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剧“五小程旦”一词诞生于1991年的《戏剧电影报》(周报,后扩版并改名为《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最终并入《北京娱乐信报》)举办的一次评选活动。评选以总分数排定位次,最终的先后顺序为李海燕、张火丁、迟小秋、李佩红和刘桂娟。由于《戏剧电影报》的影响范围极其有限
#冬日生活打卡季#注:本文为《闲聊“五小程旦”》系列文章之一,主要以记忆成文,谬误之处敬请师友斧正。文中插图素材源自网络,侵删。
京剧“五小程旦”
京剧“五小程旦”一词诞生于1991年的《戏剧电影报》(周报,后扩版并改名为《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最终并入《北京娱乐信报》)举办的一次评选活动。评选以总分数排定位次,最终的先后顺序为李海燕、张火丁、迟小秋、李佩红和刘桂娟。由于《戏剧电影报》的影响范围极其有限,虽参与投票的人数很难用能“广泛”一词来形容,但专业性程度还是蛮高的。
程派五老
大概“五小程旦”是相对于“程派五老”一词而来的,只是“程派五老”一词与艺术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它起源于1983年的一场纪念演出中。
那年3月份,北京举办了一次程派剧目展演,以纪念程砚秋逝世二十五周年,连续演出了7场12个程派剧目。其中,新艳秋、赵荣琛、王吟秋,李世济、李蔷华五人分饰薛湘灵,联合演出《锁麟囊》一剧,“程派五老”便因此得名并为人们所沿用至今。
迟小秋
在“五小程旦”中迟小秋成名最早。1984年,当时还是阜新市京剧团的演员迟小秋在北京演出程派名剧《锁麟囊》,并籍此夺得了第二届戏剧“梅花奖”,成为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演员,这个记录保持至如今。这一年,迟小秋年仅19岁,参加工作的时间也不过才短短的三年。
迟小秋
这一年,13岁的张火丁还在学习评剧,两年之后才改学京剧,19岁的刘桂娟刚刚加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20岁的李佩红还是刀马旦演员,尚未改学程派,同是20岁的李海燕正在北京市戏曲学校学习。
当时的阜新市京剧团的领导,可谓是慧眼识珠的“伯乐”,将才华出众的迟小秋送到上海,跟随程派入室弟子王吟秋学习程派剧目,从而造就了一匹程派艺术道路上的“千里马”。
迟小秋
1983年4月1日,王吟秋、迟小秋二人在北京结下师徒之缘。迟小秋原名淑新,此日由王吟秋赠名“小秋”,自此更名“迟小秋”。
今天的迟小秋确实是一匹名副其实“千里马”,从自1981年成为演员至今,她一直活跃在京剧舞台上,舞台生涯已达44个年头,令“五小程旦”中其他四位演员所望项背。
迟小秋
张火丁于1989年成为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的演员,2008年调入戏曲学院,专业演员生涯仅20个年头。李佩红于1981年自天津戏校毕业,2017年正式就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一职,专业演员生涯生涯36年。刘桂娟曾脱离京剧舞台多年。李海燕专业演员舞台生涯的起始时间则晚于迟小秋。
在我的印象中,迟小秋演过的程派独有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文姬归汉》 《窦娥冤》《碧玉簪》 《红拂传》《贺后骂殿》《孔雀东南飞》(程砚秋并没有演出该剧目,而是编排好后教授给中华戏曲学校的学生演出)等剧目。(另有资料称迟小秋演过《春闺梦》 《青霜剑》和《鸳鸯冢》,只是在网上只能搜索到她在演唱会上演出《春闺梦》片段的视频,没有其它两出剧目的演出消息)其中,《红拂传》《孔雀东南飞》两剧只有迟小秋演过,其他四人未曾演出过。
2015年新年京剧晚会,迟小秋与包飞表演春闺梦片段
2014年,为纪念“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大师诞辰110周年,北京京剧院在长安大戏院主办了“程砚千秋——迟小秋专场”的系列演出活动,49岁的迟小秋在一个月内分两期演出十场大戏:7月9日至12日将演《锁麟囊》《碧玉簪》《荒山泪》《孔雀东南飞》以及全部《玉堂春》;8月6日至10日演《三娘教子》《文姬归汉》《红鬃烈马》《窦娥冤》和《宋家姐妹》。
迟小秋 宋佳姐妹剧照
十年后的2024年,天津京剧院精心策划了“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程韵洋声’吕洋系列专场展演”活动,47岁的“新五小程旦”之首吕洋共奉献了8场演出,剧目有《锁麟囊》《六月雪》《春闺梦》《梅妃》《贺后骂殿》《牧羊卷》《王宝钏》和《大探二》,以及改编剧目《香莲案》。只是这八场戏的演出期间是七个月,相当于一个月演一场戏。这样的安排,无论对于提高演员声望还是活动的影响力显然要小的多。这也是我之前所说“新五小程旦”无一人的影响力能与“五小程旦”比肩的例证之一。这是本文的题外话了。
吕洋 牧羊卷海报
今年,迟小秋又排演了唱做繁重的全本《红佛传》。演出当晚,来自五湖四海的戏迷观众齐聚北京长安大戏院,座席观众以青年人居多,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迟小秋的表演风范十足,张弛有度,声情并茂。虽年仅花甲,但舞剑的表演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展现出深厚的功底,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迟小秋 红佛传剧照
迟小秋,真乃壮心不已!
来源:倚竹听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