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徐克,忘本了!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1 10:23 2

摘要:在这个被票房和流量主导的时代,当一部电影不仅要在银幕上拼搏,更要在评论区中“斗智斗勇”时,观众与影评人的审美标准似乎都在被重构。

在这个被票房和流量主导的时代,当一部电影不仅要在银幕上拼搏,更要在评论区中“斗智斗勇”时,观众与影评人的审美标准似乎都在被重构。而如今我们迎来了《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这部原本承载着武侠经典情怀的作品却在票房与口碑之间徘徊,仿佛一位曾经风光无限的武林高手,忽然在江湖中失去了所有招式。

一、春节档的荒诞寓言:4.99亿票房的“射雕惨案”

当《哪吒之魔童闹海》以67.4亿预期票房在云端俯瞰众生时,《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正蜷缩在6.51亿的预测线前瑟瑟发抖。

这组数据对比犹如当代影坛的魔幻寓言:动画片在重构经典IP,而真人武侠宗师却在解构自己的神话。

徐克,这位曾用《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定义华语武侠美学的鬼才,如今交出的《射雕》新作,豆瓣评论区俨然成为大型控评战场

丝用AI生成的五星小作文与观众的愤怒长评厮杀,宛如电影里郭靖用九阴真经大战赛博水军。

这部耗资数亿的“武侠巨制”,在春节档遭遇了史诗级滑铁卢。猫眼数据显示其场均人次不足15人,上座率被《熊出没》碾压

当观众走出影院发出“此生最难看电影之一”的哀嚎时,徐克用146分钟证明了:曾经让林青霞饮酒舞剑的浪漫之手,如今也能炮制出金庸宇宙的《上海堡垒》。

二、武侠宗师的堕落轨迹:从《蜀山传》到“蜀山PPT”

1. 徐克神话: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江湖

1983年《新蜀山剑侠》开创武侠特效先河,1992年徐克和程小东合作下《笑傲江湖2》让东方不败雌雄同体惊艳世界

2010年《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建构盛唐奇观——徐克用四十年时间在胶片上镌刻着“武侠革新者”的勋章。

他让梁家辉在《智取威虎山》化身座山雕,把《青蛇》拍成情欲寓言,更在《刀》里用癫狂镜头解构传统武侠。

这位港片黄金时代的“技术狂人”,曾精准把握着武侠片“七分诗意三分癫”的美学临界点。

《倩女幽魂》、《黄飞鸿》系列……一个个经典之作在他的导演室中诞生,徐克的名字几乎成为了武侠电影品质的代名词。

他用那些刀光剑影、轻功水上漂的绝妙镜头,赋予了武侠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叙事节奏,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在银幕前感受到那股“侠之大者”的磅礴气势。

可以说,徐克不仅是一位导演,更是一位武侠精神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他曾经为武侠电影的“拳拳到肉”、“一招鲜,吃遍天”注入了独到的理解与表达,把传统的武术美学与现代电影特效技术相融合,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神话。

然而,正当观众在回味那些经典场面的同时,不免会问:当年的徐克,是如何炼就这份“侠之大者”的情怀,又为何如今看似失去了那股劲道?

2. 崩坏现场:当江湖变成特效垃圾场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灾难性呈现,让所有武侠迷想起被《奇门遁甲》支配的恐惧。

影片开场十分钟便完成“降龙十八掌速成班+桃花岛定情+七师傅暴毙”三连击,节奏堪比短视频平台“五分钟看完射雕”的AI解说。

当黄蓉用“宝宝巴士”级画外音解说剧情,当郭靖化身人形磁铁操控箭雨,当欧阳锋膨胀成《进击的巨人》同款怪物——徐克仿佛在用4K高清技术拍摄抖音土味小剧场。

最讽刺的是,这位曾让李连杰的黄飞鸿在竹梯上翩若惊鸿的导演,如今把武侠对决拍成了漫威超英对波

郭靖与西毒决战时,观众恍惚看到了雷神大战灭霸的劣质中国特供版。那些被徐克亲自推翻的武侠定律,此刻正从坟墓里爬出来冷笑:“原来江湖已死,死在了48帧的虚焦镜头里。”

三、五宗罪审判:徐克式武侠的全面溃败

1. 叙事凌迟术

影片用146分钟演绎了“如何将60集电视剧剁成饺子馅”。

江南七怪之死沦为背景音,洪七公传功如同外卖送达,黄蓉继任丐帮帮主比小区业委会选举还随意。

这种“量子态叙事”让金庸原著粉与路人观众达成空前共识:“郭靖到底在忙什么?忙着在蒙古包与襄阳城间瞬移吗?”

2. 角色降维打击

肖战版郭靖犹如AI生成的完美纸片人,从开场就满级通关失去成长弧光;庄达菲的黄蓉则被削去七窍玲珑心,沦为“恋爱脑+美食博主”的缝合怪。

反倒是张文昕饰演的华筝,意外成为全片唯一鲜活的存在——当蒙古公主抱摔黄蓉时迸发的生命力,竟比所有九阴真经特效更接近武侠本质。

3. 武侠伦理崩塌

徐克亲手拆解了自己建立的武侠法则:李萍自尽戏码充斥着封建男权恶臭,郭靖劝退蒙古大军的演讲堪比传销话

黄药师、周伯通等经典角色集体失踪,仿佛金庸宇宙遭遇了灭霸响指。当“侠之大者”沦为PPT里的粗体标语,徐克终于完成了对武侠精神的终极解构。

4. 特效暴力美学

48帧技术将武侠片拖入恐怖谷:欧阳锋的巨型化造型让人想起页游广告,襄阳守城战的特效质感不如《全面战争》游戏CG,郭靖操控雷电的场景更是让观众惊呼“漫威开除视效团队来中国再就业了?”

那些曾让《蜀山传》封神的东方奇幻想象,如今沦为西幻元素的拼贴灾难。

5. 粉丝控评现形记

豆瓣评论区正在上演21世纪最荒诞的评分战争:粉丝用“哥哥眼神戏封神”“打戏值回票价”的模板化五星,对冲观众“一星都嫌多”的血泪控诉。

当某粉丝将“华筝演得好+1分,场景美+1分,情怀+1分”的数学奇迹公开展示时,我们终于看清这场皇帝新衣式的狂欢本质——用饭圈逻辑给文化废墟贴金。

四、徐克困境:当技术狂人患上“超英PTSD”

在《侠之大者》混乱的镜头语言里,我们窥见了徐克的精神分裂:他既想保留《智取威虎山》的工业质感,又渴望复制《长津湖》的战争奇观;

既讨好流量明星的粉丝经济,又试图塞入《天国王朝》式的史诗野心。

这种多方撕扯下的创作,最终产出了武侠版的《富春山居图》——每个镜头都在呐喊“我要封神”,每句台词都在坦白“我在摆烂”。

更可悲的是,徐克似乎陷入了“超英电影PTSD”:当郭靖用漫威英雄式姿势发射气功波,当战争场面变成《指环王》低配版,当情感戏码充斥着古偶剧的陈词滥调

这位曾开创“新武侠”美学的导演,正用好莱坞残羹冷炙熬煮着自己的晚年悲歌。那些让他封神的江湖气、书卷味、诡谲想象力,如今全数让位给算法计算出的“商业元素”。

五、江湖已死,有事烧纸

当影片结尾铁血丹心的旋律强行响起时,银幕前的观众仿佛听见了徐克电影灵魂的丧钟。

这位曾让东方不败在湖面饮酒、令聂小倩在月下抚琴的浪漫主义大师,终究败给了流量时代的炼金术。

有网友戏谑道:“建议徐克下一部拍《射雕英雄传:侠之AI者》,让郭靖黄蓉用ChatGPT写降龙十八掌秘籍,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九阴真经插图。”

这荒诞的调侃,恰是对当下武侠电影困境的最佳注脚——当技术吞噬了侠气,当算法取代了匠心,再恢弘的特效也堆砌不出那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江湖。

徐克或许该重温自己38年前的《刀》,看看当年那个用癫狂镜头撕裂银幕的愤怒青年。

那时的他绝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沦为资本的提线木偶,把金庸的江湖变成粉丝经济的祭品。江湖夜雨十年灯,灯灭了,武侠宗师也该醒醒了。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