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是一部打着悬疑旗号的主旋律电影!"当我看到这条热门评论时,不禁笑出了声。2025年春节档的《唐探1900》在掀起观影热潮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主旋律"的激烈讨论。有趣的是,很多发表评论的人承认自己都没看过这部电影。
"又是一部打着悬疑旗号的主旋律电影!"当我看到这条热门评论时,不禁笑出了声。2025年春节档的《唐探1900》在掀起观影热潮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主旋律"的激烈讨论。有趣的是,很多发表评论的人承认自己都没看过这部电影。
如果你觉得一个清朝侍卫喊一句"救中国"就算主旋律,那未免也太敏感了吧?电影里的时代背景是1900年,八国联军已经攻入北京,珍妃殉难,皇帝和慈禁太后下落不明。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满清侍卫选择支持革命党,有什么不合理的吗?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人居然说这部电影是在"扶清灭洋"。说这话的人怕是连电影都没看完吧?主角们可是在帮着运送武器给革命党人啊!郑士良这个历史人物虽然很多人不熟悉,但人家可是实打实的革命党人,后来还发动了惠州起义呢。
• 以前是歌颂共产党叫主旋律• 后来歌颂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叫主旋律• 现在连展现中华民族的基本尊严都被扣上主旋律的帽子• 再这样下去,以后只要电影不抹黑中国,是不是都要被贴上主旋律的标签?电影里最值得玩味的是白振邦这个角色。他在美国出生长大,从来没留过辫子,却依然被歧视、被称作"猪尾巴"。这不正是在质问那些认为只要融入就能获得平等的人吗?从1900年到2025年,整整125年过去了,美国社会对华裔的态度真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900年前后的美国唐人街,远比电影展现的要残酷得多。从1855年到1905年,仅在加利福尼亚州,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就发生过200多起。其中最令人心痛的是,一个只有12岁的华人小孩,就因为排华情绪,被直接吊死在唐人街的街道上。
在华盛顿州,找不到工作的白人矿工曾冲进唐人街,把华人赶到火车站露宿一整夜,结果冻死了两个人,还有一个人被活活吓疯。即使后来总统派国民警卫队来平息事态,这些所谓的"执法者"却要向华人收取保护费,不给钱就是一顿毒打,还要把他们的辫子剪掉。要知道,在清朝,没有辫子可是会掉脑袋的大事!
陈思诚选择用喜剧外壳包裹这样沉重的题材,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电影不仅没有一味渲染仇恨,反而通过几个人物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面性:
• 爱丽丝不顾家人反对,坚持与华裔青年的爱情• 勇敢揭露议员操控媒体的白人女记者• 善良正直的美籍华人白轩龄这种处理方式,既没有回避历史的伤痛,也没有陷入简单的非黑即白。恰恰相反,它让观众看到了更复杂的历史真相。
《唐探1900》确实存在不足,比如悬疑情节不够紧凑,看到三分之一就能猜到凶手是谁。但它至少做到了一点:用商业片的方式,让更多普通观众了解到这段被遗忘的历史。
那些动不动就扣"主旋律"帽子的人,为什么从来不去关注历史的真相呢?为什么不去思考,在当今社会,华人依然面临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呢?
最后想说的是,如果连这样一部展现基本历史真相的电影都要被扣上"主旋律"的帽子,那我们是不是该反思:到底是电影的问题,还是某些人的立场出了问题?毕竟,当年孙中山先生和郑士良等革命志士在美国的活动,可不是为了"主旋律",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未来。
反对这部电影的人,要么是真不了解这段历史,要么是不愿意面对这段历史。但无论如何,历史就在那里,不会因为某些人的偏见而改变。正如电影中说的:"如果连自己的过去都不敢面对,那还谈什么未来?"
来源:王大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