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王志文:得罪大导演,痛骂投资方,成名后他真的飘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2-10 14:33 4

摘要:回溯到 1994 年的北京,王志文在电视剧《过把瘾》中饰演方言,开启了他走向大众视野的关键旅程。剧中那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至今仍仿佛历历在目。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方言那张还带着些许睡痕的脸上。他缓缓从梦中苏醒,一睁眼,便看到妻子杜梅如雕像般坐在床边,

回溯到 1994 年的北京,王志文在电视剧《过把瘾》中饰演方言,开启了他走向大众视野的关键旅程。剧中那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至今仍仿佛历历在目。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方言那张还带着些许睡痕的脸上。他缓缓从梦中苏醒,一睁眼,便看到妻子杜梅如雕像般坐在床边,眼神中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执拗。还未等他完全反应过来,杜梅已迅速将一把寒光闪闪的菜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王志文饰演的方言瞬间瞪大了眼睛,恐惧与不解在眼眸中交织。他下意识地想要挣脱,却惊觉自己被绳索紧紧捆绑,身体只能微微颤抖,每一块肌肉都因紧张而紧绷着。

“你想杀了我吗!” 方言声嘶力竭地吼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与愤怒。而杜梅却似被某种执念操控,对他的质问置若罔闻,只是机械般地逼问:“你爱不爱我!” 方言咬着牙,从牙缝中挤出 “我恨你!” 这三个字,试图用愤怒来掩盖内心的恐惧。此时,杜梅的情绪愈发失控,那把菜刀在方言的脖子上微微晃动,冰冷的刀刃仿佛随时都会划破他的肌肤。就在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剑拔弩张的气氛,工作的召唤暂时将杜梅引开,但方言依旧被困在危险的境地。

他开始了艰难的自救之旅。强忍着内心的恐惧与身体的束缚,他拼尽全力,像一条被困的蛟龙,扭动着身躯从床上翻滚而下。地板的凉意透过衣物直抵肌肤,他却顾不上这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一点点朝着窗边挪动。每一次蠕动,都伴随着肌肉的酸痛与绳索的勒痕加深,但他的眼神中始终透着坚定。终于,他挪到了窗边,望着那扇阻挡自由的玻璃,他没有丝毫犹豫,将脑袋猛地撞了上去。刹那间,玻璃破碎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中回荡,鲜血顺着他的额头缓缓流下,模糊了他的视线,但他成功地引起了外界的注意,得以脱离险境。

王志文为了这一场景的逼真效果,毅然决然地选择撞击实打实的真玻璃。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敬业精神,最终得到了回报。《过把瘾》这部剧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划破了当时的影视天空,助力王志文斩获那年的 “飞天” 最佳男主桂冠,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观众们被他精湛的演技所折服,对他的未来演艺之路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巨星,将在影视的浩瀚宇宙中绽放无尽的光芒。

王志文的性格,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他的演艺生涯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他并非那种随和温顺、善于迎合之人,相反,他的骨子里透着一种倔强与不羁,常常与他人产生激烈的碰撞。

在一场人山人海的见面会现场,气氛热烈得如同即将沸腾的开水。粉丝们如潮水般涌来,你挤我推,场面近乎失控。导演赵宝刚见状,急忙带领大家抄小路 “逃跑”,试图摆脱这混乱的局面。然而,意外却在慌乱中悄然降临。赵宝刚在奔跑过程中,不慎撞上了广告牌的支撑架。只听一声闷响,他的额头瞬间鲜血直流,疼痛使他的面容微微扭曲。众人见状,惊慌失措地连忙将他送往医院缝针。本以为这场风波就此平息,可后续的剧组聚餐却又掀起了新的波澜。

聚餐现场,热闹非凡,一群人得知赵宝刚受伤后前来道贺。然而,他们似乎完全忽略了赵宝刚头上那厚厚的绷带,一个接一个地热情地要灌他酒。王志文坐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幕,心中的怒火逐渐燃烧。他深知赵宝刚的伤势尚未痊愈,这样的强行敬酒无疑是对伤者的不尊重。忍耐许久之后,他终于如同被压抑许久的火山一般爆发了。只见他猛地站起身来,脸涨得通红,大声冲着那些敬酒的人发火道:“他(赵宝刚)今天晚上能坐在这里,已经十分不容易了!你们要是再这样强迫敬酒,我马上就走!” 他的声音如同一记重锤,砸在喧闹的聚餐现场,顿时让整个场面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惊愕地看着他,原本欢快的氛围瞬间被一种尴尬与紧张所取代,那场景,可谓是要多扫兴有多扫兴。

而这种敢于直言、不惧冲突的性格,早在他还未毕业时就已初现端倪。1988 年,李少红正在筹备她的大屏幕处女秀《银蛇谋杀案》,相中了当时还在忙于赶毕业论文的王志文作为男主。李少红的副导演满怀期待地找到王志文,向他说明来意,本以为会得到积极的回应,却没想到王志文异常冷静。他直视着副导演的眼睛,坚定地提出要先看剧本,再决定是否出演。可当时剧本尚未定稿,副导演面露难色,向他解释了情况。但王志文不为所动,在他心中,没有对剧本的了解,就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能够诠释好角色,因此没有看到剧本绝不松口。这一举动惹得副导演大为恼怒,当场大骂:“你也太狂了!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找你演电影男主已经很好了!你还挑这挑那的!”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这样在激烈的争吵中不欢而散,结下了深深的梁子。

第二次交谈在电话里进行,副导演带着最后通牒的口吻说道:“给你半天时间考虑,到底演不演。” 王志文毫不示弱,硬气地怼了回去:“不用半天,我现在就给你明确答复。在我没看到剧本之前,我是不会答应你的!” 第二天,李少红和其他主要剧组人员亲自前来劝说。李少红言辞恳切,从对他的看重,到承诺第一时间给他剧本,试图打动王志文。王志文在倾听过程中,表情略显松动,思考片刻后说道:“让我演的话也可以。条件是那个副导演必须离开!” 他的这一要求,无疑是在挑战剧组的权威,最终他虽然逞了一时口舌之快,却也失去了这次出演的机会。尽管事后他对李少红导演心怀愧疚,但对于自己的坚持,他从未后悔,因为在他心中,对艺术的尊重与对角色的负责始终是第一位的。

王志文的火爆脾气与直言不讳,使他在娱乐圈的江湖中如同行走在钢丝之上,稍有不慎便会引发风波,而他与记者之间的纠葛,更是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2000 年,在大连参加节目的王志文,在开拍前嘴里悠闲地嚼着口香糖。当听到导演高呼一切就绪时,他才意识到需要处理口中的口香糖。他匆忙地在兜里翻找纸巾,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小玩笑,他只在兜里掏出了一张名片。时间紧迫,无奈之下,他只好将口香糖吐在了名片上。不巧的是,名片的主人正是一位记者,并且目睹了这一切。这位记者瞬间怒火中烧,待王志文拍完后,愤怒地冲上前去要说法。王志文先是一愣,显然对这突如其来的质问有些不知所措,但很快他便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冒犯到了对方。

他立刻满脸歉意地说道:“这件事是我错了,您别介意。” 然而,记者并不打算轻易接受他的道歉,反问道:“你这什么意思,你这人太无礼了!” 王志文本就不是擅长隐忍脾气之人,被记者如此尖锐地一呛,顿时耐心丧失。他皱起眉头,提高了声音说道:“我这不是给你道歉了吗?你要接受的话,咱们就完了。我觉得我是不礼貌,但是我的动机绝不是针对你这张名片。这件事你理解就理解,不理解的话那也没办法!” 他的态度强硬,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倔强,这使得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此事之后,在当年的 “金鹰节” 上,记者们仿佛集体 “寻仇” 而来。他们以上次的口香糖事件为由头,不断地刺激王志文。“想让观众多了解你?没有我们媒体,怎么了解!” 一位记者言辞犀利地说道。另一位记者也不甘示弱,紧接着威胁道:“你要再狂的话,我们就合起来封杀你!” 王志文听后,心中的怒火被彻底点燃。他瞪大了眼睛,怒视着那些记者,大声吼道:“你们也不要自视太高!” 说完,他转身便走,留下一群惊愕的记者和一片哗然的现场。不久后,果然有近 30 家媒体联合起来,对他阴阳怪气,试图通过舆论的压力来打压他。

但王志文对此却不屑一顾,当有媒体前来问候时,他只是留下一句 “我不在乎” 后,便扬长而去,那背影透着一种孤傲与坚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不会被外界的压力所屈服。在他心中,他始终坚信观众是通过他的作品而非媒体来了解他,因此,他有足够的底气去应对记者们的封杀。

王志文的大胆直言,在 2003 年上海的电影《芬妮的微笑》首映式上,更是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将他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首映式现场,台下记者们早已架好摄像头,如同饥饿的猎豹等待着猎物,镜头齐刷刷地对准台上。一切看似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台上的王志文心中正暗自酝酿着一场 “风暴”。当有记者率先举起手提问:“宣传片说这是中国版的《泰坦尼克号》。请问您的看法是?” 王志文微微抬起下巴,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宣传的话能听吗?电影我都没看,看完再说。” 他的回答简洁而直接,瞬间让现场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记者们似乎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紧接着追问:“那您觉得片子拍得怎么样?” 王志文眉头微微一皱,毫不留情地直言:“剧本和影片拍摄,一直有很多问题。我对剧本不是很满意。

一开始吸引我的也不是剧本,而是故事选题。” 他的话语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原本平静的首映式现场炸开了锅。现场气氛开始变得紧张压抑,可剧组人员还来不及打断,记者们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个接一个地抛出尖锐问题:“您对剧本哪些地方不满意?”“拍摄过程是不是很痛苦?”…… 王志文没有丝毫退缩,继续批判道:“影片和原来的故事拉开了距离,是编剧自己造的。拍摄很痛苦,但不会放弃,因为答应了人家。” 他的言辞愈发犀利,直接将攻击矛头指向了编剧和导演,毫不顾忌现场众人的脸色。当记者恭维他借此片拿下莫斯科影帝时,他更是语出惊人:“莫斯科人眼瞎了吧!” 这一句话,彻底将首映式的气氛推向了冰点。导演胡玫实在听不下去,急忙示意打断了采访。

第二天,“王志文痛骂新片” 的新闻如同瘟疫般传遍圈内,尤其是传到了投资方 —— 一个背景雄厚的大集团耳中。他们听闻后怒不可遏,认为王志文的言论严重损害了影片的声誉和利益。于是,他们一纸诉状将王志文告上了法庭,以他 “未遵守片约” 和 “诋毁该片言论” 为由,要求对方赔偿违约金 25 万,同时进行公开道歉。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观众心中,王志文的狂妄形象愈发深刻,他的口碑也随之下跌,事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场风波持续了将近一年半之久,直到 2004 年 11 月 23 日上午,法院经过仔细审理,认定片方关于王志文改戏份、违反演出合同等的一系列申诉,均没有事实依据,这场闹剧才终于落下帷幕。

那么,王志文当时到底为何要如此不惜撕破脸,痛骂投资方和自己参演的心血之作呢?除了在采访中提到的剧本不足等问题外,电影主人公的原型 —— 瓦格纳夫人在首映会前一天去世,这一事件深深加重了他内心的愤懑。王志文对瓦格纳夫人的故事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他认为片中女主的所作所为,出发点不应仅仅局限于爱情,肯定还有其他重要因素,比如信仰、习惯等,但影片却未能很好地传达这些内涵,更像是借故事的外壳,编造了一个偏离主题的故事。而首映式上,众人皆沉浸在对电影的赞美之词中,他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这种虚假的繁荣,于是便有了那番惊世骇俗的疯狂之举。

风波过后,王志文在节目中被问及此事时,他只是平静地摇摇头,说道:“我不是在制造问题,我只是在表达我的感受。” 他的语气轻描淡写,却又有理有据,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

在经典之作《风声》中,尽管周迅、李冰冰等同台飙戏,吸引了大部分观众的目光,还有张涵予、黄晓明和苏有朋等人的精彩表现,但王志文在其中的演绎同样不容忽视。他只需一个抬眸,一个摆手,便能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角色的独特魅力与存在意义。他的演技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角色的灵魂深处,使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这便是他 “狂妄” 的资本,凭借着扎实的演技功底,他才能在娱乐圈的风雨中屹立不倒,熬过一次又一次的大风大浪。

王志文曾提及自己最喜欢的高尔夫选手博比・琼斯。在一次比赛中,博比挥杆时杆碰到了球,这本是无人察觉的违规行为,且裁判表示没人看到可以不算违规,但博比却坚持领了罚。王志文表示自己就想成为像他那样坚守原则的人。这种对原则的坚守,在他的诸多行为中均有所体现。例如在中戏任教期间,学校分房子,王志文本该有份,却未得到。他毫不犹豫地一个电话直通校长,表达自己的不满。不久后,校方给他补了一套 90 多平方的房子。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又把钥匙退了回去,理由是:“分不分是你们的事,要不要是我的事。现在我在上海生活,北京的房子我不用,在我这里浪费,给那些需要的人吧!” 他的这一行为,展现出他不贪图物质利益,坚守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一面。

正如他的老搭档江珊评价的那样:“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就是因为太看重自己的这份真诚,所以常常不惜得罪人。” 王志文处世有着自己明确的标准和原则。面对剧本,如果他认为不好,要么要求修改,要么坚决离开;与人交流时,他要么选择沉默,要么就直言不讳地说出真话。虽然他的这种行事风格常常不被他人理解,但他始终坚守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如同一位孤独的行者,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不在乎外界的流言蜚语与质疑批判。如今,他已年过半百,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的性格依旧 “刺儿头”。

话很硬,态度很拽,脾气很倔,透过那副墨镜,仿佛依然能看见曾经年轻气盛的他,在《过把瘾》里指着领导鼻子骂:“就骂你了怎么着吧!” 他用自己的一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成为影视界中一个难以被忽视与遗忘的存在。

来源:联合新视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