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能很多人,对于“欺诈”的定义不太清楚,混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为此,笔者在本期内容中分享关于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以及涉嫌诬告罪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大家好,我是刘海律师。
昨天看到一则热点新闻,“王宝强被举报欺诈”,引发关注。涉事的成都恩波格斗俱乐部向警方报警,称王宝强及其公司涉嫌欺诈。
可能很多人,对于“欺诈”的定义不太清楚,混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为此,笔者在本期内容中分享关于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别,以及涉嫌诬告罪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民事欺诈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这是我国民法典第七条的明确规定。诚信原则,是民事活动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之一。违反诚信,实施欺诈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是签订的合同,那么合同双方当事人就要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并且按照合同享受相应的权利。权利和义务,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内容。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
如果是欺诈,按照法律规定,在确认对方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因此,如果是遭遇了民事欺诈,受欺诈方的权利主张途径,应当是向法院起诉或者向双方合同约定的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要求撤销基于欺诈所实施的法律行为。涉及财产的,在确认欺诈的前提下,判决民事法律行为被撤销掉的,那么支付出去的财产可以要求返还。
如果无证据证明对方实施了欺诈,而是不遵守合同约定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合同义务,那么这只是一个违约行为。作为守约方的权利,是要求违约方依法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如果合同中明确了,那就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责任,那就按照法律规定举证自己因对方违约遭受的损失,依法主张损失赔偿责任,即可。
这就是“民事欺诈”的法律后果。
刑事诈骗
刑法中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如果认为某明星实施了诈骗行为,那么举报人或者控告人需要提供基本的初步证据证实,某明星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故意,使用欺骗的方法,骗取了他数额较大的财物。
这种刑事诈骗对报案人或者控告人的证据责任要求较高。按照诈骗罪的行为逻辑,举报人或者控告人至少要证明:对方实施了诈骗行为,这种诈骗行为使他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基于错误的认识而错误的付出了金钱财物。
对于诈骗罪的数额认定,诈骗财物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诈骗财物金额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诈骗财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昨天的热点新闻,若像网友所说的,某明星若真的骗取报案人几百万元的投资资金的,那刑期则有可能达到十年以上了。从消息本身来看,就显得有些荒诞。
报警记录能起到什么作用?
其实在我国,当事人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报案、控告或者举报的,公检法任何一家都应当接受,这是我国立法对公民报案检举权利的保障。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七条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等,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另外,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一条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当制作受案登记表和受案回执,并将受案回执交给报案人、举报人等。
报案并不等于公安机关对所称的案件予以刑事立案。当事人拿到的受案回执,仅仅只能说明自己报案且被公安机关接受的这样一个过程,是否最终能够立案,还需要查明所举报事情是否属于公安机关的管辖范畴、管辖范围,以及是否属于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
在向公安机关控告某人实施诈骗行为时,报案人也会被告知,如果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意图让某人承担刑事责任的,那么有可能会背负诬告罪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如触犯诬告陷害罪,最低刑期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当然,不是有意诬告,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构成该罪。
因此,当事人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报警回执单,其主观目的可能远大于其实质所产生的作用。
虚假报案的行政处罚
如果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引起舆论效应,继而通过舆论压力来获得不法收益,以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检举控告的内容无客观事实基础的,鉴于这种行为客观上扰乱了公共秩序,妨害了社会管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处理治安处罚,即最高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总结
如果基于客观事实认为他有罪,可以依法报案。如果基于客观事实认为他只是违约,请诉诸法院诉讼解决。如果以上客观事实均没有,请您保持安静!
注:本文内容仅为本律师个人法律观点,不代表本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意见,亦不构成对某具体个案所做的法律分析。来源:茗新欧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