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公开制作成本,面临7亿巨亏,电影惨遭阴间排片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15:36 2

摘要:重新剪辑上映的《蛟龙行动(特别版)》上映两天,尽管口碑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但遗憾没能赢得市场青睐,8月30日和31日两天的排片占比6.1%和4.8%,本来排片就很少,又继续被压缩,相当于完全没给电影市场机会。

重新剪辑上映的《蛟龙行动(特别版)》上映两天,尽管口碑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但遗憾没能赢得市场青睐,8月30日和31日两天的排片占比6.1%和4.8%,本来排片就很少,又继续被压缩,相当于完全没给电影市场机会。

而且,不但排片占比低,影院也普遍给电影非黄金场次,以深圳为例,《蛟龙行动》普遍排在吃饭时间或晚10点钟之后,130分钟的电影,晚上10点的场次看完凌晨了,有几个人会买票?

于是春节档黄金场次占比太低的“恶性循环”再次出现,时间不好,上座率更低,上座率低了进而降低第二天的排片,目前票务平台给《蛟龙行动(特别版)》的预测总票房近3497万,和电影的制作体量完全不匹配。

之前电影撤档,片方寄希望于重新剪辑的版本能得到观众认可从而在重映时能够有出色的票房成绩,让电影回本,从而帮助投资方摆脱困局,目前来看,希望已经相当渺茫。

为什么一部电影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公开资料可以找到答案。

对于《蛟龙行动》的制作成本一直众说纷纭,但片方一直没有透露准确数字。有传闻电影制作成本高达10亿,根据应该是前作《红海行动》5亿的投资,以及看过《蛟龙行动》之后估算出来的结果。

直至前几天博纳影业公开业绩,报告显示,博纳影业影院及院线业务增长7.75%达到5.44亿,但公司电影制作成本同比增长1344.25%,达到8.96亿元。此外,公司销售费用达1.58亿元,同比大增3293倍。

销售费用其中应该包含了《蛟龙行动》的宣发费,而2025年至今,博纳主控的电影只有这一部,也就是说不算宣发费用,《蛟龙行动》不算重新剪辑的支出,制作成本达到8.96亿。

按照36.68%的分账比例,电影票房达到25亿才能回本,如今《蛟龙行动》分账1.33亿,这次特别版如果最终票房仅为平台预测的3497万,那么分账仅1300万左右,加起来1.63亿分账票房,距8.96亿的制作成本相差7.33亿,这就是博纳影业面临的巨额亏损,还没算宣发成本和重新剪辑的成本。

摸着良心说,《蛟龙行动》不应该是这样的结局。

不但春节档上映的版本值得更好的票房,重新剪辑的特别版,本该成为一颗强力炸弹,引爆暑期档过后的9月影市,让市场持续过去两个月的红火。

一方面,纵观2025年,《蛟龙行动》都是年度制作成本最高、大场面最炸裂,同时也是真正体现重工业的电影,没有之一。

相比前作《红海行动》,林超贤想在大场面的营造和元素运用上有明显升级,他也做到了。和前作基本都是陆战不同,《蛟龙行动》将战场延展到深海,电影中有陆地格斗、海上歼敌和深海对峙交锋,大场面铺满,林超贤努力让观众觉得值回票价。

另一方面,《蛟龙行动》是属于军事迷、乃至每个国人难得的大银幕军事科普。

这方面我是外行,但综合观众反馈,电影从大的潜艇内部构造,小到机器狗都相当还原、写实。春节上映期间,曾有网友吐槽电影呈现的机器狗太夸张,结果被光速打脸,现实中我们的机器狗要比电影里更先进!

写到这,想起当时电影主创们的感慨。张涵予说“第一次进潜艇指挥室,(演员们)全傻了,见过那么多景,没见过这么逼真的潜艇指挥舱,每一根电线、钉子都百分百还原,这个景太震撼了。”黄轩也透露过,潜艇内部所有细节都有,而且每个按钮和控制杆都可以操作、每个屏幕都能亮。

再说重新剪辑的特别版,片长缩减16分钟,上个版本被吐槽的“吹口琴”等段落拿掉,电影更高能、更紧凑、更刺激,但依然没有应得的排片、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不是电影不好,而是主旋律和动作军事题材不流行了。

这是很可悲的结果。电影需要百花齐放、需要各类题材一起来托举市场,这是一个最不应该跟风、被流行、审美趋势影响的市场,但现在已经被严重影响了。

另一个可悲点在于,烂片亏钱不值得可惜,反倒拍手称快,这是打造烂片资本的报应、是市场对他们的教育;但《蛟龙行动》虽有不足但绝不是烂片,完全值回票价的大场面是这部电影始终坚守的良心底线,这样的电影都亏钱,以后就很难看到同题材和同体量的大片了。

来源:光影新天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