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韭菜还是掘金矿?揭秘包贝尔的低端市场生存法则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1-16 08:13 2

摘要:如果说这是一道商业题,恐怕很多人都要挠头了。但就在这个清明档,包贝尔又交出了一份令人玩味的答卷:新作《大"反"派》口碑崩塌,但加上这部,他在短短半年内已经主演了5部电影,参演作品更是达到惊人的8部。这不禁让人好奇:一个"烂片专业户",为什么还能在市场上如此活跃

割韭菜还是掘金矿?揭秘包贝尔的低端市场生存法则"年产8部烂片,票房却稳赚不赔"——

如果说这是一道商业题,恐怕很多人都要挠头了。但就在这个清明档,包贝尔又交出了一份令人玩味的答卷:新作《大"反"派》口碑崩塌,但加上这部,他在短短半年内已经主演了5部电影,参演作品更是达到惊人的8部。这不禁让人好奇:一个"烂片专业户",为什么还能在市场上如此活跃?

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得先看看包贝尔的"江湖地位"是如何演变的。还记得《甄嬛传》里那个圆滑世故的苏培盛吗?那会儿的包贝尔,可是实打实的好演员。但从2015年替代王宝强出演《港囧》开始,他的演艺生涯就开始跑偏了——生硬的表演、尴尬的台词、频出的争议,让他逐渐成为了网友们眼中的"烂片之王"。

但有意思的是,包贝尔似乎压根不在乎这些骂声。因为他发现了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金矿":在沈腾、徐峥、黄渤这些"喜剧天王"之下,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真空。这些顶流们的电影动辄十几亿票房,对于三四线城市的观众来说,有些"高不可攀"。而在他们之下,几乎找不到一个能稳定产出、专门服务这个市场的喜剧演员。

于是,包贝尔开始了他的"市场下沉"之旅。他的每部电影都遵循着同一个公式:成本控制在两三千万,剧本要么是现成的韩国片翻拍,要么就是"屌丝逆袭"的老套路。配上几个便宜的网红演员,再找些东北的喜剧演员客串,一部电影就这么出炉了。

"这不是糟蹋电影艺术吗?"很多人会这么问。但数据会告诉你另一个事实:包贝尔的电影在东北区域和三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惊人,每部基本都能突破1亿。而且,他还玩出了新花样——上映半个月后就把片子放到视频平台上。就拿豆瓣评分仅4.2分的《东北恋哥》来说,光是网络分账就进账2000多万。

这就是包贝尔的独门生意经:不跟顶流比票房,专门服务"小镇青年"的观影需求。他深知这些观众不在乎影评人的评价,也不会去刷豆瓣评分,他们要的就是一个简单的笑果,一个能在朋友圈炫耀的谈资。更绝的是,他把发行策略做到了极致——院线和网络双管齐下,保证了稳定的现金流。

所以说,别看包贝尔一副憨厚样,这家伙可精明着呢。在那些骂声中,他悄悄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低端市场帝国"。投资方为什么愿意给他钱?因为他的电影几乎从来不亏。观众为什么还会买他的账?因为在那些被主流市场遗忘的城市里,能让人开怀一笑的电影,真的不多了。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竞争史。当可口可乐在大城市称王称霸时,百事选择了从乡镇包抄,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包贝尔的路子,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当然,这种"低端市场经营学"确实有些让人心酸。但不得不说,在这个"票房为王"的时代,包贝尔比很多人都要清醒。他知道自己拍不出《满江红》那样的现象级佳作,索性就专注于服务特定群体,反而在夹缝中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

说到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商言商,成功从来不只有一条路。包贝尔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就算是"烂片制造机",只要找对了市场,也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或许不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结论,但这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现实写照。

在批评他"毁坏电影艺术"之前,也许我们更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市场空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观众愿意为"烂片"买单?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