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芳华》:90%的人都没看懂玉露、哑女和胜意下线的真正含义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2-01 23:20 2

摘要:表面上看,女主何惟芳数次遇险,却都凭着自己的努力自救或者遇贵人相助,逢凶化吉。

大家好呀,我是有点儿二的二姐。

剧荒又没条件看春节档的我,这几天只能重刷《国色芳华》第一季。

没想到,越看越觉得后背发凉!

表面上看,女主何惟芳数次遇险,却都凭着自己的努力自救或者遇贵人相助,逢凶化吉。

可实际上,她这一路走来,身边人的结局所暗含的深意,比现实要恐怖百倍。

今天,二姐就结合玉露、哑女和胜意的下线,来跟大家一起聊聊《国色芳华》的“可怕”之处。

01

玉露是何惟芳的贴身婢女,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情同姐妹。

何惟芳出嫁时被刘家怠慢,是玉露站出来帮何惟芳打抱不平,她也因此被观众称为最佳嘴替。

可以说,玉露是何惟芳出嫁以后,唯一真心待她、关心她爱护她的人。

但这个唯一,却为了帮助何惟芳守护嫁妆牺牲了。

玉露下线的时候,豆瓣上有人评论说:真没必要让玉露强行下线的。

可是,她真的是强行被下线的吗?

当然不是!

玉露跟何惟芳情同姐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代表的就是同一个时期的另一个何惟芳。

这个“何惟芳”,嫁人当天被冷落怠慢的时候,选择了当面吐槽。后来无论是对夫君刘畅,还是对婆母,都是一副硬碰硬的架势。

最后,发现刘家要卖陪嫁里的两间铺子,她也选择硬刚,跟刘家对着干,结果被推下河撞到石头溺水而亡。

仔细一想,玉露代表的另一个何惟芳,是不是像极了生活中那些,在婚姻生活中,一味强硬却始终不被尊重的女人?

她们像玉露一样,在家里是下人一样的存在。脏活累活样样不落下,却始终得不到半点好,嘴上吐槽,却始终没办法真正地从那样的家庭里逃脱。

最后,慢慢地被磨平了棱角,认命。

而从认命的那一刻起,她们就已经死了。

所以,玉露的下线,其实讲的是何惟芳反抗刘家失败的另一个结局。

逃不出那样的吃人肉吸人血的魔窟,最后就只能像玉露那样,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不过,何惟芳她成功了。

她没有认命,但也没有硬碰硬,而是用心机和手段,帮助自己逃离。

02

从洛阳逃出的何惟芳,遇到秦胜意,搭起火来在破庙做生意。

但在那之前,秦胜意还只是秦五儿。

她没有名字,没有地位,只是一个娘家用来换米,夫家用来使唤干活的工具。

从物质条件上看,秦五儿跟何惟芳天差地别,但本质上,她们都一样,都是在封建父权和夫权压制下的群体。

唯一不同的是,何惟芳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自发地想要去挣脱这个牢笼,并且也行动了。

虽然她与刘畅的和离并未真正成功,但至少她通过自救的方式走出了刘宅。

而秦五儿,在遇到何惟芳之前,是没有这种自救意识的。

所以,哪怕她在何惟芳的帮助下,成功与王擎和离,当起了花满筑的二店主,她还是无法真正地看见她自己的价值。

何惟芳给她取新的名字,为她之后的生活赋予新的意义。

但是,外人的助力永远只是锦上添花,真正关键的,还在于自身。

可偏偏秦五儿没有自救的能力,所以她永远活不成秦胜意。

秦胜意的下线,也正是为了让观众看到另一个平行时空里,没有自救能力,永远无法走出魔窟的何惟芳的结局。

03

同样,军营里为给何惟芳报信而死的哑女,也是军营时期的另一个何惟芳。

记得有一幕,是何惟芳的吃食被另一个奴隶抢走,她想找官爷说理,却被哑女拉住,暗示她不要做无谓的反抗。

在将军拿奴隶来给新兵练剑的时候,何惟芳又一次站出来反抗,哑女再次示意她不要多生事端。

在军营里,哑女可以说是深谙生存之法,但是从根本上来看,她还是处于一味隐忍的地步。

而何惟芳不同,她受哑女的帮助,也学会了生存之法,但她却并未止步于此,反而想方设法地把自己放到更安全的位置,一点都没有放弃彻底逃脱的想法。

何惟芳和哑女,就像是同一个人做两种不同选择的对照组,最后都走向了各自的结局。

无论是玉露、秦胜意还是哑女,其实都暗示了何惟芳每一个时期的另一种结局。

她们的下线,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女性从觉醒、抗争、到活成自我的艰难,但整个剧却又用何惟芳这个成功的案例,给了大家希望。

而走到最后的何惟芳,也并不是全靠女主光环才得以逢凶化吉。

因为她在每一个关键的节点里,首先想到的,不是放弃,也不是等人来拉她一把,而是自救。

她向我们的诠释了一个道理:能拯救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写在最后

我始终无法赞同有些人把《国色芳华》称作古偶作品,虽然我也嗑CP,但是我觉得,何惟芳身上的亮点真的太多太多,她个人的成长和蜕变,才是整部剧最大的爽点。

何惟芳她也会失败,也会受挫,但她从不曾轻易妥协和放弃。

就像她的扮演者杨紫曾经说的那样:“我不怕失败,我怕的是没有尝试的勇气。

新年已至,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有突破自我,不怕失败,勇敢尝试的勇气,活成自己的靠山。

我是二姐,一个爱追剧爱思考、爱天马行空、爱瞎写胡说的中年少女。执笔写心,用写作找寻人生的多一种可能。

来源:二姐的书影时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