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故乡的泥土》聚焦“土地”和“粮食”讲述农村改革发展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4-12-09 10:26 4

摘要:“‘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农民、土地、粮食。’这句台词说到点子上了。”一位叫“珊珊”的微博网友是这么评价电视剧《故乡的泥土》的。“这部电视剧中的春雪、麦茬、军花、老书记、奶奶,有我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这两代人的影子。电视剧真实感人,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变化历

电视剧《故乡的泥土》剧照

“‘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农民、土地、粮食。’这句台词说到点子上了。”一位叫“珊珊”的微博网友是这么评价电视剧《故乡的泥土》的。“这部电视剧中的春雪、麦茬、军花、老书记、奶奶,有我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这两代人的影子。电视剧真实感人,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变化历史的好作品。”在近日举办的电视剧《故乡的泥土》研讨会上,在剧中饰演兰花的闫学晶也表达了相似感受。“高海堂的遭遇就是我爸的遭遇,兰花的性格就是我妈的性格。我爸当村支书的时候,一旦受委屈了回家哭,我妈肯定‘杀出去’替我爸出气。我爸是一个好干部,我妈也是一个贤内助,我爸干不了的事我妈全能干,我爸要不来的钱我妈全能要。”她表示,通过演出这部戏让她对“土地就是我们的根,每一寸土地都值得我们用生命珍惜它、呵护它、保护它,因为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就是土地”这句话的认识更为深刻。

这部剧从策划到拍摄完成播出用了将近四年时间,其间光是采风就持续了大半年。确定了创作方向后,为了梳理农村发展脉络、加强政策性学习,剧组还采访了河北省社科院农村问题专家;多次前往河北正定塔元庄、无极齐洽村等地与村民、老书记座谈。电视剧《故乡的泥土》根据章云天(田运章)同名小说改编,聚焦“土地”和“粮食”,讲述了以梁传根、春雪、麦茬、天骄为代表的三代农民不忘初心、扎根乡土、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通过滹沱河沿岸的巨大变迁,反映农村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成就,通过小人物的奋斗故事,折射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故乡的泥土》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收官,平均收视率1.13%,平均收视份额5.52%,是近期为数不多的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这部剧能吸引观众追剧,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与剧集的第一集、第二集情节强度、节奏速度、反转力度有关,实际是将微短剧或者短视频的审美和表达方式注入到了农村题材电视剧这一中国电视剧的传统类别中去。此外,他强调,《故乡的泥土》中的重头不光只有男主角和女主角,其他所有人物只要出场的,没有一个人物没有故事、没有一个人物不鲜活。所有人物都有角色定位,将关系的复杂性、是非之间的矛盾性展现出来,而不是简单地指出谁对谁错。“矛盾设计上来看,双方都有理、对错难分,但最后观众能够从情感角度上达到统一,艺术当中的辩证法用得非常好。在这个意义上,农村题材剧看似没职场剧中的矛盾那么尖锐,但实际上,农民对生活的理解程度、对生命的理解程度、对人生意义的理解程度是最质朴、最深刻的。”李京盛表示。

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这部剧写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高海堂多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听到分田到户就接受不了,他就要抵制,也是当时历史阶段的历史真实,把它表现出来,呈现了人物性格的真实性、复杂性。另一方面,高海堂对乡亲们是有感情的,他是一个好人,他也想为大家办好事。同时,兰花也表现出了她的复杂性。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胜利从一个农民儿子的角度出发,认为这部剧充满了浓浓的年代感、朴素的泥土味,观看后更感改革开放可贵、当今生活的幸福,这部剧写出了改革过程的复杂性。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指出,这部剧没有把对立双方脸谱化,也没有构建善恶对立或者是非对立。高海堂面对改革最初的迟疑,不是出于个人的利益,或者是观念的束缚,相反,他也是从保护群众利益出发考虑的。电视剧通过金沙窝这一北方农村的改革,从更深的层面揭示出了具体改革逻辑。

中国艺术报记者 吴月玲

来源:中国美术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