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不是德字辈!中国人名字暗含大学问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2-11 18:22 3

摘要:一个传统的中国名字,从来不是百分之百的个人财产。它以“姓”来定家族归属,以“名”来寄托长辈期望,通常还会巧妙地暗藏一个“字辈”结构,一个传统的中国名字,这样的名字影响着他的成长和生活,也带着传统社会的烙印。

一个传统的中国名字,从来不是百分之百的个人财产。它以“姓”来定家族归属,以“名”来寄托长辈期望,通常还会巧妙地暗藏一个“字辈”结构,一个传统的中国名字,这样的名字影响着他的成长和生活,也带着传统社会的烙印。

中国人讲究尊老,除了年龄大算老,辈分大也算老。名字中的辈字,就是辈分的标记。日常称呼、春节拜年都不能乱了辈分、失了礼法。而年纪大、辈分小者,常有说不出的尴尬。

林语堂曾在散文《中国式的家庭理想》中写道:“东西两方都有家庭如大树这个比喻,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大树上的一枝,借着树干而生存,尽他协助树干滋长下去的本分。”

事实上,在中国有许许多多庞大的家族,有许多孩子的所谓的大家庭并不一定不构成结构复杂的家族,而一个只有公婆儿媳四人的家却可能是一个结构比前者更复杂的家族。

中国近代的传奇家族“绍兴俞家”就是很好的例子。

晚清时期,纵横学术界和政界的俞明震,娶曾国藩的孙女为妻,他有兄弟姐妹四人,他是长兄,二弟是画家俞明观,三弟是官宦俞明颐,小妹俞明诗(陈寅恪之母),名字取自知书明理的“明”字辈。

俞明震的儿子俞大纯,民国时期曾任交通部陇海铁路局局长;俞明观的儿子俞大光是中国理论电子工程学专家,同时也是核武器专家。

三弟俞明颐一家更是人才济济:长子俞大维曾前往德国进修;三子俞大绂是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五子俞大纲是戏曲专家,他的两个女儿也很出色:俞大彩嫁给了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傅斯年;俞大絪则是著名的化学家。

他们这一辈的名字皆取自“大”字辈。如果没有辈分字,要识别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就难多了。

这个家族的下一代分居在大陆、台湾和海外,家声依然鼎盛,但“字辈”却出现了小小的变化:在大陆一边,俞明震孙子为“启”字辈;而定居台湾的俞明颐的孙子叫俞扬和,做了蒋经国的女婿,定居在美国,俞扬和在家谱中的名字,其实该叫俞启德

值得注意的是,俞扬和与蒋孝章育的儿子叫俞祖声,从他的名字中的辈字——“声”来看,虽远居美国,却已完完全全回归了家族传统。因为他与其同辈的俞家后人,即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

两人的曾祖父是亲兄弟,这也体现了在支系绵延、人丁众多的家族因为“字辈”的存在才显得不那么纷乱、疏远

中国西南滇黔交界的乌蒙山地区,那里流行着一种古老的“盘辈礼”,盘是盘点的盘,辈是辈分的辈,数十万回族同胞吸纳汉族的“字辈”制度,并靠着盘辈礼俗,过着和谐秩序的生活。

在当地,两个以上不熟悉的人见面三言两语就能盘(问)清楚对方是什么姓氏、什么字辈,然后再以礼相待。

他们通常有个公式:假如同姓,则或是“爷孙关系辈”;或是“叔侄关系辈”;或是“弟兄姊妹关系辈”。如果是异姓,则或是“表爷孙关系辈”;或是“表叔侄关系辈”;或是“老表弟兄姊妹关系辈”。

不同姓氏同一辈分的互称“老表”,不同辈分的以同族间称谓称呼叔叔、舅舅、姨娘等。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密码表,也即各姓氏的哪个字辈是同一辈,涉及数代、数十个姓,有能全部背诵的,也有略知几代的。

相应地,打破这种秩序则相当令人烦恼,例如婚配关系中辈分被打乱,被称为“不好喊”,有时“外公”“姑老爷”会成为公公,有时“表姐”会成为丈母娘,等等。解决的办法是“打敞口说话”,也即不互相称呼,结果呢?亲戚间少走动,人情味大打折扣。

“字辈”对家族社会所起到的作用,犹如一把量尺,它最大的好处是,将错综复杂的伦理关系次序化、条理化。谁是长者?谁是平辈?谁是后生?即使从未谋面,也能识别无误。它又像一根纽带,连接着血缘亲情。“字辈”堪称古往今来的重要遗产。

“字辈”到底是谁发明的,我们如今已经不得而知,有人认为它的使用可以远溯周代,也有认为起源于汉代或宋代的。

中国家谱》一书中,提到一块汉碑“赵宽碑”,从碑中可见,西汉名将赵充国(前137-前52年)的儿子一辈中均带“游”字,如游都、游护、游卿。算是后世用字辈排列世系的早期例证。

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家族几代中名字均带“之”字。王羲之的亲哥哥叫王籍之。王羲之的七个儿子,每人名字中都有“之”字,七子皆擅书法,王献之尤其出色,而后人对他们的关系难免产生识别困难。

东晋时期,人们乐于取“之”字为名,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外,也不能排除是家族身份的标记。不过,要想准确地划分出辈分和次第,显然像王羲之家这样取名是行不通的。

他们家族至少往下数七代人都热衷于在名字末尾缀一个“之”,这样的影响就是,现在网上经常有人问,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是兄弟吗?

这时候,“字辈”就上位了,用字辈法排列亲族关系就更加一目了然,对一个家族而言,既要传宗接代,又必须分出长幼次第。

根据《周礼·春官·冢人》中记载:“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王族墓葬如此,祭祀时,子孙排列行礼也需如此。这就是为了区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为了敬祖敦宗的需要。

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 文中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提到“分昭穆排班立定”的规矩:

“……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贾府众男里,除了宝玉以外都是单名。以曹公构造出如此宏大的家族小说,当然不会没有“字辈”,书中贾家第一代——“源远流长”的“水”字辈是贾源、贾演两兄弟,他们开创了贾府百年基业;第二代是守业有成的“人”字辈,即贾代化、贾代善、贾代儒;之后才有“文”、“玉”、“草”等这些“小字辈”。

并且,贾家的字辈大多藏在偏旁里,这也解决了单字名怎样排入“字辈”的难题,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的8个儿子分别名为统、综、纲、绩、续、纶、绎、纪,也是以偏旁作为标记,十分具有形式感

宋代文学家苏轼与弟弟苏辙,有同样的“车”字旁作为“字辈”。他们的名字又各自蕴含深意,苏洵曾专门撰写《名二子说》予以解释:车辐、车盖、车轸这些结构对于车来说都意义重大。苏轼的“”,本指车厢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看起来若有若无,但如果缺失,就不是完整的车了。

当然,也有学者支持“字辈”起源于宋代,确凿的证据在于宋太祖赵匡胤。他为其后代预定了13个吉字,加上自己的“匡”字共14字,可以构成一幅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载于玉牒,并规定子孙依此取名,见字知辈分。

也有一个家族丝毫不受王朝更迭的影响,世系因袭,绵延不绝,即是中国第一大家族孔氏家族。元仁宗(1311-1320年在位)年间,自孔子第54代孙孔思晦开始,同辈皆以“思”为字辈,自此开启了孔家约七百年的“字辈”命名史。“思”字辈下为“克”字辈。

明朝建立,朱元璋亲自为孔家颁赐字辈十字:“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明崇祯年间,孔家又获御赐字辈十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至清同治年间,再立十字十辈:“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1919年,由76代衍圣公孔令贻续立二十字二十辈,后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备案批准。至此,孔氏的字辈已可用至105代。

如今,在台湾的孔德成为孔子嫡传第77代孙,而大陆已知最小的辈分是“钦”字辈。像这样谱系可上溯千年,递传有序,在人类文化史上算是奇迹。

相声界也有字辈

前些年,有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传闻,爆出郭德纲师徒的反目风波,郭德纲公开清理门户,宣布收回旧徒弟“曹云金”名字中的“云”字。可是曹云金并没有变成“曹金”,他至今仍舍不得放弃带有“德云社”标记的艺名。这个“云”,是不是字辈的一种?

师门的确也有“字辈”。相声界尊朱绍文为祖师爷,从第三代起便有比较严格的辈分讲究——“德、寿、宝、文、明”。“德”字辈和“寿”字辈的老先生们我们都不怎么熟悉,但侯宝林、刘宝瑞、常宝华、苏文茂、侯耀文这些名字却耳熟能详,他们分属“宝”字辈和“文”字辈。郭德纲正式拜侯耀文为师后,属于“明”字辈

之后,德云社自创八个字辈,为“云鹤九霄龙腾四海”,郭德纲按此分科收徒,同一科的学员为一辈

比相声界更早接受“家”观念的是戏曲界。京剧科班“富连成”有“喜连富盛世元韵”等字辈。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的名字都是这样来的。

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家”的色彩,由此产生血缘秩序,当它向社会的四面八方渗透,还产生了“业缘”——职业师承的秩序,“神缘”——宗教门派的秩序。在传统社会系统中,排“字辈”成为维护秩序的完美解决方案

有人说,带字辈的传统名字中规中矩;有人说,带套路的“字辈谱”缺乏新意。如今,进入小家庭时代,带字辈的名字大比例消失,把字辈当传家宝的人也越来越少。

关于字辈取名,你怎么看?

来源:奇圆科普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