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连成东家牛子厚:东北巨富到京剧“再造之父”的趣闻轶事(下)
1904年,牛子厚出资280两白银(当时1两白银大约可以买200斤大米,换算成当代物价,约折合人民币800-1000元),与叶春善邀请伶界大王谭鑫培先生(仁名誉社长)共同创办了京剧史上的最大科班——喜连成社。牛子厚规定,科班内的经费开支,可以随时到牛家名下的源
1904年,牛子厚出资280两白银(当时1两白银大约可以买200斤大米,换算成当代物价,约折合人民币800-1000元),与叶春善邀请伶界大王谭鑫培先生(仁名誉社长)共同创办了京剧史上的最大科班——喜连成社。牛子厚规定,科班内的经费开支,可以随时到牛家名下的源
富连成社创办于1904年,由叶春善家族掌控,秉持“不为发家致富,只为祖师爷传道”的办学宗旨。44年间,这里走出700余名京剧人才,梅兰芳、周信芳等大师早年也曾在富连成“学艺”。科班施行封闭式管理,学员需要签订“字据”,从跑龙套开始。苦练唱、念、做、打,最终在广
转世之说,虽未得到科学证实,却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的谈资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古往今来,诸多奇人轶事都被附会了转世的说法,仿佛跨越时空的轮回,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富连成百集口述史#|第二十一回马连良思变再入科拓戏路固基创马派】9岁入科,过了8年出科后,马连良开始搭班唱戏。由于嗓子嘶哑,北京不好发展,他跟随三叔马昆山去了福建演出。在福建一年多,马连良得到了大量实践机会,名气也更进一步。然而,马连良对京剧精益求精。在福
【#走进京剧的黄金时代#|第十四回富连成遭逢人才荒,梅兰芳搭班学才艺】旧时学戏有许多小班,但小班的优秀演员往往因为没有足够的搭档,只能演有限的剧目,缺乏大戏的经验和视野,故而许多学徒到富连成社进修学艺,其中不乏像梅兰芳、周信芳等在社会上已小有名气的演员。这既让
提起京剧界的第一科班很多人会想到富连成,因为富连成是存在最久的科班,并且出现了许多的大师级人物。像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袁世海等等京剧开宗立派的大宗师都是富连成科班的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