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丨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逝世,永远的“杨子荣”走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2-09 17:32 3

摘要:童祥苓,1935年生人,国家一级演员,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擅演剧目有《龙凤呈祥》《桑园会》《群英会》《失空斩》《定军山》《四郎探母》《战太平》《淮河营》《汉宫春秋》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

2024年12月2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享年89岁。

童祥苓,1935年生人,国家一级演员,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擅演剧目有《龙凤呈祥》《桑园会》《群英会》《失空斩》《定军山》《四郎探母》《战太平》《淮河营》《汉宫春秋》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

童祥苓生于天津,成长在北京,8岁启蒙学戏,专工老生武生,师从富连成科班的名师雷喜成、刘盛通、钱富川,后又拜马连良、周信芳为师,最终形成余、马、麒各派兼备的风格,独树一帜。而由童侠苓、童寿苓、童芷苓、童葆苓、童祥苓兄妹五人为代表的“童家班”,曾在上海滩红极一时。

新中国成立后,“童家班”加入上海京剧院。1964年,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剧组到上海选演员,童祥苓经过考试和面试,最终被选中。这出戏早在1958年就由上海京剧院排演,之后反复修改,成为了八个“样板戏”之一。其间 “杨子荣”的演员一换再换,最终选中童祥苓成为了杨子荣。1969年,《智取威虎山》被拍摄成电影,童祥苓的杨子荣因此家喻户晓,这出戏至今久演不衰,由他饰演的“孤胆英雄”杨子荣也成为了几代人心中的永恒记忆。

除了努力塑造好各种角色外,童祥苓还是改革先行者。1983年,《上海戏剧》编辑部邀请上海京剧院童祥苓、张南云和李炳淑、李长春两个改革试验演出队的部分同志召开座谈会,就改革情况进行交流。下面是童祥苓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记——

作为一个中年京剧演员,对体制改革,光考虑个人的艺术青春不行,要从整个京剧事业来认真地思考问题。搞改革首先要抓班子核心。班子的人要有志气,要明确地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目标,能为京剧事业献身,要有才干,办事要公正,作风要正派,要有苦干实干精神。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们班子的几位同志能经常进行思想交流,有问题能放到桌面上来,敢说敢干有错能改。只有志同道合,真诚团结,步调一致才能带领全队同志搞好改革试验。

走不走旧戏班的老路,关键要抓团风建设。我们在《团规》上明确规定:领导干部要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要求每个人不违法乱纪,要讲精神文明。在巡回演出中,对于各种宴请,我们都婉言谢绝。人家不理解,我们讲“体改”就是要改变过去一些不良作风。泰州剧场的同志说,你们不像旧戏班,是一个新文艺团体。队伍作风正,朴素热情,礼貌待人,没有架子,我们欢迎这样的剧团常来。

出人出戏培养中青年是我们剧团宗旨的一个内容。我们采取:(一)带,主要演员与青年演员合演;(二)适当地让,让B组青年上;(三)说服,剧场从观众角度要求主要演员多演,我们就做工作;(四)顶,就是青年演员上座差些也坚持演,例如见了青年演员主演时不愿包场的,我们就采取分账,不能光从经济上考虑。如武旦陈蔚在泰州演出,由于下手新配合,演出时常掉枪,剧场不让演,我们一面顶住,一面加强排练,终于从掉到不掉再到比较好。这个培养青年演员问题也要得到社会上配合和支持。这样,使有才能肯用功的中青年演员崭露了头角。

先生驾鹤,幽思长存。

童祥苓老师,一路走好!

(以上部分文字节选自《坚持走改革的正路——京剧体制改革座谈会发言摘记》,刊登于《上海戏剧》杂志 1983年05期)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政协头条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