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丨刑侦剧为何这么行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4-12-12 07:54 4

摘要:近段时间以来,《人民警察》《白夜破晓》《我是刑警》等国产刑侦剧陆续上线,相继掀起收视热潮,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实际上,从千禧年间《重案六组》的风靡,到网剧时代《狂飙》《扫黑风暴》等爆款剧的霸屏,国产刑侦剧似乎对观众有一种天然吸引力,有的仅凭一张简单的宣发海报就能

紧凑剧情燃爆心跳,案件细节抽丝剥茧,演员演技生动精湛……一直以来,刑侦剧都是影视圈的常青树和观众的心头好。

近段时间以来,《人民警察》《白夜破晓》《我是刑警》等国产刑侦剧陆续上线,相继掀起收视热潮,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实际上,从千禧年间《重案六组》的风靡,到网剧时代《狂飙》《扫黑风暴》等爆款剧的霸屏,国产刑侦剧似乎对观众有一种天然吸引力,有的仅凭一张简单的宣发海报就能点燃部分网友的观剧热情。

一些国产刑侦剧为何“开播即巅峰”,甚至“未播已爆”?又凭啥成为观众的“下饭搭子”?这背后的奥秘,值得琢磨。

刑侦剧《我是刑警》 图源:“公安部新闻传媒”视频号截图

这几天,刑侦剧《我是刑警》在一众影视作品里冲出重围。“我是刑警收视率11天TOP1”“我是刑警 敢拍”等话题冲上热搜。有网友评价:“好多年没看到这种类型的刑侦剧了,感觉梦回经典老剧《重案六组》。”

的确,这部主打重案实录的刑侦剧,突出的就是一个“真”字,被观众评价为“集《中国刑侦一号案》和《重案六组》之精华于一身”。之所以纪实,是因为剧中所有“重案”皆改编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真实案件,如震惊全国的“鹤岗1·28大案”、长达8年方才告破的悍匪周克华案等,可谓是唤醒了一代人的记忆。

引发网友热烈讨论的,还有这部剧扎实的刑侦细节。剧集摒弃了“主角光环”与“上帝视角”,还原了在没有高科技监控与现代侦查手段的时代,基层刑警仅靠一双慧眼、一双铁脚,通过人力摸排、痕迹检验、盘问审讯等基础方式,逐步揭开案件真相的过程。

正如有剧评所言:“现实中哪有那么多福尔摩斯和柯南,有的只是无数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在跟随主演团队一步步深入案件核心、抽丝剥茧探寻真相时,观众不仅体验到了刑侦工作的紧张刺激,更深刻感受到了基层警察的辛勤付出与不易,以及我国司法制度机制的日益完善与时代的飞速进步。

如果说《我是刑警》是在以“真案”触“真情”,那么今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这批国产刑侦剧,其实都在以过硬的剧集品质、独特的叙事风格,打出刑侦剧“爆款”频出的金字招牌。

比如贴近公安实战的《人民警察》,不仅有侦破重大案件的惊心动魄,也有聚焦社会热点案件的微观考量;“自带关注度”的《猎罪图鉴2》,尽管没有顶级流量的加持,但原创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角色塑造,依旧让天才画像师和刑警队长这对黄金搭档俘获观众的心;还有时隔7年终于等来结局的《白夜破晓》,延续了前作重推理、强情节的优势,以一种更为质朴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一段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刑侦故事。

电视剧《白夜破晓》《人民警察》《我是刑警》相关海报 图源:影视剧官方微博

今年来走红的一些刑侦剧,被观众形容为“素面朝天”,既不围着流量明星转,也没有华丽的场景,却凭借朴实又真实的剧情和现实又踏实的人物设定,吸引众多年轻人打call。其中的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用真实感打动人心。今年来播出的这些刑侦剧其实有点“虐”,里头的民警不是无所不能的主角,会出现错误,也会遇到如《人民警察》中夫妻两地分居等生活烦恼,如《白夜破晓》中那样在“接近”真相的时候总会冒出新的难关。在“爽”这个字上,这些刑侦剧都很克制,而是更专注于在真实性上下功夫。如《我是刑警》就用纪实的拍摄手法、朴素的演员妆容,力求展示最真实的一线民警形象,用真实的白描手法赢得了观众的心。这也说明,“爽”不是观众唯一的追求,真实感带来的真情流露,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流量密码。

为崇高感接上地气。奉献牺牲的崇高感是刑侦剧绕不开的课题。能否让崇高的意境在观众心中引发共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剧集的成功与否。一味追求高大上,难免会引发观众对宏大叙事的审美疲劳;而如果一味迎合夸张悬浮的流量套路,又会影响民警的职业形象。最近火爆的这几部刑侦剧,共同的成功之处就是让崇高感落进了观众的心里,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对基层民警的奉献精神产生共鸣。比如《我是刑警》中,一句“我们为啥破案?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的心都热着”,就引发了无数弹幕点赞,一句简单的大白话,道出了刑警们奋不顾身的意义。

以年代感启发思考。刑侦剧刻画出的年代感,也成为很多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我是刑警》中,当片尾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旋律响起时,很多80后、90后都感慨唤起了童年的记忆。一些刑侦剧对特定年代现象的展现,也引发了观众对过往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如周克华案等时代的投影,引发了网络对社会转型等现实问题的广泛讨论。观众之所以会给这些剧打高分,其实也是在给现实主义的思考投下赞成票。

刑侦剧《我是刑警》 图源:“CCTV电视剧”微信公众号

在网络爽剧短剧大行其道的当下,刑侦剧的走红就如“老戏骨焕发第二春”,带来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效果。剧集的成功,并非只有流量明星或包装炒作一条路,真诚的创作,现实的勾勒,也可以赢得观众缘。对于刑侦剧在当下走红带来的启示,笔者有以下三方面观点。

观众追剧不单是追求一时爽,回归好的传统也是正确答案。部分粗制滥造的网络短剧,追求“向爽而生”,用狗血剧情、浮夸演绎来营造短暂“爽点”。但事实证明,这些“爽点”无法长红,一拥而上的套路已经让不少观众审美疲劳。有网友说,现在滤镜太重、情节太爽的剧,反倒让人看不下去。当观众不再单纯追求一时爽,业内就需要把精心创作、打磨剧情、塑造人物等好的传统重新捡起来。

正剧要破圈,关键在于拉近与人心、现实的距离。有观点认为,宣传正面典型的正剧,似乎天生就存在表达劣势,火不起来才是正常的。但近期爆火的这批刑侦剧却打破了这种偏见。民警对正义的追求,对奉献的当仁不让,在光影之间,引发了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共鸣。这也证明,以宏大叙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正剧并无表达上的先天劣势,如果相关影视作品能在表达过程中,拉近与人心、现实的距离,宏大叙事所宣传的正向表达也可以成为流量担当。

只有手法“到味”,才能在年轻人里C位出道。与爆款刑侦剧成为观众心中“白月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某些急于搞“年轻化”的正剧,愣是把正剧整成了“神剧”,上演“手撕鬼子”等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桥段,误入歧途,“正不起来”。这些都说明,要吸引年轻人,正剧得跳好“守正”与“创新”的平衡木。既要深挖故事内核,用硬核剧情和细腻情感触动人心;又要紧跟时代步伐,敢于打破常规,用新颖视角解读社会现象,让年轻观众在共鸣中找到自我认同。

用真实案件推动剧情,以真情演绎直击人心。这些爆款刑侦剧,在宏大叙事与个人价值的完美交融中,既展现了正义的力量,也深挖了人性的多个侧面,红火得很有道理,也红火得正当其时。

来源:中国蓝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