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人民日报撰文致敬英雄:想起他们,我就心发烫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30 15:37 1

摘要:8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青年演员杨洋的文章《想起他们,我就心发烫》。这位备受关注的演员没有谈论演艺圈,而是用真挚笔触回顾了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对自己成长的深刻影响,展现了他的精神世界。

荧幕上的战火硝烟,照亮了一位演员的成长之路。今日,青年演员杨洋在《人民日报》发表深情文章,揭开了他荧幕背后的精神底色。

8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青年演员杨洋的文章《想起他们,我就心发烫》。这位备受关注的演员没有谈论演艺圈,而是用真挚笔触回顾了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对自己成长的深刻影响,展现了他的精神世界。

在文章中透露,他对英雄的向往早在童年时期就已经萌芽,他回忆小时候最爱看《铁道游击队》,游击队员为保护乡亲敢与日寇拼命的形象,让他暗下决心:“将来也要做英雄”。

考入军艺后,一次偶然观看《亮剑》的经历让他对英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中描述,李云龙面对日寇精锐重重包围却毫无畏缩的形象,让课本里革命先烈的形象一下子“立在了眼前”。

杨洋还提到《闯关东》说:“发现英雄不仅在战场上,也在生活中”。

他用细腻笔触描绘了朱家人面对天灾战乱永不低头的坚韧,以及文他娘“人不在家,门是锁不住的”朴素善良哲学。这种对英雄多元化的理解,展现了他的观察深度。

在谍战剧《悬崖》中,杨洋看到了另一种英雄主义——那些“行走在刀尖上”的隐秘战士。

他指出,周乙和顾秋妍这类角色,“外表看着不动声色,内里却热血滚烫”,是真正的“孤勇者”。这种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敏锐把握,或许正是他作为演员的专业素养的体现。

杨洋在文中透露,这些英雄形象不仅影响了他的价值观,也直接指引了他的职业选择。他坦言:“做他们那样的人’的种子早就在心里发了芽”,即便离开部队,“身上那股劲也没散”。

这种精神传承在他的事业中深刻体现——从《建党伟业》到《特战荣耀》,英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他的演艺事业。

文章结尾,杨洋提出了对英雄主义的解读:“和平年代里,我们不必再像当年先烈那样赴汤蹈火,可照样能像他们那样往前冲”。

他认为,抗战剧之所以持续吸引观众,是因为人们需要“借那些画面和故事,把心里那股子劲提起来,为了装在心里要护的人、要守的事”,展现了他作为公众人物的思考深度。

杨洋在文字中传递了一种信念:烽烟会散,故事会老,可英雄精神一直都在。这篇文章引发的共鸣或许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需要一座英雄丰碑——不是在遥远别处,而是在日常生活的坚守中。

来源:朴实日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