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电影基因,探索时代新程!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主题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16:11 1

摘要:今天(8月31日),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主题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这次研讨会汇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及多家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通过跨界对话与思想碰撞,为中国电影在学术研究、创作实践与产业发展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与

今天(8月31日),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主题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这次研讨会汇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及多家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通过跨界对话与思想碰撞,为中国电影在学术研究、创作实践与产业发展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与创新思路。

这次研讨会由长影集团、东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以“从摇篮到新征程:电影基因的赓续与探索”为主题,聚焦“基因赓续”与“当代探索”的双向对话。

在主旨论坛环节

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发表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以“中国电影百廿周年之观察与思考”为题,梳理中国电影发展脉络,强调应继承传统、面向未来,“这样的活动它既是对120年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梳理和总结,也是对长影80年这样一个经验的梳理和总结,也是对我们前辈的致敬,也是迈向未来电影大发展吹响一次新的号角。”

针对人工智能与电影创作的关系,胡智锋指出,AI虽带来技术与艺术的新支撑,但真人的情感与审美表达不可替代,应协同共促电影产业发展,“在我看来的,AI对电影,对影视的创作、生产、传播确实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和艺术的支撑。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真人的真情实感,真人的这种艺术表达,那种独特情思,独特的审美,应当是机器无法最终取代的,就要处理好这样一个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影视事业产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北京电影学院王海洲教授从“中国文化精神”角度阐释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核,提出电影创作应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洋探讨全球电影研究的范式转型,分析民族电影与世界电影的互动关系。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孙佳山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孙佳山则以“从人民电影到人民游戏”为题,提出跨媒介叙事中“人民性”的当代价值,呼吁打破电影与游戏的界限,拓展文化发展新视野,“长影集团每年定期举办得‘论剧求本’论坛对于电影产业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人民性、人民电影一直是长影非常鲜明的标识,在这个层面上谈当代中国电影,还有长影在其中的赓续和探索,在这个暑期档就有特别直接的力证,比如说陈佩斯老师的《戏台》,我们就深刻感受到了在这其中‘守正创新’的魅力。”

当天下午,两场主题论坛分别围绕“历史基因:电影史学的建构与区域叙事”和“当代探索:文化批评与创作转型的跨媒介叙事”展开深入研讨。学者们从电影史学、区域文化、美学批评、技术变革等多维度出发,探讨中国电影尤其东北电影和长影传统的赓续与创新路径。

《电影文学》主编崔昆仑

长影集团期刊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电影文学》主编崔昆仑介绍说:“‘论剧求本’论坛已经是第六次作为长春电影节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了。作为一个学术板块,我们希望借助这一论坛,为中国电影的理论研究搭建平台,促使各位专家学者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碰撞出学术火花和学术激情,来给中国电影的创作方向做一个助力,也希望《电影文学》杂志能为论坛贡献出一份力量。”

研讨会期间,举行了“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数字电影档案创研中心”揭牌仪式,该中心将致力于电影数字档案建设、学术研究、产学研协同与公共文化服务。

同时,还举办了《长春电影制片厂与新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构建(1949–1966)》新书发布会,吉林东北亚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向东北师范大学和长影集团赠书。

记者:云鹏

编辑:王童 责编:陈险峰

监制:王德辉、丁媛媛

来源:长春新闻广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