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冬季,随着广西南宁的解放,负责城市管理工作的解放军官兵在城内一个宽敞的院子里,意外地发现了一群大约十岁左右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正各自使用饭盒和茶缸,在院子里烹饪食物。
古月因扮演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而广为人知,他在外貌、神态以及气质方面,与中年时期的毛主席惊人地相似。
在银幕上,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毛主席那伟人的潇洒与儒雅,以及诗人的浪漫情怀。
古月所饰演的毛主席不仅赢得了民众的认可,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1983年,杨尚昆主席亲自会见了他,然而,刚一落座,杨尚昆便提出了批评:“主席可不是你这个样子。”
1949年冬季,随着广西南宁的解放,负责城市管理工作的解放军官兵在城内一个宽敞的院子里,意外地发现了一群大约十岁左右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正各自使用饭盒和茶缸,在院子里烹饪食物。
经过了解,这个院子实际上是一家孤儿院的所在地,而这些孩子都是孤儿院收养的孤儿,由于孤儿院的管理人员在解放的炮声中惊慌失措,丢下这些孤儿,不知跑哪去了,古月,正是这群孤儿中的一个。
面对这些无依无靠的孩子,解放军的领导们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到十三军文工团正准备招募新人,因此决定让这些孩子加入文工团,同时军队领导还要求文工团,一定要将这些孩子抚养成人,并好好培养,这年古月九岁。
古月对童年的记忆寥寥无几,在参军登记时,他并不清楚自己的确切生日,只记得是在九月,所以,他在填写登记表格时告诉工作人员:“我不记得具体出生日期了,就写九月九日吧,这样好记。”
这或许正是命运的巧妙安排,古月不经意间填写的生日,恰巧与毛主席逝世的日期相同,后来,他成为了饰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
古月在文工团中逐渐显露出其多才多艺的才华,为了好好培养他,文工团特意聘请了专业老师,指导他学习绘画、摄影以及舞蹈。
古月不负众望,通过勤奋学习,在这些艺术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除此之外,他对篮球和手球也有浓厚的兴趣,还获得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称号。
1967年秋,在昆明军区文化部任的干事的古月到外地出差,在火车上,坐古月对面的一位中年男子,他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古月的脸上,突然瞪大了眼睛,惊讶道:“像,简直太像了。”
古月抬头,困惑的询问:“你是说我吗?像谁?”
中年男子激动地说:“你长得太像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了!”他的声音虽不大,但在安静的车厢里却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周围的乘客纷纷转过头来,好奇的看向古月,窃窃私语声逐渐蔓延开来。
古月被这突如其来的关注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哎呦,我怎么可能像毛主席呢?。”
但中年男子坚持自己的看法,他从包里拿出一张画有毛主席的油画,对古月说道:“你看,真的很像。”周围的乘客对照着古月和油画,也都说像极了毛主席。
回到家后,他向在昆明军区国防话剧团工作的妻子桂萍,讲述了火车上所发生的事情。
桂萍细致地审视着古月,不禁发出惊叹:“哎呀,确实有几分相似呢。”
接着,她拿来一把梳子,将他的头发梳到后面,再次端详后,微笑着说:“嗯,像,这样看起来更像了。”
有一年,国防话剧团在排练一部话剧的过程中,其他角色均已选定,唯独扮演毛主席的演员,经过多次挑选,始终未能找到令人完全满意的人选,导致这一角色迟迟未能确定。
在此话剧中担任女主角的桂萍,突然想到了丈夫古月,于是,她向在场的几位导演和编剧提议,可以让古月来试一下这个角色。
话剧团中有人见过古月,他们也认为古月的外貌与毛主席很像,认为他来扮演这个角色应当会很合适。
然而,由于古月的工作过于繁忙,最终他错过这次扮演毛主席的机会。
常言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古月后来还是吸引了影视剧组的注意,走上了演艺道路。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越来越多的剧目开始展现领袖人物的形象,1978年,总政治部文化局向各军区文化部门发出通知,指示全军各部队挑选并推荐适合扮演领袖角色的特型演员。
不久之后,时任总政文化部副部长的胡可,率领工作组前往云南基层部队进行调研,军区指派古月负责陪同工作。
胡可及其工作组成员也注意到古月与毛主席长得极其相似,于是安排古月拍摄了几张化妆成毛主席的照片,并将这些照片带回了北京,交给了八一制片厂的领导们。
厂长和特型组组长看了古月的照片后,不禁惊叹其与毛主席太像了,随后他们将照片又转送给了叶剑英元帅。
1979年的一个秋日,82岁高龄的叶帅,拿着放大镜,认真仔细地审视着,桌子上摆放的20多张扮演毛主席的演员的照片。
当叶帅看到古月的照片时,他频频点着头说道:“嗯,像!像!这个像!非常像!”随后,他拿起笔在古月的照片背面画了个圈。
1980年6月,古月到八一制片厂工作不久,便接到《西安事变》剧组的急电,让他立即前往西安参加试镜。
当时剧组安排了古月和其他两位扮演毛主席的候选人,进行试镜,导演让三位候选人按照剧本中的同一段内容,各自表演一个小品。
古月是第一个上场表演的,在表演的过程中,观看的人群里不时传来“简直一模一样!“身高体型也差不多!”“像,像,太像了”的惊叹。
导演和编剧对古月的表演非常认可,随后不久,古月成功出演了影片《西安事变》中毛主席这个角色,这是他首次以毛主席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
《西安事变》上映后,古月作为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赢得了影视界及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他紧接着又出演了《四渡赤水》、《斯特朗在延安》、《彭大将军》、《父亲》等影片。
尽管公众对古月的表演赞誉有加,给予高度评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继续深思研究,如何将毛主席的形象塑造的更加真实。
就这样,古月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毛主席越发的相似。
1983年12月26日,为庆祝毛主席诞辰90周年,中央歌舞团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演出,在这场演出中,古月被特别邀请出演歌剧《长征》中的毛主席。
演出一结束,中央首长及数千名观众便立即报以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中午快下班时,中央歌剧院院长突然找到古月,对他说,杨尚昆和夫人要见他。
古月看看表道:“这,这正好到中午吃饭时间了,去见首长,有些不合适吧?”
院长说道:“不必思虑过多,杨副主席要求立即前往,那我们还是立刻动身吧。”
然而,古月内心依旧感到不安,他坐上车,一路上不断犯嘀咕,怀疑自己昨天的演出是不是哪里没演好。
当古月抵达杨尚昆的住所,他才得知杨尚昆及其夫人李伯钊在观看了演出后,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对古月所扮演的毛主席角色,给予了高度评价。
因此,在设宴款待歌剧院的领导们时,杨尚昆特意提出要亲自会见古月,并邀请他一同参加宴会。
出乎意料的是,杨尚昆见到古月后,仔细打量了一番,随即批评道:“主席可不是你这个样。”
听到杨尚昆的话,古月以及在场的众人都感到困惑,不明白他为何会这么说。
杨尚昆注意到大家的反应,轻轻拍了拍古月的肩膀,继续说道:“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我所了解的毛主席绝不会像你这样拘谨。无论何时,他总是表现得坦荡、洒脱,显得非常大度。”
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杨尚昆从大家一进门,便观察到古月一直很谨慎和拘谨,才说出那番话。
古月赶忙解释道:“我,我只是扮演主席,是假的,而您是真的主席,所以,不能太随便。”
杨尚昆微笑着说:“演员若想将角色塑造得更为逼真,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角色的感觉。通过不断的模仿,才会演的更加自然,而不是生硬地表演。由于你所塑造的角色具有特殊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模仿毛主席。”
杨尚昆主席这席话对古月启发很大,他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有意识地模仿毛主席的言谈举止,为日后能够生动逼真地扮演毛主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古月的不懈努力,他塑造的毛主席形象深入人心,几乎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境界。
1988年的一个冬日,仿佛时空穿越,40年前的辉煌场景再次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朱德、周总理、刘少奇等历史伟人齐聚于此。
其实,这里正在拍摄一部描绘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级影片——《开国大典》。
在这个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时刻,长安街和金水桥畔聚集了许多围观和拍摄的群众。
当扮演毛主席的古月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人群挥手并高呼“人民万岁!”时,许多人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许多人认为古月之所以能够因扮演毛主席而声名鹊起,是因为他天生拥有一张与毛主席极为相似的面孔。
然而,这并非唯一原因,古月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塑造毛主席的形象,除了在外貌上与毛主席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外,他还投入了不为人知的辛勤努力。
为了将各个时期的毛主席形象演绎的栩栩如生,他在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大量与毛主席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并反复模仿毛主席的言行举止,就是通过这样持续的努力,古月的表演技艺不断得到提高,最终被国人广泛认可。
2005年7月2日,古月因突发心肌梗塞而不幸去世,享年68岁。
来源:文史小正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