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阿娟把醒狮的行头焊在身上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16 21:25 2

摘要:第一部的结尾是肉身掉进水里,精神挂上了擎天柱,第二部就开始把肉身也修炼起来。

阿娟变壮了,也变强了。

这是《雄狮少年2》在视觉上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打格斗的题材可能跟舞狮的距离越来越远,但在内核上又是对前作的升级。

第一部的结尾是肉身掉进水里,精神挂上了擎天柱,第二部就开始把肉身也修炼起来。

阿娟不断说那句“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这么练相当于把醒狮那身行头焊在身上了,以后就不用再脱下。

果然广东不止醒狮出名,焊工也很出名。

身体是现实,行头是理想,拼尽全力让现实往理想的方向发展,是阿娟这个人物最基本的命题,否则理想主义就变成空想主义。

筋骨皮练起来,内里那一口气也就越来越足,所以他面对不公的时候选择反抗。

核心的表达弄清楚,在影像的表现上就有重心。

阿娟从一开始偏瘦的身板,到后面眼看着肌肉都变大块了,擂台上各种格斗动作以及摔倒在地时伴随的肌肉抖动,都在强化筋骨皮的视觉能量。

我对3D动画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单纯技术上《雄狮少年2》算不算高水准,但对于想表达的东西所起到的作用,个人认为是到位的。

当然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个话题,就是动画的终极目的,是不是以假乱真,完全复刻现实呢?

这个话题比较大,我书又读得少,这里就先不讨论了。

作为一个动作题材的系列,孙海鹏导演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武强文弱。

武戏往往能在一瞬间爆发出强大力量,不只是大场面的武戏,也包括第一部里阿娟独自在天台舞狮的那场戏,就像叶问评价宫二那样,文戏武唱。

这是孙导珍贵的地方,而且最后那场格斗,终于有一个基于现实的情节设计,就是肖张扬用石膏作弊,阿娟的目的是击穿他的拳套。

这些年看到越来越多的同类作品都是搞心理战,到最后插播一下回忆片段就爆发小宇宙,再反杀对手。

这就是典型的“用真心就可以了”,作为商业类型片来说,其实有点偷懒。

石膏这个是实打实的情节,不搞虚的。

话说肖张扬的声优居然跟阿狗是同一个人,从大胖子变成一个格斗高手,怎么不算“热辣滚烫”呢?

孙导的片子一到纯文戏,我个人的观感就不怎么好了。

主要是觉得原创度不够高,各种周星驰的影子,有些甚至是直接挪用。

像第二部那个卖肘子的高手,尽管给他配了个胡酱口音,但他的出场连BGM都照搬《国产凌凌漆》。

而且还把糟粕也学过去了,卖个肘子各种性骚扰。

这一整段找三大高手的戏也是复刻《少林足球》里周星驰去找各位师兄弟,吃闭门羹的时候撞鼻子也是一模一样的。

还有张瓦特这个角色,不就是吴孟达吗?

《少林足球》的黄金右脚是瘸了一条腿,张瓦特是眼睛出了点问题。

两个人物都有过风光日子,然后没落,再通过给一个生瓜蛋子当教练,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

早期的《破坏之王》就是吴孟达训练周星驰去跟断水流大师兄打擂台。

还有他长期穿睡衣,灵感可能也是来自《功夫》的包租公吧。

打个比较恶心的比方,这种借鉴就像吃了金针菇,进去的时候是那个样子,出来还是那个样子,自己的身体好像没有吸收多少。

个人认为这个系列把前人的东西内化得最好的,反而是饱受争议的人物建模。

第一次看到这三个男孩的时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很有老港片,尤其是功夫片的味道。

就是成龙他们七小福那个年代的功夫片,十足的市井气。

在此基础上又充分利用了动画这个媒介,进行比较夸张的加工,所以看不出是照着谁的模子做出来的,这就是吸收之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第二部把背景换到上海去,又加入了沪语特色,可一旦进入星爷式的场景,那股港味儿就冒出来了。

据说《雄狮少年》是一个三部曲的规划,第三部讲龙舟。

我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故事,但如果第三部是完结篇,感觉把背景放到香港可能是最合适的。

看《一代宗师》,或者同题材的电影,一直在讲“逝去的武林”,而武林的终点站,似乎就是香港。

或者再具体一点,武馆最后一次兴盛,就发生在香港。

听老一辈的香港人说,当年流行舞狮的时候,这个行业很卷,各个舞狮队经常要去不同的店铺赶场。

在路上彼此碰到还会有种剑拔弩张的感觉,就像电影里不同的武林门派狭路相逢那样。

说到这个我又忽然觉得徐浩峰那套东西确实挺开眼界的。

因为这么多年有大量的影视作品,其实都是把传统武术拍成竞技体育。

还有一位马掌门,本来骗人骗得好好的,非要往这个赛道挤,结束后再发表一番重要讲话,成为千古名篇。

影视作品将传统武术拍成体育项目,这本身也没什么错,因为娱乐性确实很足,可以很好地完成商业片的使命。

但徐浩峰拍的武行,有很多东西都违背竞技体育那套逻辑。

因为那是另一套跟现代有些脱节的、跟旧中国深度嵌套在一起的处世规则,竞技层面的东西反而不是最核心的。

现在很多读者都在抱怨再也没有作家能写出金庸那种武侠的味道。

除了才华有限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金庸在那个旧中国生活过,深谙那套规则,然后把它内化到武侠世界里面。

生活在当下的作者是很难有这种经历的。但对我个人而言,现在的作者也没必要再去复刻一个金庸。

时代就是作者的武器,还是打磨自己的武器更为重要。

徐浩峰的电影就像《海上钢琴师》里面的游轮,已经离我们生活的陆地很远了,或许他拍片就是想当1900,守着那一艘旧游轮。

而我个人对待这艘游轮,主要是抱着一种游客心态,上去参观一下,开开眼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但要一辈子留在那里就大可不必了,我还是要下船的。

来源:方子动漫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