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深情祝贺丈夫曹郁当选奥斯卡评委 中国电影人闪耀国际舞台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不仅是对曹郁个人专业能力的极高认可,更被视为中国电影人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姚晨在文中透露,奥斯卡评委的当选需由两位现任成员共同推荐,她写道:“恭喜曹郁先生成为奥斯卡评委,这是对你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是我们全家的荣耀。”字里行间既饱含对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不仅是对曹郁个人专业能力的极高认可,更被视为中国电影人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姚晨在文中透露,奥斯卡评委的当选需由两位现任成员共同推荐,她写道:“恭喜曹郁先生成为奥斯卡评委,这是对你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是我们全家的荣耀。”字里行间既饱含对
2025年6月27日中午,演员姚晨在社交平台发布动态,以“恭喜曹老师!”的简短话语,正式宣布丈夫曹郁受邀成为奥斯卡评委的喜讯。消息一经发布,迅速登上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与祝福。
2025年盛夏,一则来自美国洛杉矶的创业故事刷爆中文互联网:中国导演高峰带领团队在北美短剧市场创下年营收7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的惊人业绩,以年产45部的惊人产能成为行业隐形冠军。这个曾经在好莱坞边缘挣扎的追梦者,如今正用中国式工业化内容生产模式,重
六年相知相守再到相爱,最后他等来的只是一状离婚协议书,六年的等待真的值得吗?
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无疑是世界顶尖电影人在中国的一次大聚会。印度导演、编剧、制片人基兰·饶(Kiran Rao)在本届电影节担任评委,也为这次多元化的盛会带来了印度电影的视角。
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6月13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Giuseppe Tornatore)“掌舵”本届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审工作。他曾执导《海上钢琴师》等影片,凭借《天堂电影院》获第42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第62届奥斯卡金像
6月20日,电影《长夜将尽》《去看大海》《好好说再见》剧组主创,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短片单元评委会主席杨超,策展人、影评人沙丹做客《金爵会客厅》,分享创作背后的热血初心,为青年电影人提供经验建议。
6月18日下午,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在浦东新区举行,首场论坛主题为“共育共鸣——电影节与新一代叙事者的双向建构”,聚焦电影节本身,探讨电影节在培养青年电影人,助力多元文化传播等方面如何承担更多责任。
《酱园弄》讲的是女性的苦难,又是家暴又是压迫,看得人心里堵得慌。
6月20日,新一轮“一带一路”电影巡展启动,演员耿乐、郭柯宇获推荐官荣誉证。“期待能与各位电影人一同努力,奉献更丰富的银幕故事,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因电影相遇相知。”郭柯宇以自身参与的《家庭简史》为例,讲述电影如何跨越语言隔阂、沟通世界。“希望电影不仅是叙事的载体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建国大业》导演、《湄公河行动》制片人黄建新说,当和一些导演交流时,他时常会问对方一个问题——最近两年,你进电影院看电影的次数是多了,还是少了?多数回复是“少了一半”,从往年的60部左右减少至目前的30部左右。
母女同框,闪耀红毯6月17日晚,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红毯环节星光熠熠。章子怡身着一袭优雅的长裙,气质非凡,宛如从电影中走出的女主角。而她身旁的9岁女儿醒醒,穿着粉色的小礼服,甜美可爱,与母亲相得益彰。母女俩手牵手踏上红毯,醒醒略显羞涩,但眼神中透露出好奇与兴奋
手指滑过满屏的“秒光”“手慢无”,多少影迷对着售票页面干瞪眼。
在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黄渤的一番话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作为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之一,黄渤在面对电影业如今的困境时,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我入行20多年,当时遇到的困难比今天多。” 他回忆起20年前电影行业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容量小、银幕
吴京出道很早,少年时已经是拍过《小李飞刀》和《太极宗师》的大明星了,那时候他拍的片子都是男一号,有许多家喻户晓的作品。
“这部电影所有的创作者都是女性,从导演、制片人、化妆、运营人员,全是女性。”《风暴》制片人兼主演露易扎·玛丽安妮回忆,这部纯女性创作的独立电影,花了25天拍摄完成,预算仅200万美元。在此之前,她足足等待了20年。
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6月13日如期而至,先于电影节,6月12日首届上海影迷节就在大世界拉开了帷幕,影迷节的slogan是“电影之城,主角是你”。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角不再只是那些大明星,还有影迷和观众,它要为最大多数影迷和市民提供丰富艺术内容和文化场景、拉动
6月15日,上海电影节进行了红毯环节,众多明星都带着自己的新作现身,哪怕是没有作品的圈内大佬也都来了,这几天的上海可谓是星光熠熠,是一场电影人的盛会。
时代风华,梦起新程。6月14日晚,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群星璀璨。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中国电影发祥地上海在黄浦江畔张开双臂,迎接全球影人会聚。
当《封神》导演乌尔善,曾力赞的那尔那茜被证实,"助教身份造假",人设彻底塌房。这位以"复兴中华美学"自居的导演,其用人偏好是否,应该引起更深层的忧虑:为何他的作品中,外籍或"西化"背景演员,总能获得特殊青睐?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文化价值观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