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纪录片《为人民而歌》:致敬人民艺术家,立精神之柱,为时代立传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4-12-18 11:19 4

摘要:“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对革命伉俪,一对人民艺术家,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历时一年,策划推出5集系列纪录片《为人民而歌》,深情致敬周巍峙、王昆两位人民的艺术家,讲述他们投身革命,心系家国民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对革命伉俪,一对人民艺术家,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历时一年,策划推出5集系列纪录片《为人民而歌》,深情致敬周巍峙、王昆两位人民的艺术家,讲述他们投身革命,心系家国民族,孜孜不倦为人民而歌,让新中国红色文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故事。节目于12月2日至12月6日在CCTV-4晚8点档《国家记忆》播出。

一、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核,为人民而歌,彰显信仰之美

周巍峙、王昆是深受人民爱戴的艺术家,又是一对红色伉俪,该片把镜头聚焦他们的不寻常成长轨迹,其中既有取自共同记忆的场景、事件和人物,亦有从好友、同事、徒弟、儿子、百姓等不同维度的访谈,从而反映出的人物品格、时代特征和人间烟火,还折射了新中国文艺的发展历程,节目主线立精神之柱,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以明德引领风尚。

节目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核,解读周巍峙和王昆把一生献给党献给人民背后的动因。这对伉俪人物的共同点是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坚守理想,践行初心,不怕困难,努力工作,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首先,节目凸显他们来自人民、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周巍峙,原名周良骥,1930年14岁的周良骥背井离乡,来到了上海,进入了《申报》工作,广泛团结文艺工作者。193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爱国心切的周良骥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周巍峙”。此后,他不畏强权,编写《民族呼声集》,是九一八之后,第一本或是唯一一本以抗战和民族独立为主题的歌曲集。

之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后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随后加入了西北战地服务团。他带领西北战地服务团前往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深入敌占区,进行演出、展览、宣讲等宣传工作,表达中国人民抗日到底的决心。

王昆,出生于河北唐县,12岁起就做了当地妇救会主任,积极投入抗日斗争,有天生一副“金嗓子”,爱唱歌。周巍峙看中了这棵好苗子,将她招收进了西北战地服务团。

工作上的密切接触,也让周巍峙与王昆多了一份儿对彼此的了解。1943年,王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在这一年的秋天,他们正式结为了夫妻。

王昆进入鲁艺学习,并在1945年,毫无争议地成为了《白毛女》女主角“喜儿”的扮演者之一。她用真挚的阶级感情诠释好喜儿这个角色。

周恩来同志鼓励她“你要终身为人民歌唱”,深深影响了她的艺术生涯。她不断地把民歌、民间戏曲搬上舞台。她倾听民间歌手的演唱,学习来自民间的声音。“我是个女战士,可我是以我的歌声为人民服务的”,王昆如是说,也是如此做的。生于人民,当为人民而歌。

其次,节目凸显他们信仰的力量。在民族至暗时刻,他们歌颂光明,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抵御外辱、重振复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和力量。在抗美援朝中,周巍峙创作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鼓舞英雄儿女,高唱战歌,毅然奔赴朝鲜前线,舍生忘死,赴汤蹈火,用鲜血浇灌出和平之花,用身躯矗立起共和国的尊严。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像啼血的杜鹃,热情讴歌新中国的日新月异。周巍峙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担任总指挥,事无巨细,做到极致。王昆在剧中演唱《农友歌》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称赞。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东方红》主创人员。这部作品是新中国文艺的一座高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汲取强大的革命精神和力量,勇往直前,夺取新胜利、创造新辉煌。

再其次,彰显他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周巍峙担任文化领导工作,创作减少了,但是晚年一直在主持收集整理出版《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又叫“十大集成”。 这套丛书共计298卷,约4亿5千万字,工作浩繁巨大。身为总编委会主任,周巍峙承担了大量的素材挖掘和审定工作。躬身广袤田野,埋首浩繁卷帙,一做就是三十年。每一册集成志书大约110万字,背后所挖掘的资料,却有十倍之多。灿烂多姿的中华文化,让周巍峙甘愿终其一生去守护。

王昆受周恩来总理委托组建东方歌舞团并担任团长,不仅在世界上传播东方文化,塑造新中国的正面形象,而且还发掘培养了远征、郭蓉、成方圆等多位未来之星。80多岁的她还在悉心指导后辈排练《白毛女》等节目,为新中国文艺贡献出一切。

《为人民而歌》不仅是致敬人民艺术家、为艺术家立传,更是弘扬这对杰出伉俪的家国情怀和根植于人民、为人民奉献一切的精神,汇聚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二、人物刻画,立体丰满,重视细节,小中见大,讲好中国故事,呈现温暖可亲的人物形象

王昆热情如火、洒脱不羁,爽朗的笑声总是能感染身边所有的人。担任领导工作的周巍峙总是不急不躁,永远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为人民而歌》塑造的典型人物立体丰满,小中见大,呈现出主人公“说人话、干实事”,更富有人情味,给人一种温暖向上的力量。

“小细节”见证“大情怀”。如讲周巍峙的故事,挖掘“改名”的细节。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进一步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6年11月23日,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下,国民党当局逮捕了李公朴、邹韬奋等七位救国会领袖,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这一举动激起了全国人民强烈抗议。周良骥的爱国之心不断升腾。为了表明心意,把周良骥,改名为周巍峙,意思是与黑暗势力“巍然对峙”。他编纂的这本《中国呼声集》一经面世,便引起了极大反响。国民党当局查禁了这本供不应求的小册子,但周巍峙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将歌曲集改名为《民族呼声集》,还增加了更多新创作的歌曲继续出版。而这次出版,编辑一栏有了一个新名字,何立山。面对艰难与险阻,何人能稳立如山?“何立山”三个字,简洁明了地表达出了年轻周巍峙心中的坚毅与刚强。

“小物品”见证“大时代”。如节目讲述了一张照片的故事。一张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照片,照片中一位中年男子和两位小女孩正在舞台上表演。这位拉着小提琴的小女孩便是郭蓉。

当年,为了音乐梦想,郭蓉的父亲带着孩子们四处演出。后来,得知东方歌舞团在招人,郭蓉的父亲带着全家急匆匆赶到成都,找到剧团住的宾馆。一连等了几天,终于见到了当时的团长王昆。13岁的郭蓉架起了小提琴,表演了才艺,让王昆和专家惊喜。就这样13岁的郭蓉破格被东方歌舞团录取。郭荣来到北京后,恰逢春节,王昆将孤单的郭蓉领到了自己家中,一起过年,让小郭蓉有了家的温暖。

对于艺术,王昆是严格的又是包容的。20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进入内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86年,王昆除了发掘远征、郭荣、成方圆等新人,还参与策划组织了一场震惊全中国的音乐会,《让世界充满爱》。舞台上,100多名歌手共同演唱的震撼场面,时至今日依旧让人心潮澎湃。这种小中见大的叙事,最终呈现出王昆温暖、可亲的人物形象。

三、匠心制作精良,国际视野,打造人物纪录片精品

《为人民歌唱》视听语言丰富多样,张弛有度,画面饱满,是一部匠心打造的精品之作、一部配置优质资源的破圈传播之作。

一是国际视野,注重面向全球语境讲好中国故事。该片讲述了王昆和周巍峙夫妇用艺术传递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王昆担任东方歌舞团团长,努力挖掘新人,还推出了《让世界充满爱》等引领潮流的大型音乐会,这些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音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对周巍峙“十大集成”的编纂工作,该片从人类文明进步大视野进行肯定,而且人物故事化呈现,符合国际传播规律和国际语态,“破圈”“出海”更加为海外观众接受和认同。

二是新技术使得主旋律纪录片在形式上实现了利用更多影像技巧建构审美意象,以真实音像资料还原历史,极具历史的穿透力。《为人民而歌》摄制团队与周巍峙、王昆之子周七月一起重走了这对艺术家的革命道路,其间,挖掘出多份首次披露的书信、照片与历史档案。

利用AI技术将老照片清晰化、动态化,本片将真实的历史场景再现于观众眼前,辅以周七月动情的旁白画外音,将周巍峙、王昆的艺术生涯和温情脉脉的亲情故事娓娓道来,极大地提高了节目真实性和说服力。

三是在创作上,使用人物旁白,串联故事线索,此外情景再现比较形象地营造了当时的情景和氛围,不喧宾夺主,极大增强了纪实感和真实性。

《为人民而歌》突显周巍峙、王昆这对人民的艺术家一生所秉持的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到人民中去,记录人民的生活、传递人民的情感。这对文艺伉俪“战斗”不止,相依一生,以人民为中心,擎起文艺的火炬,留下永恒经典。纪录片《为人民而歌》不仅展现了周巍峙、王昆个人的艺术成就,更生动诠释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永恒主题,激励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继续为人民而歌,为时代立传。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