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张沉稳的面孔,一段沉稳的声音,罗京用26年零失误的播音生涯诠释了什么叫职业精神。而在他身后,14岁儿子罗疏桐用一句话诠释了什么叫家风的传承。
一张沉稳的面孔,一段沉稳的声音,罗京用26年零失误的播音生涯诠释了什么叫职业精神。而在他身后,14岁儿子罗疏桐用一句话诠释了什么叫家风的传承。
2009年6月5日的清晨,北京307医院走廊里,一个14岁少年呆呆地站着,手里紧握着一篮新鲜水果。他原本计划和父亲一起去看球赛,却再也等不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罗京,这位陪伴了无数中国人晚餐时间的《新闻联播》主持人,因淋巴癌不幸离世,年仅48岁。
01 播音界的“国脸”
时间倒回1979年,还是个高二学生的罗京陪同学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没想到同学落选,罗京却因形象清秀、嗓音清脆被招生老师相中。
进入大学后,罗京从专业分数刚及格的“小白”,到毕业时名列前茅的优等生。1983年,他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从此开始了26年的《新闻联播》播音生涯。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首次实现直播。罗京和李瑞英被选为首次直播试验的“样板”。面对这份容不得丝毫马虎的工作,罗京曾经感叹:“天天都在走钢丝。”
台里规定每念错一个字扣200元,累计错三个字以上还要去学习班充电。但罗京创造了25年3000多次主持零失误的纪录,成为业内公认的“播音三巨头”之一。
02 温暖的家
在事业辉煌的背后,罗京有着一个温馨的家庭。1985年,他认识了母校的学妹刘继红。两人于1988年结婚,1995年迎来了儿子罗疏桐的诞生。
罗疏桐的名字蕴含着父亲的文化底蕴。源于罗京最喜爱的唐诗《蝉》,寓意着孩子能像蝉一样高洁脱俗。
虽然工作繁忙,但罗京从未缺席对家人的关爱。妻子刘继红十分理解丈夫工作的特殊性,从不在他面前发脾气,甚至在饮食上都特别注意,从不做刺激性的食物。
在这个温馨的三口之家中,罗京经常叮嘱儿子要孝敬奶奶。这句话,年幼的罗疏桐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03 突如其来的变故
2008年,正值奥运年,罗京的工作异常繁忙。央视内部体检时,他被查出身患淋巴癌。
即使患病后,罗京仍然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他的主治医生和护士都说:“他是他们见过的最勇敢、最坚强的癌症患者。”他说得最多的话是:“我会早一天,早一点儿回到我的工作岗位上。”
2008年8月31日,罗京最后一次主持《新闻联播》。2009年5月29日,他刚刚过完48岁生日不久,就在6月5日清晨永远地离开了热爱他的观众和挚爱的家人。
罗京的离去让整个家庭瞬间崩塌。妻子刘继红哭到昏厥,年迈的母亲整天坐在沙发上,手里不停地摩挲着儿子的照片,嘴里喃喃念叨。
04 一夜长大
面对家庭变故,14岁的罗疏桐被迫一夜之间长大。这个曾经在父母庇护下撒娇的少年,毅然扛起了家庭的责任。
葬礼上,年幼的他站在队伍最前面,脸上的沉重远远超越了他的年龄。之后,他在学习上拼尽全力,成绩优异,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让家里人过得体面。
罗疏桐不仅学习努力,还学着照顾妈妈和奶奶。他每天早起为奶奶热牛奶,晚上陪妈妈散步,坚定地表示:“爸不在,我就是家里的男人。”
05 一个条件
岁月流转,刘继红在悲伤中渐渐恢复。在婆婆的劝说下,她开始考虑新的生活。
一位富商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对她关怀备至。但当刘继红担心儿子能否接受新家庭时,罗疏桐的反应让所有人惊讶。
这个当时不过十几岁的少年没有反对母亲再婚,只是坚定地提出了一个条件:“无论生活怎么变,都必须带上奶奶”。
这个要求体现出了罗疏桐的孝心和担当,也让无数成年人自愧不如。即将成为罗疏桐继父的富商,被他的真诚和孝心打动,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条件。
06 血脉中的品格
罗疏桐的担当精神,其实早已血脉相传。罗京生前就是圈内公认的好丈夫和好父亲,他与妻子刘继红结婚20多年,一直十分恩爱。
罗京的父母是上世纪50年代才来到北京的,他从小就知道奋斗的意义。在事业上,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在家庭中,他重视家人的情感。
这种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儿子。罗疏桐不仅要求母亲带上奶奶生活,在国外留学时,他还细心地将奶奶的降压药分好类,贴在药盒上。
07 如今的罗疏桐
如今的罗疏桐,已经长大成人。他在美国完成高中学业,并考入了大学。
有人曾质疑他出国深造是“不爱国”,但更多网友认为学业无国界。某种程度上,他可能是在替父亲完成未竟的心愿。
值得一提的是,罗疏桐作为“星二代”,并没有借助父亲的名气成为明星或网红。他选择低调地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开创未来。
从外貌上看,罗疏桐和父亲有几分相似,五官间依旧能找到罗京的影子。更重要的是,他继承了父亲的责任与担当精神。
如今,罗疏桐早已完成学业长大成人。
那个曾经在《新闻联播》里字正腔圆的身影已然远去,但那句“必须带上奶奶”的承诺,却让这个央视前主播的精神在新一代身上延续。
罗京26年播音生涯零失误的记录留在荧屏中,而14岁儿子的那句话:“必须带上奶奶,一起照顾”——则刻在家风传承的基因里。
来源:天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