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硬货!《我是刑警》是结束了,它留下的3大疑问,也该解开了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4-12-15 11:16 3

摘要: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连追了这么多天的《我是刑警》,一次次听到这首片尾曲,都有不同的感受。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风霜雪雨搏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少年壮志不言愁。”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连追了这么多天的《我是刑警》,一次次听到这首片尾曲,都有不同的感受。

大结局,大家都看了吧?

你们作何感想呢?

在我看来,《我是刑警》的结尾,有些仓促。

试想一下,当初的张克寒案,用了至少10集的长度。

将其作案的状态、动机、前因后果,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最后三起悬案,都是重大刑事案件,却放在一起,仅仅用几集的时间,彻底交待完了。

我明白,三案为什么要放在一起讲。

因为共同点太多。

都是重大刑事案件,都是陈年积案,长的已经过去28年,短的也有6年了。

更重要的是,三起案件都留有指纹,或者能提取到DNA信息,这是破案的关键因素。

不管怎么说,《我是刑警》已经结束了。

因此它留下的3大疑问,也是该解开了。

第一、白玲身上的疑点

其实有一点,大家没有注意到,马苏饰演的白玲,其实是本剧的女一号。

她的本剧中,也是贡献了演技名场面的。

但是白玲这个角色本身,有很大的疑点。

大家回想一下,白玲卖白条鸡,在街上看到高建设所长,就往他身上扑,这真的合适吗?

即使关系熟,毕竟差着辈,还男女有别。

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了:试探。

试探什么?

——高建设今天身上,带没带枪。

这真不是阴谋论啊,毕竟以白玲的机灵劲儿,丈夫宋小军突然赚了那么多钱,还不说是干什么赚的。

她真的猜不到一点端倪?

而被带到警局后,白玲知道丈夫身上,一定有事。

所以她以孩子为由,起初并不愿意交待任何对丈夫不利的证词。

但以白玲的聪慧,当她看到秦川的表情、态度之后,就已经明白丈夫宋小军,是铁定逃不脱法律的制裁了。

于是,就不再抗拒。

第二、李文的心机

李文是我本剧,除了反派之外,最不喜欢的角色之一。

因为作为主角,她对于主线的推动作用,几乎为零。

肯定会有人说:“哎,你这就是尬黑了吧,李文怎么能是主角呢?”

那咱来捋一下,丈夫和秦川是好朋友。

导演和编剧,为了让李文和秦川这条主线,保持联系,就来了一个“托孤”的戏码。

论事业线,李文早早被调往绪城,主持技术改革。

论感情线,她和叶海平的母女情,以及和赵飞的感情,都占据了相当的篇幅。

如此完整、费时费力的人物塑造,不是主角又是什么?

全剧除了秦川这个绝对主角之外,谁还有她这个待遇?

说回“托孤”这件事。

从情感上说,丈夫因公去世不久,李文就要去往绪城,将年纪尚幼的女儿,托付到秦川家里。

以彼时的交通条件,对于孩子来说,不是等于一夜之间,没了爹也没了妈吗?

从现实角度讲。

李文初到绪城,很多事情确实不便。

但以她的工作性质、职位,完全可以很快将女儿接过去,可偏偏李文过了很久,才要接女儿过去。

你说李文自私,但她的自私,并不是体现在不顾女儿这一面。

而是丈夫牺牲之后,李文或许就已经想好了,她要利用丈夫和秦川的关系,让女儿留在秦川身边。

一来二去,就跟亲女儿差不多了。

果然父母之为子,为之计长远。

第三、陶队到底失误了吗

自登场以来,富大龙饰演的陶队,就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表演还好,就是台词,时不时有点“大佐味儿”。

不说演员,咱说剧情。

陶维志三人,在剧中那是真苦。

六年间为了查案,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十万公里路途遥遥,还翻阅了不少地方县志,甚至是《大清律》。

可如果唯结果论,秦川到来之前,辛苦是辛苦,但案子没有破。

剧中给出的理由,正如秦川所说:“没有穷尽”。

王海在作案现场,留下的线索,其实真不少。

可此前排查了多次,竟然就是把王家父子给漏掉了,以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秦川的原型刘忠义,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委婉的说过:

“当时当地警方也是认为本地人作案可能性大,但是分析当然有深有浅了。工作两年没找到嫌疑人,大家就认为可能不是当地人作案,他们就继续往外扩,到外省去工作,不停地工作”。

“这次我们推倒重来,而且这次培训在先,科学在先,告诉大家怎么去采,怎么给当地划成片,多大的距离范围,谁去领导、组织、指挥、检验,最终达到一个什么效果”。

从上面的话来看,稍微总结一下,就是:

“当地警方不是不尽心,就是办案能力不够”。

王海家离案发地点不远,并且案发后,他在其父亲的支持下,去外面躲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又回来。

这样的情况,难道陶队以及当地警方,都没有及时掌握吗?

来源:草本纪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