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芳华》:蒋长扬还是太仁慈,只将巴结的小官贬去西北喂马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2-02 20:39 2

摘要:一个叫随之,用于身边亲切人的称呼,这么称呼的人要么是三郎,要么是国子监老师徐老,以及位高权重的宁王。

蒋长扬在剧中有三个名讳。

一个叫随之,用于身边亲切人的称呼,这么称呼的人要么是三郎,要么是国子监老师徐老,以及位高权重的宁王。

一个叫花鸟使,多被唤于身份地位皆不如他的人,以及用于民间传说人物的姓名。

最后一个叫蒋长扬,用于个人自称,以及在自己人面前的称呼。

牡丹则属于蒋长扬的自己人。

01

远住后院的牡丹听见蒋府一阵锣鼓声,戏台子唱起来好不热闹。

出于好奇,牡丹进了院里,原来是一小官借蒋长扬亡母冥寿将至,特献上傀儡戏,刻意巴结。

戏中特别强调了蒋长扬父母亲恩爱的戏码,表演结束,蒋长扬不悦,反而以其买官行贿为罪责,贬去西北喂马。

对此,牡丹并没有不合时宜地多问,反而是夜幕降临,借后院烤起烤肉,刻意引来闻着味就垂涎三尺的蒋长扬。

三杯酒之后,蒋长扬才开始慢慢吐露心声。

原来戏文里所说蒋长扬的父母恩爱,实际上并不是。

蒋长扬的父亲,人前说一生只爱其母亲一辈子,决不纳妾,可自从搬到长安城后,乱花渐欲迷人眼,他父亲爱上了别的女人。

为了维护自己在众人面前的信诺形象,他确实没娶侧房,但却将那女子纳作别宅妇女,自此也不再回家。

直到蒋长扬母亲病逝,其父亲便急不可耐地要娶那女子,还是蒋长扬以死相逼,才让其父得以继续维持其携一人一世的谎言。

在那个年代,女子嫁人为妇,比起婚姻自由和快乐,往往都是苟且偷生,就像蒋长扬的母亲,哪怕已知其夫君早已变心,却还是执着于守着她蒋夫人的身份,直到病逝,依旧为情心有不甘。

02

酒过三巡,蒋长扬一边怀念当时母亲对婚姻续存的执着,一边遗憾母亲没有像踏出和离这一步的牡丹一样潇洒。

如今再回过头来去看俩人在刘府相遇,至于说蒋长扬当年助力牡丹和离的说法,当时的他,更像是看戏的看客。

就像蒋长扬一边自己高喊是不婚主义,一边听闻牡丹也有此志向时,便开始泼冷水,上纲上线,他认为,女子本就不易,再不靠夫家,难有生存之道。

说到底在蒋长扬心里,男人与女人不同,男人本就该怜香惜玉,所以他在劝说牡丹要婚嫁这件事,确实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心所言。

对女性的态度,蒋长扬的三观一直都很正。

当看到家暴男王擎拖拽着五娘,嚷着要将她卖掉时,蒋长扬站在阁楼目睹这一切,随手拿起的茶杯盖丢了出去,砸的是狗砕王擎,也是他的男人正义。

之后见王擎冲着牡丹和五娘叫嚣,坚持要卖了五娘,蒋长扬打断他的施法一句话拿捏:禽兽不如之人,多说无益,拖出去报官。

哪怕最后牡丹妥协,蒋长扬还是没放过跋扈的王擎,喊了穿鱼怼着一顿捶。

维护正义还得是他蒋长扬,事后好事做了,也替两位娘子出了口恶气,却还美其名曰,是因为王擎这个禽兽,脏了他的酒楼。

03

其实说到底,助力牡丹和离,也不过是因为他想看看是否真有女子能够不在夫家的庇佑下,不顾流言坚持护好本心的能耐到底有多大。

所以后来再在长安与牡丹相遇时,蒋长扬是惊喜的。

包括出府明明听见牡丹的求救声,他起初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出现幻觉了,被身边人追问时,他一副“情不知所请而一往情深”的无奈自嘲。

从看见牡丹明明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还有钱救别人,看见了牡丹作为一个女人艰难存活于世时,第一次出现心生怜悯。

因为他在讲“明明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还有钱救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很严肃和诧异的语气和表情。

作为平时敛财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人,自然更懂得没钱的日子将如何在长安城里讨生活,更何况她还是初来乍到。

人生地不熟,眼下明明自己缺钱,还把身上唯一值钱的物件拿出来买了同龄女人下半辈子的自由。

不管是演戏提和离,亦或者救下被伤害的五娘,牡丹所做的每件事都让蒋长扬对她这个商贾之女刮目相看。

他从牡丹身上看到旁人所没有的坚韧和奇迹,也自然是从洛阳回长安之后,总觉得生活寡淡无趣很多。

蒋长扬从不在意阶级高低,他原本就是高高在上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而她牡丹则是商贾之女出身低微。

蒋长扬对牡丹的刮目相看,是从贴身侍卫穿鱼对牡丹以原何姓相称相待,是给了牡丹一个自家蒋姓的良籍,是带她见隐隐于世当善人的一面。

更是与她把酒言欢,与之讲生母之事以及私下救下良师徐老一事。

蒋长扬对牡丹的接纳,从一开始是设身处地的同情,到现在是死心塌地的仰慕。

古话说得好,家丑不可外扬。

献上傀儡戏的小官,擅改的不仅仅是爱情故事,还是蒋长扬的家事,外人只道恩爱夫妻,殊不知,是蒋父违背初心负了蒋母,这等让人恼怒的家丑,蒋长扬不发脾气才怪。

所以,巴结却使错劲的小官没被灭口已然是蒋长扬的大恩。

来源:追剧一三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