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登××,一种新的文化批评视角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19 12:07 4

摘要:一看吓一跳,这听起来不像个好词的电影类型却囊括了影史留名的伟大佳作,什么《教父》《美国往事》《拯救大兵瑞恩》全被纳入其中……位列豆瓣top250,对人类(尤其是男人)的成长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 / 西贝偏北

编辑 / 莫妮卡

运营 / 狮子座

2024年末,一款新类型电影引爆了中文电影圈:老登电影。

一看吓一跳,这听起来不像个好词的电影类型却囊括了影史留名的伟大佳作,什么《教父》《美国往事》《拯救大兵瑞恩》全被纳入其中……位列豆瓣top250,对人类(尤其是男人)的成长具有指导性意义。

不仅如此,天才的网友们还给老登电影划分了“十二道登味”——从“小试牛登”到“登堂入室”,再到“一步登天”“登前绝后”,应有尽有。

到底什么是老登电影?

“老登”源于东北话里形容不正经的中年男人,引申出的“老登电影”多指男性导演执导的“沉迷宏大叙事”的“含男量过高”的雄竞题材电影,多半是战争片、黑帮片等history。

这种“雄竞”放在为国家而战就是《敦刻尔克》《至暗时刻》;放在为家族利益而战就是《教父》;放在怀念旧秩序旧时光就是《美国往事》……

女性无法参与的“男人的战争”,在电影里被美化为了一种“高级权力斗争”——成了为了人类、自由意志等普世价值的斗争。

对于老登电影的审判,源于邵艺辉的《好东西》评分高达9.1后,部分网友认为它是“小妞电影”(chickflick),认为这讲得是女人生活的琐碎小事,又假又空,光是题材之狭隘就不配与之为伍,这评分是对其他高分电影的侮辱。

这不是高口碑电影第一次被“审判”。近几年,豆瓣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星运动”和“五星运动”的交锋,有的时候是粉黑大战;有的时候扛的是民族主义旗帜,冲的是宫崎骏、小津安二郎;有的时候道德委员审查,冲的是“三观不正”的《洛丽塔》《花样年华》……

这次以讨伐“老登电影”之名的审判无疑是性别权力之争。

今天kk想结合今年的女性电影来聊聊,当我们在谈论“老登电影”的时候,究竟在谈论什么?

一、无法忽视的Herstory

电影史在题材划分上,从来没有“男性题材”电影这种说法。因为在最大众的电影文化里,就默认男性的,就是人类的(man即human),男性历史即是人类历史(history)。

虽然从没有“男性题材”电影这种说法,但细分的许多类型片,比如历史片、战争片、黑帮片、科幻片这种为了国族和荣誉去战斗的“高大上”电影里,被默认就是男性题材。

有无数经典而伟大的男性角色诞生于这些电影:总能给你开出你无法拒绝条件的教父、爱你一万年的大圣、抱着殖民目的最后成为异族领袖的杰克、永远不下船的音乐痴人1900……

而女性总是用来镶边和调剂的——她们沦为男性藏在怀表里的照片,一封家里的书信,一个家庭凝聚力的符号,临死前呼叫的名字,亦或是一个念想,一个美丽的欲望。

无论你把她们的作用和意义吹到天际,都无法掩盖她们作为客体的被动性。

她们,总是服务于男性塑造的。

这种忽略了地球上一半人口的划分方法,显然在今年被戳破了。

这几年的女性题材影视作品不少,但很少做到今年这样——

数量上,全面井喷;质量上,口碑票房节节高,现象级爆款频出。

电影方面,贾玲的《热辣滚烫》在年初打了头阵,成为春节档乃至今年票房最高的电影(34.6亿);尹丽川《出走的决心》成为淡季文艺片的票房黑马,票房破亿,让无数主妇感受到了“被看见”;杨圆圆导演的纪录片《女人的世界》讲述了70-90岁的华裔老奶奶们再踏巡演之路,谁说唱跳只能是年轻人嘴里出道即巅峰的梦想,能坚持一辈子的才是真的勇;邵艺辉的《好东西》用笑声突围,评分在9.1无比稳定,预估票房从曾经的3亿涨到6亿,成为口碑助推票房的典范。

电视剧方面,滕丛丛编导的《我的阿勒泰》,30w人评价超过8.9;袁子弹、丁涵、黄诗洋、李玺威编剧的以张桂梅为原型的《山花烂漫时》,16w人打分从9.3涨分到 9.6。

在这些影视剧中,kk见到了不同时空里更丰富的女性面孔,她们的存在共同勾勒出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样态。

十岁,有《好东西》里的“小孩”王茉莉。她不是商业片里总是等待被拯救的弱小女儿,而是正直勇敢有阅读量的有趣小孩,在体验过酷酷的女鼓手后,她坦率地表达自己更喜欢阅读和写作。

二十几岁,有《好东西》里的小叶。她是美艳的乐队女歌手,但并不那么洒脱,反而是努力摆脱原生家庭的讨好型人格,是快乐倒贴的“恋爱脑”,但她也更有爱的能力,是朋友的小太阳,王铁梅母女吵架的粘合剂。

三十几岁,有《热辣滚烫》里的杜乐莹。她不再是啃老和托举男人梦想的宅女,在艰辛的锻炼和意志的打磨下,她肌肉紧实,线条清晰,双拳重重相碰,她要上擂台,要赢一次。

四十几岁,城市里,有《好东西》里的王铁梅。深夜带兜帽、双手插兜脚踩平衡车,为独身女孩的安全保驾护航。

故土,有《我的阿勒泰》里的张凤侠,潇洒恣意,男人跑了可以再找,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五十几岁,有《出走的决心》里的李红。她掀翻那张她上不去的桌子,不再等待,直接夜奔,终于穿上一袭红裙的她走向了更广阔的的天地。

六十多岁,有《山花烂漫时》里的张桂梅。她从年轻时就在大山里创办女高,在辗转周折中,用肉体凡胎创下了基于女性共情而萌发的伟业。

九十多岁,有《女人世界》里的余金巧。她身体微驼,布满皱纹的手向空中舒展,粉色的指甲闪闪发光,她在海边认真地跳完一支舞,那是属于她的“天鹅之曲”。

女性创作者不再把女性境况单纯地进行苦难叙事的书写;也不单一塑造蒙昧的、未觉醒的女性;亦不是给她们“塑金身”,打造一个完美无瑕的女性。而是轻盈又多面地书写更丰富的女性,表现她们的错与痛、纠结与复杂。而正是这种笑泪相伴的真实,触动了更多观众。

因此,女性题材影视剧全面开花且质量上乘的2024 ,堪称女性题材元年。

二、无处安放的女性题材

但问题来了,这些千姿百态的女性题材电影,具体又该划分成什么类型呢?

就像大锅饭一样,女性题材影片很少有细分的门类。

以男性为主角的电影很少有这方面的困惑,总有合适的学术词汇会为其背书。

以动作枪战为例,犯罪片、黑帮片、警匪片、盗匪片……有不同的侧重点就有不同对应的类型划分。

再以喜剧为例,《夏洛特烦恼》之类的屌丝逆袭喜剧开始被称为“屌丝喜剧”,但随着《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等更多屌丝逆袭电影出圈,这类影片在喜剧细分上又有了“草根喜剧”之称,逐渐“去性别化”,在强调其底层属性的同时,也和冯小刚擅长的“市民喜剧”、宁浩擅长的“黑色幽默”也做了区分。

但要问,以女性为主的“草根喜剧”“市民喜剧”又有哪些呢?

和“世界不是为女性设计的”一样,电影类型甚至也不会为女性为主角的不同片种作区分。

贾玲的《热辣滚烫》tag是喜剧,但她具体属于哪一类喜剧?哪怕是励志片都不想给她容身之地,总想把它定义为“减肥电影”。

《好东西》可以说是kk今年在院线笑得最开心的电影了,每一次冲刷观影气氛都很好,大家都笑得很开心,可是《好东西》的类型划分上竟然没有“喜剧”,只有“爱情”,更多的是把它放在“小妞电影”里。

小妞电影译自英美俚语“Chick Flick”,又被称为“小鸡电影”,因为“chick”意为小鸡,在美国俚语中又有“女孩”之意,这种以性别为基点的类型本身就有一种轻蔑和调侃。

kk曾写过的《小妞电影消亡史》也曾提到过,原词“chick”原本是对女性的蔑称,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却认为它主张了女性气质,通过强调女性的故事和经验,以及挑战传统性别角色,间接地促进和践行了女性主义的理念。

但随着小妞电影以小博大吸金能力的凸显,更多资金的涌入和影片的制作,“小妞电影”成了包一切的大锅,所有以都市女性为主角的电影都往这里塞,在国外,《欲望都市》《妈妈咪呀》都被成为“小妞电影”;而在国内,《杜拉拉升职记》《北京遇上西雅图》也被划入此类,无论是职场女性生活,还是都市女性欲望都“差不多”。

这种宽泛的定义让小妞电影样本激增,也让其没内涵、强化刻板印象、鼓吹消费主义的问题甚嚣尘上,和许多形容女性的词汇一样,这种类型再次被污名化。

不是kk矫情,纵观女性电影的制作到呈现,更能感受到“词汇赋权”的力量。

《好东西》中,别看赵又廷和章宇凭借前夫哥和小马圈了一大波粉,邵艺辉找前夫哥这个角色可非常困难,不少男演员在读完剧本后以“没有档期”拒绝了邀约,他们宁愿演坏男人,演渣男,都不愿意演“软男”。

虽然后者的魅力并不会比前者小,就像白客的窝囊废人夫就是受欢迎的铁证,但事实证明,男演员能接受在事业上“窝囊”,但并不能接受表演在两性关系中“失权”——因为这是女性的普遍处境。

《好东西》首映后,孙红雷用落后的性别观念真诚地夸宋佳“非常爷们”,并让宋佳粉丝替他转达敬意,你能看得出他是努力想夸点什么,但实在词穷……就是因为在传统的语汇里,“爷们”“先生”“兄弟”等词犹如勋章般熠熠生辉,而形容女性的词总是负面的(名媛,小姐,绿茶,圣母,白莲花,三八,男人婆等等)。

如果说不再让属于女性的词汇被污名化,不再让渡话语权,努力为她正名并增添正向含义,是争夺话语权的第一步。

那么进行命名、创造词汇,则是在挣扎与搏杀中寻找女性位置的第二步。

反磅礴男子气概和父权大义的「老登电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缔造的。

三、还未「公正」,不必矫枉

对于“老登”的批判不只在电影领域,还扩展到了文学、哲学领域。

类似《了不起的盖茨比》《月亮与六便士》等世界文学名著也在“老登文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像经常被引用精神分析理论的弗洛伊德,也因很多“女性都有阴茎崇拜”这种离谱言论登上了老登哲学榜。

“老登文学哲学”里充斥着对父权及男性的生殖崇拜、厌女文化以及矮化弱化附庸化男性的现象,也充满了用“男人至死是少年”做借口来逃避社会家庭责任的称赞,字里行间内都是男性视角下对于世界的幻想与欲望呈现,擅长自恋、自恋、自我宽容。

对老登艺术的批判,本质上是对女性在文化话语权长期失权的一种正视。

就像世界电影史上,普遍认为乔治·梅里埃在1902年拍摄的《月球旅行记》是叙事缔造者,但却忽略了1896年爱丽丝·盖伊导演的《甘蓝仙子》。就是因为传统的影迷、电影史学家几乎都是男性,在撰写电影史时会忽略女性的功绩。

随着近年来有女性视角的学者展开史学研究,这种文化系统上对女性电影人的抹去和忽视,才逐渐得到正视,而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大雨落下时,升起的十座女性先锋雕像中就有爱丽丝·盖伊的一座。

她绝对称得上女性主义在文化中的先锋,因为早在1906 年,她就尝试拍摄了具有社会意识的影片《女权主义的后果》(Résultats du féminisme),这部短片展示了非传统的家庭组织模式:男人做家务,女人聊天、抽烟。

除了女性创作应该得到应有的肯定外,要想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就需要用女性视角去重新审视经典。

赞叹提出“老登电影”的人是天才,其实是赞叹她提出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

把束之高阁奉为圭臬的伟作以新时代的目光再次审视,以当下先进性别观念对于传统父权叙事进行重审,但并非对于影片本身的全然否定。

《教父》的缺乏女性视角没错,可它的视听调度和男性角色塑造都是顶尖的,男人可以继续把它当成《圣经》;《让子弹飞》足够老登,但它的名场面之多也足够去申遗;《流浪地球》有不少桥段被戏称为“老登电影”,不妨碍它是中国科幻的里程碑……

邵艺辉在采访时也说过,“我认为一个好的市场,就是应该什么电影都有呀,我们都是想要看到各种各样的(作品),’男人与马‘的很多电影我也很喜欢看。”

没错,前两天kk在电影资料馆观看老东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年轻时主演的西部片《黄金三镖客》(Il buono, il brutto, il cattivo),也不得不被他的潇洒英姿、时尚穿搭狠狠折服,这样的男人骑那样的黑马,谁能不迷糊?

而里面另一个男主杜可屡爆金句,比如“既然活命为工作又为什么要为工作卖命”、“开枪就开枪,哪那么多废话”可以成为多少打工人和死于话多的反派的人生箴言?

甚至可以说,人人都有喜欢或为之感动过的“老登电影”。

引入“老登电影”视角,并没有让批量影迷在豆瓣狂打1星,扰乱评分秩序。

相反,它打破了“老登电影”对于评价体系的垄断,把“经典”从神坛拉下来辩证地观看,承认其时代局限性和在性别上的落后与保守,并不会使它“贬值”,反而是一种革新——

它不仅印证了女性所处的困境,也镜鉴了传统性别秩序中的落后观念需要在更新的电影里被改变。

这种新视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革登”还未开始,就被警惕、被禁止。

还未实现公正,何必先说矫枉?

来源:DoNews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