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络直播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时,我们是否曾经思考过,它如何改变着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12月5日晚,东方甄选的直播间迎来了青年作家蔡崇达,这场跨越4个小时的直播,不仅是一次图书销售活动,更是一场关于文学与新媒体碰撞的实验。 蔡崇达并非第一次踏入直播间的门槛。早在今年11月,他就曾通过东方甄选平台,借助董宇辉的直播魅力,创造了惊人的图书销售纪录——4小时内卖出近100万本书,令人对直播带货的力量刮目相看。然而,当时间推进到12月,无论是东方甄选的元老级主播冯冯,还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亲自上阵,这场长达4小时的直播访谈,最终却仅售出了不到3000本《草民》《皮囊》等作品,与之前的辉煌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反差,更是对当前直播生态的一种反思。直播带货的兴起,确实为许多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让他们的作品能够触及更广泛的受众。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如何保持文学的深度和质量,不让其成为短暂流量下的牺牲品? 蔡崇达的经历为此提供了一种启示。生于1982年的他,从一名小镇少年成长为知名作家,背后离不开对文字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对中国社会细腻而真实的记录,无论是《皮囊》中的乡土情怀,还是《命运》中的生命追问,都能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尽管此次直播的销量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妨碍蔡崇达作为一位优秀作家的地位和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次直播访谈让我们看到了文学与新媒体结合的另一种可能。虽然直播的形式可能会受到种种限制,但它也为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更为直接的桥梁。正如蔡崇达所言,“文学不应该只存在于象牙塔内,而应该走向大众,走进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 这种尝试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是对传统文学传播方式的有益补充。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化传播,都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或许,正是这些看似不成功的案例,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未来的方向。蔡崇达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心,总能在喧嚣中找到一片静土,让真正的文学之声传得更远。让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更多的作家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摘要:当网络直播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时,我们是否曾经思考过,它如何改变着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12月5日晚,东方甄选的直播间迎来了青年作家蔡崇达,这场跨越4个小时的直播,不仅是一次图书销售活动,更是一场关于文学与新媒体碰撞的实验。
来源:湖北电视台侃娱乐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