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连续21年上春晚,被称为春晚台柱子,为啥后来不上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30 21:08 3

摘要:各位看官在阅读此文之前,诚邀您辛苦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青松

编辑/青松

“要是观众还肯给我机会,我愿意把命都搭上这张老脸!”

每当赵本山在接受采访时说出这句掏心窝的话,无数观众为他的敬业和坚持动容。可让人遗憾的是,这位曾连续21年霸占春晚舞台的“小品王”,却在巅峰时期悄然退出了春节联欢晚会的光环中心。

大家疑惑不解,被誉为“春晚底色”的赵本山,真的只是因为年龄和健康问题选择离开吗?事实的背后,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感叹娱乐圈风云变幻的无常。

一、一登场就惊艳四座——赵本山的传奇时刻

“三十年后再追忆,还是那位东北汉子让全国笑得最畅快。”

在众多网友的春晚回忆帖中,赵本山几乎就是无法绕开的名字。从初登央视舞台到连年奉献经典小品,《卖拐》《心病》《功夫》等佳作陪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新春时刻。

其实,一切都源于那位伯乐——相声名家姜昆。正是姜昆慧眼识珠,将在民间艺术团摸爬滚打的赵本山推荐上了央视平台。

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年春晚都有他压轴出场,成为观众心中的“保底笑点”。

赵本山的火爆远超同期“春晚钉子户”,别人还担心观众审美疲劳,他却年年被奉为座上宾,只要赵本山在,观众就觉得年味儿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大红大紫的小沈阳等弟子,背后也离不开本山老师的提携。从东北走向全国,赵本山不仅造就了自己,也盛开了一片星光。

二、演艺事业全面开花——从小品王到演艺巨擘

不得不承认,春晚给了赵本山腾飞的起点,但他的全面爆发,靠的还是自己的天赋与努力。

第一次春晚风头出尽,第二年就有电视剧导演看中他,邀请担纲主演,一举斩获飞天奖。之后各种戏约接踵而至,连乐坛也沾了份,多才多艺让他成圈内最耀眼的大腕之一。

事业红火时,他还主动反哺家乡,创办“赵本山杯”二人转比赛;组建本山传媒公司,为东北地方文艺和新秀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种能挣钱又讲情义的“东北大汉”,很难让人不喜欢。

可也有人质疑:既然身价上涨,资本加持,本山大叔还会挤破脑袋去春晚“刷脸”吗?没想到现实却并非如此。

2012年,在观众翘首以待的春晚上,赵本山缺席了。“身体原因”成了官方回应,但更令人玩味的是,他却零片酬赶去江苏卫视亮相,与徒弟们表演《有钱了》,又是钻桌子又是搞体力活。如此敬业,让不少人打破了对他“逐利”的刻板印象。

三、春晚变了,赵本山没变——理念冲突致转身

细细盘查赵本山告别春晚的这几年,其实主因并不是所谓年老体衰,而是舞台背后的掌舵者发生了变化。

2012年春晚总导演由哈文接棒,她锐意创新,誓让春晚“国际范”“正能量满满”。全新的节目审查理念下,小品剧本遭遇前所未有的刁难——删改、审核、拒稿成了常态。

赵本山一直想做个接地气的“逗乐匠”,主打东北幽默、讽刺现实。但哈文更倾向于教育意义,讲“价值导向”,希望春节夜的每个节目都寓教于乐。这两套理念明显水火不容。

其结果就是,赵本山的剧本屡次不过关,两人合作渐行渐远。哈文并不认为春晚能否成功取决于某一个明星,即使是“收视保障”的赵本山,也得适应新要求。2013年之后,赵本山干脆官宣退出——结局虽有外在解释,却掩盖不了幕后理念之争。

自此赵本山将重心移向影视及地方台,有了深厚的积累,即便不在春晚,他依然是娱乐圈里无人能替的“大师傅”。

当然,年龄终究也是一方面,春晚高强度排练与创作,对年逾六旬的他,确实也成了挑战。最近几年,68岁的他早已退居幕后,徒弟们活跃镜头前,小沈阳依然光芒不减,还与妻子沈春阳频频开演唱会。赵本山当年眼光毒辣,如今细水长流。

结语:春晚少了赵本山,观众缺了一份年味

不可否认,赵本山给中国春晚留下了太多难忘的瞬间。有人说“年味最浓的时候,是赵本山出场的时候”,他突然离开,不仅让观众不舍,更让大家开始思考,时代和舞台的更迭让多少经典人物转身消失?

今天,我们回望赵本山春晚谢幕背后的故事,也许该感谢舞台改革的勇气,也应怀念那个每年大年三十,带着一屋子欢笑的本山大叔。如果你心里也舍不得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你觉得春晚还需要“赵本山式”的幽默吗?往年的那些经典小品,又有哪些让你百看不厌?

一起聊聊你记忆中的春晚,那些属于赵本山的黄金年代!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

来源:人間观察哨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