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吒之魔童闹海》在视效与动作设计上达到了国漫新高度。陈塘关大战中,“虚空裂口”下炼狱岩浆倒灌,上万只妖怪倾巢而出,压迫感十足。角色动作设计新颖,如螃蟹怪蟹锤由小螃蟹怪组成,落地还能分裂。还有哪吒“剔骨削肉”用“穿心咒”演绎,肉体分割成600多枚碎片,痛感“具
不可否认,哪吒是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
惊艳的视效与动作设计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视效与动作设计上达到了国漫新高度。陈塘关大战中,“虚空裂口”下炼狱岩浆倒灌,上万只妖怪倾巢而出,压迫感十足。角色动作设计新颖,如螃蟹怪蟹锤由小螃蟹怪组成,落地还能分裂。还有哪吒“剔骨削肉”用“穿心咒”演绎,肉体分割成600多枚碎片,痛感“具象化”又兼具美感。
深刻的主题与角色成长
影片主题深刻,哪吒的反抗从“弑父”走向“弑神”,是对旧秩序的挑战。从质疑个体权威到挑战权力结构,像仙翁藤蔓根系、天元鼎都有着现实隐喻。角色成长明显,哪吒不再单纯反抗命运,开始质疑规则;敖丙打破枷锁,完成“精神解放”。
巧妙的文化融合
影片将四川文化与神话故事完美融合。太乙真人的“川普”幽默自然,结界兽原型取自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和金面具,带来独特美学张力。对传统文化元素精准把握,服饰道具、场景布局尽显古典美,又融入网络梗等流行文化,古今交融。
但同时它却引发争议的性别与权力叙事
在性别叙事层面,《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表现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影片中,太乙真人的形象以诙谐搞笑的风格呈现,成为影片的喜剧担当,时常通过夸张的言行和独特的“川普”口音制造笑料,给观众带来不少欢乐时刻。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殷夫人,她虽身为母亲,有着坚韧的一面,却被塑造为一个深陷悲剧色彩的角色。她在家庭与责任之间艰难挣扎,面对儿子哪吒的命运,更多的是无奈与悲戚,其角色的发挥空间相对受限,被赋予的功能性大于人物性格的深度挖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女性角色边缘化的倾向。
从权力叙事角度来看,影片在反抗主题的大框架下,权力的象征几乎都由男性角色承担。无论是代表天庭权威的仙翁,还是那蕴含着强大力量、象征着旧秩序核心的天元鼎,背后所隐喻的权力结构顶端都是男性形象。尽管影片试图展现对传统秩序的挑战与反抗,充满现代性的解构思维,但在实际叙事过程中,这种解构被父权主义的复现所掩盖。
例如哪吒的反抗之路,本质上还是在男性主导的权力体系中进行突破,女性角色未能在这场权力变革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与主动性,使得影片在性别与权力叙事的构建上存在一定的失衡 。
总体而言,《哪吒之魔童闹海》有视效、主题、文化融合等诸多亮点,虽存在一些争议,但无疑是一部推动国漫发展、引发观众深度思考的佳作。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来源:齐齐搬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