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用五年时间还原一线刑警办案真相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4-12-12 14:29 4

摘要:《我是刑警》一经播出,相关话题多次冲上热搜。高光剧情背后,是主创团队长达5年的共同努力。他们遵循“高还原”“去滤镜”的创作手法,用最朴素的镜头向观众呈现“一支真正的刑侦队伍如何铸就金色盾牌”。

图为《我是刑警》海报。片方供图

刑侦大剧《我是刑警》,剧情跨度30余年,用一线刑警的办案历程与成长轨迹,串联起我国基层刑侦的发展脉络。

开播不久,《我是刑警》即在爱奇艺内容热度值破万,成为2024年末关注度和影响力兼具的爆款剧。

作为一部公安涉案剧,剧中不乏大案、要案、积案、冷案,但《我是刑警》既不追逐连环反转,又不渲染完美英雄。剧中不乏“老戏骨”,但演员没有精致的妆容。

《我是刑警》一经播出,相关话题多次冲上热搜。高光剧情背后,是主创团队长达5年的共同努力。他们遵循“高还原”“去滤镜”的创作手法,用最朴素的镜头向观众呈现“一支真正的刑侦队伍如何铸就金色盾牌”。

2019年,当编剧徐萌被推荐去写一部“反映刑警生活的正剧”时,就觉得这是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彼时她手上还有别的项目正在进行中,斟酌之后,还是决定接下来。

在基层刑警队采风8个月

5年前,向徐萌抛来橄榄枝的人,是本剧最初的策划者,时任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电视剧部主任郭现春。郭现春也担任《我是刑警》的总制作人。

郭现春与徐萌相识多年,彼时,徐萌已有不少知名代表作,但她并没有创作公安题材剧的经验。但郭现春看好徐萌,据他多年的观察,这位编剧是“肯为创作下真功夫的人”。

接下项目后,徐萌提出要求:让她去基层刑警队体验生活。在郭现春牵线协调下,采风工作从2019年4月开始,他没想到的是,徐萌一去就是8个月。

这段时间里,徐萌先后走了全国15个省市区县的公安机关刑侦警队,采访了200多名一线刑警。

一开始,在基层调研采访的过程并没有徐萌想象的那么容易。尽管有丰富的访谈经验,但把警察群体作为访谈对象时,徐萌发现自己“遇到了对手”。她在事后总结时提到,此次调研中自己最大的体会是,他们(警察)是一群极为聪明的人。

有几次,徐萌与刑警面对面坐着,却聊不起来。面对她的提问,对方总是很谨慎。他们很少谈及自己,谈出来的内容也是“干巴巴”的,并不是徐萌想要的。而他们手头正在办理的案子,更不可能向徐萌透露。

此外,大部分接受采访的刑警都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工作节奏快,时间精力有限。这一阶段的采访,“更多的时候就是看人、看脸”,“感受警队氛围,以及这一群体的气质”,徐萌说。

尽管如此,初步采风完成后,徐萌心里还是对剧本的整体格调有了几分把握,比如,这个题材不能写成悬疑剧或者爽剧,也绝不能将笔墨用在“穿着警服谈恋爱”这样的桥段上。

在推进采访的同时,徐萌在背后做了大量功课,有时候,采访间有人不经意提到了她感兴趣的只言片语,她就以此为线索去查阅与公安业务、刑侦有关的书籍和网络资料。

徐萌对警察群体的认知也在一步步加深。有受访的刑警,在第二次对话时对她说,觉得她提的问题比之前更有针对性、更专业。时光流转间,徐萌的认真和坚持换来了信任,渐渐地,一些刑警开始愿意多跟她聊一聊。

拍这个剧,要“来真的”

几个月后,徐萌一口气写下了22万字的大纲交给郭现春。对方带回的答复是,“对人物的感觉把握得准,故事质感真实”。

得到了肯定后,徐萌随即开始了第二轮采访。如果第一轮采访是先从表面找到感觉,这第二轮采访,徐萌打算要“捞点干货”。

在徐萌访谈过的警察群体中,有老中青三代刑警,其中包括“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公安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崔道植。

据徐萌回忆,受访的很多中青年刑警都参与过大案要案,他们当中,许多人毕业于一流院校,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的刑警大有人在。他们所学专业也很广泛,除了学法律的,也有学生物的、学计算机的等。

创作时,徐萌的笔下也描述了公安“职场”的三代人,有老刑警,也有中青年刑警。传承中,一代代刑警,秉持同样的精神,做着同一件事: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经历了扎实的采风调研后,徐萌曾对郭现春说,拍这个剧,要“来真的”。不架空,不夸大,当然,也不是照搬,剧本还是要用逻辑将一个个故事与案件巧妙编织起来。

创作中,徐萌有意将笔墨用在有特色、有情感价值、又起到推进法治进程作用的案件上,同时加入“警察职场”内部的“办公室政治”或战友情。《我是刑警》中,揭秘了诸多刑侦大要案的侦破过程,首个案件“西山矿抢劫杀人案”案情惨烈,犯罪分子非常狡猾,对现场被击毙的同伙毁尸灭迹不留线索,导致警方破案陷入僵局……

8年、11条人命……剧中,《我是刑警》里篇幅最长的“张克寒连环持枪抢劫案”已经登场,主创们用近乎奢侈的10集时长来讲述这桩案子。剧中没有高速混剪,也不图感官刺激,只用现实主义与纪实风格踏实地还原一线刑警办案真相。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剧中大小案件串联背后,还有一条刑侦技术不断进步与办案理念日新的叙事暗线。

“西山矿案”中,虽提到了对现场遗留的弹壳、雷管等进行检测,但技术手段有限,无法迅速锁定嫌疑人,对嫌疑人的排查和比对主要依赖人工。到了“半枚血指纹案”,先进的图像分析系统大大提升了指纹比对工作的精度,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已参与办案。“张克寒案”办结后不久,新成立的信息情报中心已发挥大数据威力,甚至比法医报告更快锁定真凶……

1995年,曾经的民警秦川在警校“再造”毕业后入职刑警,带着学校的理论知识深入实践,他在拥挤的会议室里敢于当着武英德等权威专家的面发表己见。2012年,法医雷修平在焕然一新的教室里授课,新技术的应用、思辨与传统刑侦技术价值的重新认识,引发来自各地的侦查员、技术员的热议。此后, DNA、视频、心测、手机技术、网络情报等新手段都在助力破案……剧中细腻呈现了刑侦技术一点一滴的进步与发展以及老中青三代刑警的精神传承与思维革新。

拍摄保持“粗糙的颗粒感”

事实证明,作为《我是刑警》的编剧,徐萌不仅接住了5年前那次机会,而且拿出了让观众满意的作品。弹幕中,不时有网友打出“编剧真牛”,有评论称她为《我是刑警》的“幕后神笔”。

在郭现春眼中,徐萌是个爱较真儿的人。项目中,她始终坚持要保持剧本朴素而真实的格调。对此,合作平台爱奇艺表示尊重并支持,并很快确定由导演惠楷栋来执导。

郭现春此前与惠楷栋合作过,后者有拍公安戏的丰富经验。剧集播出后,徐萌在追剧时不禁感叹,惠楷栋确实是懂剧本的导演。

惠楷栋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本剧保持了“粗糙的颗粒感”进行拍摄,即“素面朝天”的纪实风格。他对演员的要求则是,“去表演化”。比如,演员在戏中说的台词,就用自己平时说话的方式去说,不怕“偶尔磕磕巴巴的”。

整个拍摄期历经近5个月。郭现春知道剧组拍摄时的艰辛。2021年8月底,《我是刑警》在重庆市开机,那正是重庆最热的季节,最热的几天,气温超过了40摄氏度。而冬天转战到鹤岗市拍东北的戏份时,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40摄氏度。郭现春介绍:“拍摄用的机器都得盖上羽绒服。过一段时间就得把机器停下来,因为户外太冷,电池消耗快。”当地配合的工作人员感叹地说,“你们剧组真是玩命拍戏”。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拍摄期间,《我是刑警》剧组得到了从省厅到市级公安部门的支持。郭现春介绍,每到一处,当地都会派公安干警到现场进行指导。比如,白凡饰演的曹忠恕这个角色,他在戏中做痕迹鉴定时的专业动作,都有相关专家在一旁进行指导。

郭现春自己也对剧组进行过把关。在前期筹备时,郭现春与造型、服装、美术、道具等部门都进行过沟通,提示他们重点关注不同年代的警衔、警号、警服等的变化。

拍摄场景是常规公安剧“两三倍的量”

拍公安戏,演员得能吃苦。剧组在选演员上也下了功夫,郭现春说,很多演员并不是很知名,但都收获了好口碑。“拍摄现场,演员的妆容保持自然状态,没有人拿镜子关注自己是不是保持着最佳形象”。

郭现春举例,饰演杀人案主谋宋小军的演员李泓良,到达鹤岗后,自己坐出租车在城里转,就为了找到当地人的感觉。在拍审讯室的戏份时,为了演出接受连续审讯的那种疲惫感,中途休息时他也不肯解开手铐;受到观众认可,饰演杀人犯张克寒的演员胡明,在拍摄跑山路桥段时被树枝多处划伤。

《我是刑警》最终呈现了上千个不同的场景,郭现春解释,“这相当于常规的公安剧两三倍的量”。

这段深刻的演出经历也让剧中演员对刑警职业多了一份敬意。主演于和伟曾分享说:“我在这部剧中有近800场戏,这是拍戏这么多年少有的。我们在表演过程中逐渐体悟刑警的艰辛与不易,深深知道自己的安全感是这些保卫人民、保卫百姓、寻求正义的刑警给予的。”

剧集播出后,郭现春收到了很多来自公安群体的反馈,大家的一致意见是,“太真了”。不少老刑警回忆,“跟我们当年一样”;有人补充道,“戏中场景像极了当年的开会、办公条件”;有人则感叹,“演员演得真好”。一位非常挑剔的、因写刑警戏而出名的资深编剧,看了这个剧后特意给郭现春打来电话,称赞这部剧拍得好,“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没有矫揉造作的恋爱桥段”,而且,“剧里的演员就像是来自生活中,很接地气”。

评论区中,不少网友表示,“好多年没有看到这种感觉的刑侦剧了”。更有网友感慨,“千言万语,要感谢警察的艰辛付出,感谢时代进步”。

来源:开封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