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的落幕,并未终止喜剧、文化与社会情绪之间的深层对话。当聚光灯暗淡,舞台上那些生动鲜活的演员身影让我们思考:为何在这个信息过载与完美滤镜充斥的时代,以何广智、小奇为代表的草根喜剧,能够精准击中观众痛点,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破圈”力量
□徐昕悦(重庆大学)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的落幕,并未终止喜剧、文化与社会情绪之间的深层对话。当聚光灯暗淡,舞台上那些生动鲜活的演员身影让我们思考:为何在这个信息过载与完美滤镜充斥的时代,以何广智、小奇为代表的草根喜剧,能够精准击中观众痛点,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破圈”力量?这背后,既是草根创作者的真实力量,也是与时代情绪的深刻共振。
节目的特点之一,便是打破了传统娱乐的筛选机制。活跃在节目舞台上的,往往是那些没有显赫背景、亮眼学历的普通人。低学历的困窘、打工生涯的艰辛,甚至成为演员与观众之间心照不宣的笑点。冠军何广智正是草根形象的代表人物,他的文本内容聚焦于日常的经历、具体的情境、细微的情绪,毫无虚饰的光环。之所以能够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在充斥着“速成”“逆袭”叙事的当下,草根叙事用粗粝的真诚迎接了时代对于“真实性”的强烈渴求。在大众疲于接受文娱作品里被过度浪漫化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方式时,它满足了大众对普通人的情感连接需要。这种毫不避讳的“普通”反倒显得弥足珍贵。
当下的社会信息环境里,每个人都努力在社交媒体上展演需要他人看到的形象。无休止的社会比较,疲于维持的精致表象,终于等来了撕开这层光鲜表象的声音。脱口秀演员们用自嘲、戏谑的口吻讲述着学历的焦虑、职场的不公、消费的压力,这些不完美的生存状态,才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观众从共鸣到发笑,实质也是对自身压抑情绪的释放。这是一种被看见的力量,一种通过他人故事照见自身处境的慰藉。
喜剧演员的幽默表达弱化了社会议题的尖锐,他们以举重若轻的方式,实现了一种温和而持久的社会情绪疏导。通过调侃与自嘲,现实中的无力感也被巧妙解构。这些段子,既记录时代切片,也提供反思入口。这种介于娱乐与批判之间的表达,不仅带来欢乐,更悄然拓展了公共讨论的边界,激发大众在轻松氛围中展开更有意义的社会对话。
可以说,节目的成功与中国脱口秀生态的蓬勃发展,标志着观众对多元与真实表达的呼唤,体现出整体文化生态走向成熟与包容的趋势。这为更多边缘群体与草根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表达通道,推动了民间自我叙事的生长与传播。当越来越多普通人利用喜剧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文化氛围也会变得更加丰满和多元。
纵观《脱友2》的破圈之路,可以看到,草根喜剧的真正力量源自其对时代情绪的敏锐捕捉与真诚回应。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社会中,幽默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宣泄与慰藉的出口,更成为一种难得的生存智慧。它让我们以轻松的姿态面对生活重压,同时在笑声中保持对现实的清醒思考。这种兼具娱乐性与反思性的特质,奠定了草根喜剧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也是自我表达引发共鸣的力量所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