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万物》上线之初没有大肆宣发,平台话题也并不热闹。一时间,谁料到后劲如此绵长?观众们自发追剧讨论,数据曲线步步高升,收官之夜收视率破纪录。有人说是老戏骨配好本子才有的奇迹,但细品演员阵容,杨幂、欧豪和蓝盈莹这班青年实力派也确实贡献了不少化学反应。剧中,倪大红
《生万物》上线之初没有大肆宣发,平台话题也并不热闹。一时间,谁料到后劲如此绵长?观众们自发追剧讨论,数据曲线步步高升,收官之夜收视率破纪录。有人说是老戏骨配好本子才有的奇迹,但细品演员阵容,杨幂、欧豪和蓝盈莹这班青年实力派也确实贡献了不少化学反应。剧中,倪大红和迟蓬凭着多年精湛演技,把家国大义拉扯得有滋有味,观众跟着一阵阵起伏。林永健和秦海璐也稳住棋局,一个眼神一点动作,戏里戏外都沉得住气。
最惹人注意的,还得是宁绣绣。杨幂把这个角色诠释进了观众心窝。收官那晚,弹幕、评论齐刷刷喊“杨幂宁绣绣真牛”。收视曲线直线上扬。热搜底下,相关话题高挂榜首,谁能想得到?
紧接着,剧方、演员、各路大V纷纷发动态庆祝收官。蓝盈莹工作室也不例外。可惜,这回没讨好到位,反倒把自己送上了风口浪尖。
工作室一早发布所谓“银子”角色战报:微博、抖音、云和场场榜单第一。top1的数据堆得密密麻麻。不过,网友没当回事,仅跟帖表示祝贺,没人深究。直到短短几个小时过去,一众数据帝、饭圈女孩点开榜单,细致核查,说不对劲。榜单公开透明,谁都能查。结果蓝盈莹那份“top1收官战报”,一查全是漏洞:不是瞬时流量,小号冲榜骗局,就是根本没那么多阅读量。
“银子”角色视频点赞数累计不过百万,所谓“高赞视频top1”,把人看傻了眼。还有人开玩笑,说这数据水得能养鱼。抖音阅读量被夸大十倍,微博热议数也写了天文数字,真实数据却只在边边角角。网友把证据截出来,不留情面挂在热搜下:“你们工作室对‘高赞’有啥误解啊?”
一时间,评论区里各种声音炸开锅。有笑有讽。有怒有怼。有人专门拉出话题排行榜、拆解每一个top1来源。更有粉丝直接质问工作室,“确定不是自己骗自己?”平台后台数据一摆在那儿,假装看不见都难,谁能糊弄过观众?
事发当天下午,蓝盈莹工作室出来道歉,轻飘飘承认是“数据出错”,已整改。说得轻描淡写,说是粉丝提醒了才发现问题。有人信吗?如果说一次两次失误能用粗心解释,可明明满满当当全是“top1”的报告,完全没有核查就发出来?
不管是哪家粉丝,最在意还是真实力。搞数据造假,对戏剧不敬,对演员更是伤害。明明正剧结局口碑不错,演员团队却因一纸夸大自夸的战报被拖下水。观众吐槽没完没了。就这样,“银子”一夜之间从圈粉角色变成了争议人物。戏外一闹,银子的演员蓝盈莹,反倒成了流量焦点。
不知是不是巧合,“银子”这个角色本就夹在喜欢和不喜欢之间。剧中人设本来就是矛盾体,一会儿大胆直率,一回儿温吞迁就。观众意见总是分成两派:有人爱她豁达,有人看不上那点小算盘。这下,好了,因为工作室这一出,将角色争议拉到了新高度。倒头来,戏外八卦比剧情还精彩。
更奇妙一环是什么?剧集热议度其实靠杨幂带动,蓝盈莹只是在边上跟着沾了点光。可工作室却急着把“银子”包装成国民级角色,略显急功近利。再说,杨幂演技被各界认同,真假好坏观众自会分辨。蓝盈莹“银子”呢?除了被《生万物》风口带上来,单拎出来谁会夸?
平台数据真实摆在眼前,不查都难。“银子”的视频,点赞量远低于同期其他角色。但凡细心点,谁会乱碰“一号称霸榜”?反正一纸致歉声明,说得云淡风轻,观众未必买账。你说,真的是“操作不小心”?还是想蹭波流量?
演员咖位、出圈角色、作品实力,在娱乐圈哪里都能掀起波澜。蓝盈莹虽说参演了不少剧,真正出圈的好像也就浣碧,还有如今的银子。哪怕刚凭《生万物》获得讨论度,一脚又被工作室拉下水。说她倒霉,其实怪谁呢?半天不响,偏要跟着“假数据”抢热度,这招儿真就管用?
吃瓜群众的眼睛亮着,评论区一大片留言揪着不放。“银子要是演得好,谁还会纠结点数据?”、“蓝盈莹工作室要是真的信自己收视第一,能干出这种好笑的事?”诸如此类,揶揄嘲笑铺天盖地。杨幂粉丝直接怼回去,“靠杨幂捧的还好意思自夸!”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原本无感的观众,也都被卷进了话题漩涡。
其实整体回看,剧组别的演员都很安静,庆功波澜不惊。老戏骨继续拍新戏,杨幂团队只是分享幕后趣闻。只有蓝盈莹工作室始终在折腾,一个假数据事件,却能炒出这么大动静,也是没谁了。本来影迷只关心剧情,如今都盯着看工作室啥时候再出事。
事情发酵不过两天,评分榜上,“银子”相关条目一夜跳水。不少一星二星评价都指向了角色本身。要不是造假事件,估计热度还能平稳过渡。也许有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错了就是错了,想靠嘴皮子带风向,总归压不住真相。
也有种说法,“圈内规则就那样,数据造假常见。”“蓝盈莹不就是背锅倒霉?”其实未必。别的偶像起码自知分寸,懂得点到为止。这回蓝盈莹工作室太过张扬,而且打脸又快又狠,连剧粉都看不顺眼。到底是运营水平不行,还是自信到了盲目边缘?确实搞不懂。
不信可以翻翻演员履历。蓝盈莹这些年戏拍不少,观众记得住的却只有几部。存量角色被榨干,眼下也没新东西惊艳观众。却偏偏在这一分收视、两分人气的节点,搞出数据风波。粉丝说“女配自持18番,气场不输女主”,现实中根本站不住脚。拿假数据出风头,任何时候看着都尴尬。
观众习惯了大起大伏。一部剧火了,少不了各种争议。只是,争议本该落在剧情和角色身上,别让水军和假数据喧宾夺主。大家分明都在追剧,看出点门道,圈内自有公道。真要凭实力出圈,没人会在乎网络数字。靠后台造假,弄巧成拙,有点什么意义?有些数据最终还是会被拆穿。演员和团队都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埋单。
不夸张说,现在每个综艺、剧集,粉丝都时刻自查榜单、流量、话题度。蓝盈莹工作室这波,倒是给同行提了个醒。如果本事压得住场,也许一句“抱歉”能平息风波;可偏偏遇上杨幂、倪大红这几位真大咖,争议一下子成焦点。意外吗?其实不太意外。
圈里新老演员交替,每一次剧集收官都拌有几分热闹和混沌。质疑声里,有些观众反倒喊得更大声:“流量真的决定作品高度?”也有人说,讨论归讨论,总得有几个能撑场面的作品。说到底,娱乐圈不全是对错黑白,有时候还就需要点不安分。
那么,这场数据风波搞到终场,《生万物》该有的成绩不会被谁改写。银子这个角色风雨之后,或许又会有人重新审视这份边缘的热度。
角色是角色,演员是演员,戏外花边能挡得住真正的好戏吗?说到底,能让人反复琢磨的,终归还是那些扎进人心的角色和故事。
至于舞台灯光熄灭之后,还有多少人记得银子的热度,大概也没那么重要了。
来源:你的澜朋友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