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激活文化传承,“万象短剧”计划打开行业新视野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9-01 19:43 1

摘要:不少观众的红果短剧APP首页都被各类非遗短剧刷屏。在这些作品的带动下,观众们除了聊剧情,还有人开贴谈这些非遗背后的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知识,这股非遗热快速升温,已成为一种观剧现象。

近期,非遗题材短剧异常火热。

不少观众的红果短剧APP首页都被各类非遗短剧刷屏。在这些作品的带动下,观众们除了聊剧情,还有人开贴谈这些非遗背后的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知识,这股非遗热快速升温,已成为一种观剧现象。

比如,国内首部聚焦古籍保护的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以敦煌壁画艺术为灵感的微短剧《舞动敦煌》、围绕川剧文化展开的微短剧《锦衣巷》等作品,都在不同维度给非遗文化的热度添了一把火。

短剧让非遗文化成为热议的焦点,也让短剧从业者看到了创作的更多可能,那么非遗短剧为何这么火?

短剧让非遗“活”起来

我们不妨以《傩戏》为例,拆解其中的奥秘。

提到“傩戏”,很多人会感到陌生。

其实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是华夏大地上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的娱神舞蹈。作为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千年历史传承的“傩戏”足以令国人骄傲。可在现实传播和传承中,它和其他的“非遗”艺术一样,遭遇了不少困难。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傩戏”,在保护的同时加以传承,是新时代“非遗”艺术要面对的棘手问题。短剧《傩戏》给出的答案是深入它的文化内核。

这部短剧从“傩戏”中采撷了两个重要符号:面具和舞蹈。观众能够看到剧中的“老祖宗”沈小姐,把傩戏演绎得极为精彩。剧中的演员们佩戴面具,身着民族服饰,跳出了这类舞蹈宝相庄严的一面,带来一种摄人心魄的美。

这部剧还把握住了“傩戏”驱鬼逐疫、守护安康的立意,将之融入剧情之中。《傩戏》里的“老祖宗”在千年之前拯救了恶鬼“游光”,千年之后又挺身而出,成为人的守护者,既捍卫了传统文化,也守护了百姓的安康。其立意能够深深打动万千观众。

总结《傩戏》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让非遗文化走出博物馆,借助短剧这一新兴的形式“活”起来。二是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吸引年轻人主动了解非遗,实现文化传承的 “动态延续”。

这种传承方式,既保留了非遗文化的核心内涵,又赋予了它符合当下传播规律的新形态,以短剧的形式让非遗焕发了新的生机,也让文化传承真正落地到大众生活中。

《傩戏》这部短剧的走红证明了短剧绝不是速食快餐,它同样可以肩负起传递厚重情感、讲好文化故事的责任。通过短剧让非遗“活”起来,这一方向大有可为。

像《傩戏》这样的短剧让更多观众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抖音集团意识到其中蕴含着短剧创新的更多可能,于是“万象短剧”计划应运而生。

重视短剧的文化价值,抖音集团是认真的

为激励短剧题材创新,推动行业内容多元化发展,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推出了“万象短剧”计划。

现发布万象短剧计划第一期——非遗民俗文化专场,本期短剧征集活动由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巨量引擎、红果果燃计划项目组联合评估,共同投入扶持资源。

果燃计划项目组同时会交叉对“万象短剧”计划进行挑选审核,纳入扶持范围。果燃计划旨在鼓励稀缺题材精品短剧的创作,非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万象短剧”计划对非遗/民俗选题给出了六个大类的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唢呐文化为代表的乐器类;以萨满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类;以梆子戏、秦腔、越剧、昆曲、霹雳布袋戏为代表的戏剧类;以武当武术为代表的武术类;以瓦猫为代表的工艺品类;以英歌舞为代表的舞蹈类。

“万象短剧”计划的出现,给那些想通过短剧挖掘文化价值的创作者提供了清晰的努力方向。可以预见,随着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和红果对“万象计划”的大力扶持,将使其成为连接短剧价值与非遗传承的一座桥梁。

拍非遗题材的短剧,不是简单将非遗元素点缀在剧中作噱头,而是要将它深刻的文化价值和底蕴倾注其中,让观众在看剧的同时,增进对非遗的了解。这方面,《傩戏》打了样。

可仅有创作者的参与还远远不够。伴随着非遗题材短剧的进一步发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既可以弘扬非遗艺术,也可以为短剧的专业性保驾护航。

就像“万象计划”对内容选题给出的诸多建议那样,要尊重且符合当地文化,不可恶意改编。这有赖于更多的地方文旅、民俗文化单位一起参与进来,共同创作非遗短剧。

包罗万象,不只非遗

短剧行业已经告别了初期野蛮生长的发展阶段,正在朝着精品化的方向迈进。

然而,一些行业固有的顽疾仍制约着短剧的发展。整个行业需要跳出流量陷阱,重新锚定行业价值。

“万象短剧”计划的推出,恰好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方向。它不是简单的主题作品征集,而是想为短剧市场探索一条“有文化、有温度、有深度”的发展路径。让短剧在追求流量的同时,更能承载文化传播的使命,拥有更长远的价值与意义。

从这个角度看,这项计划不仅是非遗传承的“新载体”,还有望成为推动短剧行业发展的“升级引擎”。

借助短剧来挖掘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对短剧进行文化赋能,从源头注入“活水”。

正如其名字,包罗万象,“万象短剧”计划的视野并不仅仅局限在非遗领域,而是包含更为广泛的文化范畴,那些藏着鲜活生命力的地域民俗、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都可以纳入短剧的镜头,变成触动人心的故事。

文化,将成为流量之外的另一个短剧衡量标准。行业价值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同步重塑,促使短剧从“短期吸睛”向“长期深耕”转型。

这是抖音集团短剧版权中心对短剧市场的资源整合。作为行业内的头部平台,它有能力催生稀缺内容,也有办法助推精品计划:一方面,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其中,为创作者提供真实素材和专业指导,从源头避免文化内容被曲解、误读。另一方面,依托精准的算法推荐,让那些富有文化内涵的短剧,精准触达观众。

《傩戏》里有一句台词说得好,“这是我们来时的路,是我们存在的证明,是民族的信仰。”

“万象短剧”计划就像一束光,以短剧为媒,照亮那条充满文化的“来时路”。也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成为文化传承的见证者和续写者。

文/忠犬七公

The End



来源:独舌短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