这些细节,传递他对这段情感背后深层思想的阐释:正因为这份深厚的爱情,他们才能从彼此身上汲取勇气与力量,携手面对大汗的大军,且能够共同守护襄阳几十年,让这座城池暂时免受浩劫。
从这个角度看,影片对原著第34至第40回的改编,赋予了黄蓉更加成熟、稳重的形象,并不显得突兀。她在这一阶段成为丐帮帮主,与郭靖并肩作战,亦如胡金铨电影中的“侠女”。
然而,随着江南五怪惨死在桃花岛,黄蓉心情沉重,且因郭靖的误解愈发沉默,这一角色自然无法像翁美玲或朱茵所诠释的黄蓉那般,时常带有些许俏皮和灵动。
而当郭靖劝阻大汗率领蒙军攻打襄阳时,他所说的“真正的英雄,不是南征北伐,而是永怀怜悯之心”,也隐含着他与黄蓉爱情关系对他认知上的巨大影响。
在郭靖的成长过程中,虽然他的武艺不断提升,但对于“英雄”一词的理解,逐渐从江湖中人扩展到像岳飞般的民族英雄。这一转变并非偶然,除了忠厚纯良的本性外,黄蓉的支持与启发也是他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正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言,小我修养是大我使命的根基。郭靖与黄蓉坚定不移的感情,使得郭靖能够不断从身边的平凡事物中汲取力量,最终以实际行动,朝着心中的大英雄岳飞看齐,成为那个不仅能屠戮敌军、捍卫家园,还能保有仁爱之心的英雄。
在情感的呈现上,徐克处理得十分简洁,没有拖泥带水的纠葛。
华筝展现了草原儿女的洒脱与坚韧,黄蓉则有着江湖儿女的炽热与执着。三位主演每个人的表演都贡献了至少一处让人动容的泪目瞬间或微表情。虽然有些遗憾的是预告片中的某些情节并未出现在正片中,但整部影片情感的传达依然充满力量,令人感动。
蔡少芬饰演的李萍的出场虽然不多,但她在影片中的第一个场景便令人印象深刻。那一幕她为保护郭靖选择自尽的悲壮场景,展现了即使郭靖武艺高强,也依然有力难救的无奈。之后哲别与托雷护送郭靖离开的动人场景,本是我特别期待的部分,虽然影片做了些微的改动,但那份深情依旧触动人心。
影片的副标题“侠之大者”取自《神雕侠侣》第二十回,正是郭靖对杨过的寄语,这段话深刻地传达了郭靖对于“侠”的理解。
正如影片预告片中郭靖所言:“江湖之大,高手辈出,武功高强的人未必就有一颗怜悯之心,而武功低的人,未必就不能行侠仗义。”
这一警示体现了郭靖对江湖的深刻洞察,也揭示了他作为“侠之大者”的真正内涵——不仅仅是武功的高强,更是心怀怜悯,关怀苍生的仁者精神。影片中的这一理念,既是对原著的升华,也是徐克赋予人物更深层次哲理的一种表现。
此外,徐克对影片中的反派人物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和再造。
原著中的杨康、完颜洪烈、梅超风等反派角色在影片中几乎被削减或消失,反而将这些人物的特质集中在了西毒欧阳锋身上。
这一改动,实际上是为了更加突出一个“缺乏怜悯之心”的绝世高手对社会秩序和和平世界的威胁。欧阳锋的冷酷、无情与其超凡武艺的结合,展示了一个极端的“高手”,他缺乏同情心,甚至无视一切道德与人伦,而这正是对比郭靖那种“仁者”形象的强烈反衬。郭靖不仅武艺高强,更因其纯真与坚守正义的信念,成为真正的“侠之大者”。
这种对比让影片的主题更加深刻: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拥有一身超凡的技艺,而是在面对强大敌人、复杂情势时,仍能保持对人性和道德的坚守。
通过欧阳锋的无情和郭靖的仁爱,影片不仅展示了两位主角在武艺上的较量,更在心灵和理念上的激烈碰撞,使得“侠之大者”的精神内涵得以充分展现。
演员方面,不少观众盛赞张文昕饰演的华筝,认为比郭靖黄蓉更为出彩,较原著小说刚强、敢爱敢恨,足以配衬大汗女儿的身份;饰演郭靖母亲李萍的蔡少芬表现不俗;影帝梁家辉演戏经验丰富,遇到形象鲜明、戏份甚多的欧阳锋,尽显魔神级邪气,被不少观众认为是电影最精彩的演出。
肖战无论驾马奔腾在大草原上,或是练功、打斗场面都充满侠者风范,却又不失少年气息。
肖战为了真实呈现郭靖的角色,选择亲自学习蒙语,拒绝使用配音。
他表示,这样能让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他形容第一次接触蒙语的感受如同在阅读天书,虽然有人建议可以后期配音,但他坚持要百分之百用自己的声音讲出蒙语,并将每一个笔记牢牢记在心中,展现出相当的敬业精神。
影片中有许多打戏以及使出武功招式的片段,徐克导演为求演员都能做到到位,还请了武术指导特别训练,所以电影拍摄初期,几乎都在进行武打、骑马训练。
而肖战为了演出郭靖抗守襄阳城的沧桑感,不仅蓄胡、留长发,封闭式地狱训练长达好几个月,且拍摄环境和过程都非常艰苦,甚至还增重12公斤,可说是非常敬业。
影帝梁家辉此次将饰演西毒欧阳锋,是他生涯中的第三位绝世高手角色,让人期待他如何诠释这经典人物。他与徐克的合作历程相当丰富,过去曾经合作过八部作品。
包括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2010年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以及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等等。
在电影中,梁家辉满头长发的造型相当阴沉,让观众甚为惊喜,同时是次演出亦是梁家辉继《东成西就》、《东邪西毒》后再次饰演《射雕英雄传》的电影角色,更在电影生涯中解锁原著中「天下五绝」的第三位角色,在南帝段皇爷及东邪黄药师后,饰演西毒欧阳锋!
总而言之,这部146分钟的电影,带给我的是满满的感动。
徐克拍得战争场面的恢弘大气,的确震撼人心,但真正打动我的是影片传递的主题——“真正的英雄,不是南征北伐,而是永怀怜悯之心”。
这句话不仅仅是对郭靖与黄蓉爱情的阐释,更是对每个观众心灵的触动。它提醒我们,做人也应如此,不要无缘无故挑起冲突,追求和谐与共赢才是长久之道。而这份“侠义”情怀,不仅仅是在武侠世界中体现,现实生活中也同样适用。影片中真正的“侠者”,并不是那些刀枪空中舞的英雄,而是那些以扶弱济人为己任的人,勇于保护弱者、关怀他人。
我想,这大概就是徐克所理解的武侠世界,也是无数中国人共同持有的侠义情怀吧。它不仅仅是历史中的一个幻想世界,更深刻地植根于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心灵。
影片通过郭靖的成长与选择,向我们诠释了何为真正的英雄:
不是为了荣耀而战,而是为了世间的善与正义,舍身去捍卫那一份深沉的爱与责任。
这次,徐克真的走到金庸迷的心坎里去了!
来源:波老师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