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座影院,浸染时光,成了记忆深处的宝藏。高耸的塔楼、盘旋的白鸽,静看百年里的每一次日出与日落。没有一座电影院,可以如思明电影院一样,与鹭岛共同经历百年银幕春秋。现在,我们跟随厦门土木建筑学会建筑专委会委员、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客座教师石磊走进思明电影院,
一座影院,浸染时光,成了记忆深处的宝藏。高耸的塔楼、盘旋的白鸽,静看百年里的每一次日出与日落。没有一座电影院,可以如思明电影院一样,与鹭岛共同经历百年银幕春秋。现在,我们跟随厦门土木建筑学会建筑专委会委员、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客座教师石磊走进思明电影院,去翻阅思明电影院世纪光影背后的百年芳华。
在繁华的中山路街区
随处可见的骑楼建筑
散发着浓郁的复古风情
而在最繁忙的思明南北路
与思明东西路交叉口
思明电影院安静矗立
不仅见证着鹭岛百年变迁
更浓缩了一代又一代厦门人的光影回忆
华侨投资兴建
曾是厦门最华丽的戏院
“思明电影院位于思明东、南、西、北路交汇处的东北侧,建成近百年来,一直是厦门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厦门当今唯一保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时期建筑的老电影院。”站在思明电影院一楼骑楼廊柱前,石磊轻轻抚摸着骑楼墙体上的花雕装饰,娓娓道来。
▲思明电影院旧影(陈亚元 收藏)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近代厦门市政建设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1927年,原本市区脏乱的蕹菜河被填平,兴建起了蕹菜河新区,成为当时厦门市区最炙手可热的地段。厦门知名华侨曾国办、曾国聪兄弟俩就看中了蕹菜河新区十字路口东北角的地块,投资15万银元,兴建了一座戏院,1929年1月9日竣工开业。它,就是思明电影院前身思明戏院。
▲思明电影院旧影
思明戏院占地84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中央塔楼六层,观众厅二层,座位700位,楼上为沙发靠背雅座,楼下座为活动木板靠椅,内有小舞台。
规模恢弘、风格独特、地理位置优越,思明戏院一经建成,就成为厦门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上世纪30年代,厦门娱乐业发展生机勃勃,仅戏院就有中华、思明、开明、龙山、南星等。而思明戏院是其中“高大上”的代表。
“思明戏院是当时厦门新市区首家既能放映电影又能演出歌舞戏曲的戏院,不但设有池座包厢,还一度专放美国好莱坞影片。1931年《厦门指南》评价其为‘厦中最华丽坚固之戏院’。”石磊说,因此,思明戏院在当时十分风靡。20世纪30年代,归厦华侨常聚于此,因此又被称为“华侨俱乐部”。
▲思明电影院旧影(来源网络)
饱经岁月洗礼
见证百年变迁
见证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热火朝天的市政建设,经历了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2年,思明戏院改名为思明电影院。在此后70多年的时间里,思明电影院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经济飞速的发展,也亲历了厦门电影业的辉煌与厦语片的黄金时代。大浪淘沙,如今,它成为目前厦门市电影行业中仅存的持续运营的国有文化服务场所,依然活跃在市民文化生活当中。
▲1978年,思明电影院的电影票票根。
老厦门人的电影启蒙
抹不去的乡愁情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娱乐方式还不像现在这么丰富,许多人热衷于看电影。特别是夜幕降临后,电影院前更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而在许多老厦门人眼中,思明电影院是很特别的一座电影院。可以说,很多人的电影启蒙就是在思明电影院开始的。在思明电影院观影体验成为许多厦门人难忘的记忆。”石磊说。
▲1990年的思明电影院。
1998年,《泰坦尼克号》在厦门上映。当年石磊就是在思明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经典大片。
对于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时的火爆场面,思明电影院三十年老员工邱亚辉同样历历在目。
小小的售票窗口挤满了人,买票的队伍排了十几米,“电影院就像火车站,有黄牛把20-30元的电影票炒到50-100元。”邱亚辉说,当时《泰坦尼克号》一票难求,电影院通宵放映,“放到凌晨四五点,我们六七点吃完早餐才下班。”那一年,思明电影院票房为当年全福建省第二。
▲1998年《泰坦尼克号》在思明电影院上映,场面火爆。
邱亚辉说,以前一部电影有好几捆胶卷,《泰坦尼克号》上映时,思明电影院、中华电影院和鹭江电影院等几家电影院共用胶卷,排片时要错开,放映时跑片员得带着胶卷来回跑。邱亚辉说,如果赶不上,银幕上就会出现“跑片中断”几个字,观众就要“中场休息”。
“当年娱乐项目少,到电影院看电影是一种时尚,大家都要盛装出席,很有仪式感。”当年浓厚的观影氛围,对邱亚辉来说是一份珍贵的回忆。
除了《泰坦尼克号》,思明电影院还上映过许多“大片”。黄真丽是思明电影院的退休场务。据她回忆,《珍珠港》上映时也很火爆。“可以说当时很多厦门人看的‘大片’都是在我们电影院看的,当时我们的放映设备在全市首屈一指。”黄真丽颇为自豪。
▲《歌女红牡丹》(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在思明戏院放映,接连一个多星期满座。
▲《太太万岁》(1947年)1948年3月31日在思明电影院开映。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1948年8月13日在思明戏院放映。
除了电影院老员工外
观众们同样对思明电影院
有着温暖的“时光滤镜”
年过六旬的老影迷张少湧是北方人,1990年就到了厦门。他回忆说,当时厦门的电影院非不多,喜欢看电影的他有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都往思明电影院跑。“那时候我和太太两个人喜欢步行过来,在思明电影院看场电影,逛逛中山路,吃吃沙茶面、土笋冻等厦门特色小吃。”张少湧直言,这里最能感受厦门的城市文化。
市民李琳是个“85后”。作为在厦门老城区长大的孩子,思明电影院是她珍贵的童年回忆之一。“还记得小学时学校组织我们到这里看《狮子王》,太开心了。”李琳说,当时票窗是沿街的,小小一个,二楼、三楼还是“大通天”,座椅也都是木头的,感觉很复古。“和我一样,很多老城区的居民对思明电影院有很深的感情。”李琳说。
同样因为学校组织在思明电影院看过电影的小顾说,她记得当时看到是《妈妈再爱我一次》。“看到最后和同学抱头痛哭。走出电影院后,到隔壁的思明面包店买上一个肉松面包,又开开心心地回家去了。”说起童年回忆,小顾忍不住翘起了嘴角。
“修旧如旧”焕新生
重现百年历史风华
屹立近百年
思明电影院
可谓饱经风霜
▲本世纪初的思明电影院。
“上世纪30年代,思明电影院遭遇过一次大火,原木屋架被烧毁后,改用了钢结构屋架。”石磊说,后来思明电影院分别于1988年、2010年进行了内部局部加固和影厅装修,但骑楼和塔楼部分未曾修复。
“前些年,思明电影院骑楼和塔楼多处墙体出现裂缝,且外建筑墙体略微倾斜,墙面钢筋暴露并被氧化,楼板也出现沙化等情况,经专业机构检测,建筑已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需立即进行加固建设。”石磊说。2020年,“百年影院”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启动。该项工程是思明电影院建成近百年来,投入资金最多、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而石磊正是参与该工程项目的主要建筑师之一。
在石磊看来,思明电影院的建筑风格十分具有历史价值,甚至,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相对独特的。
“思明电影院是厦门旧城市区里20世纪初期ART-DECO的典型代表。”石磊介绍说,ART-DECO,即装饰艺术风格,是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十分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像美国纽约克莱斯勒大厦、帝国大厦等地标性建筑都采用了这种风格。”石磊说,而思明电影院的ART-DECO还融入厦门的地方建筑特色,如将遮风避雨的骑楼引入建筑形制。
▲2021年,思明电影院被列为厦门市第五批历史风貌建筑。
“这样的ART-DECO建筑在其他国家、地区都少见,甚至连上海的ART-DECO的建筑都没有这样的特点。这也是思明电影院建筑风格的国际性体现。”石磊说。
因此,思明电影院改造提升坚持以“留存修缮,更以适时”这一原则,整体上建筑始终是在“修旧如旧”的基本前提前提下进行保护性修缮。
▲2022年4月,修缮中的思明电影院。
“而思明电影院的改造提升项目也为我们遵循‘历史保护优先,保证公共安全,提升建筑可持续性使用’的工作指南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
在本次改造提升中,外墙上“思明电影院”五个大字及LED广告牌等装饰被拆除了,外墙上原有白色涂料也被洗去,骑楼恢复圆柱,电影院的原始风貌基本得到恢复,原先影院大厅的奠基浮雕和天花装饰也重见天日,再现最初的风采。
▲改造后的思明电影院。
▲2022年9月24日,历经两年多的改造提升,思明电影院正式对外营业,以崭新的面貌和厦门市民见面,重现百年影院风华。
开明、龙山、南星、鹭江.....
一个个曾经鲜活在老厦门记忆里的老字号
在岁月变迁中或已消失、或已模糊
唯有思明电影院
依然矗立在这繁华的路口
看车水马龙、看云卷云舒
来源:海西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