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披哥5》二公成绩刚一出来,我便觉得应当将“实至名归”这四个字摘取下来,而后小心翼翼地贴到了大湾仔组的西装之上。
《披哥5》二公成绩刚一出来,我便觉得应当将“实至名归”这四个字摘取下来,而后小心翼翼地贴到了大湾仔组的西装之上。
他们先后两次从低谷之中奋力攀爬至第一的位置,并非凭借观众给予的滤镜,而是将“认真”这一特质,精心打磨成了舞台上最为具有冲击力的反差。
大湾仔组是如何从垫底逆袭成为第一的
先别忙着去称赞啦,想想当初在一公的时候,他们穿着白西装唱慢歌那场景,是多么地狼狈啊——被李承铉组当场给比了下去,从而成为了垫底的那种存在。
到了二公呢,直接就切换成了野兽模式,那红绿黑撞色的西装一穿上,陈小春就连嘴角都绷得紧紧的呢。
观众立马就能明白:这哪里是在进行演出呀,分明就是过来讨债的嘛。
最戳我的是彩排花絮,林晓峰和张智霖完全不会跳舞,陈小春急得在现场进行教学,脸上所呈现出的仿佛是“我命由我不由赛制”。
这种狼狈的真实之感,反倒使得正式舞台的整齐有力宛如开挂一般——原来努力确实是可以被看见的。
为何优美的嗓音难以挽救排名下滑的局面
对比之下,王铮亮组就像,温水慢慢地煮着青蛙。一公位列第二,二公却直接掉到了,第五。
在唱《姗姗》的时候即便嗓音再是优美,也难以拯救那815分的尴尬局面。
弹幕中刷着“张远唱得最好听”,不过最好听并不等同于最值得去投票,过多地打着抒情牌,也会让人产生腻烦之感。
更惨的是登陆少年组的表现。
从初舞台一开始,他们就排在第一的位置;但到最后,却跌到了垫底。
他们的问题,并非是不够努力,而是过于贴近“男团模板”的演绎方式:整齐跳着刀群舞,高声飙着高音,摆出ending pose,整套标准流程一个都没少,但缺少能让观众心跳骤停的独特亮点。
赛制压力是否让哥哥们陷入安全与冒险的心理战
我突然意识到,节目组的“累计淘汰”赛制像极了我们月底的KPI——不立刻开人,但是把压力攒到最后一刻。
于是哥哥们集体开启了“安全牌”与“冒险牌”的心理战:是要稳呢,还是要炸?
这让我想起《种地吧》中十个少年搬运30吨化肥的画面。
他们累得直接瘫倒在田埂上;不过却没有人提出停下,只因镜头能够捕捉到汗水,却捕捉不到“放弃”。
大湾仔组也同样是如此,观众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所弥漫的那种火药味,这正是“真实感带来的附加值”。
可这份真实会不会也是被剪辑过的?彩排崩溃、陈小春“哭笑不得”的表情都被镜头放大成逆袭铺垫。
我们以为自己在投票给努力,其实可能投票给了故事线。
我们究竟是在为实力还是剧本鼓掌
说到故事线时,蒋一侨的“惊讶脸”简直就像剧本提示器一样。
每当分数公布的时候,她的表情管理总能准确地,卡在关键节点上。
不过这也让苏醒那副“无所谓”的神情看起来更加真实。
节目组需要制造话题,观众期待看到真情流露,夹在中间的哥哥们,只能努力地,去增加各种戏份。
最矛盾的,当属张晋组。
明明取得了第二,不过胡夏却还需在现场帮忙早安找寻音准,这情形恰似我带领新人进行汇报之时。
表面上一派和气,内心之中却暗自思忖:兄弟啊你可千万别掉链子。
竞技与兄弟情之间的相互拉扯,使得他们的开心看上去有些疲惫。
可这就是真人秀的残酷啦,它需要你,真情流露,又把你的真情,剪成连续剧。
你以为自己,在看舞台,其实是在看,人性被赛制逼出来的微表情。
大湾仔组的狠劲是真的呢,但是他们的逆袭弧度,也恰好踩中了观众最想看的节奏。
所以下次投票前,我会先问自己:我到底在给什么鼓掌?是哥哥们的实力,还是节目组递给我的那把“热血逆袭”的剧本?
来源:子夜观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