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她回老家,得跟姐妹挤在一张小床上,连个放书包的地方都难找;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奖励的120平宅基地上,三层半的小楼正一点点盖起来,一楼已经完工,马上就要浇二楼的顶。更让人激动的是,这房子用料直接拉满,钢筋比手指还粗,混凝土好到连老工人都忍不住咋舌,在村里妥妥
谁能想到,现在全网最让人放不下的工地,不在大城市的CBD,而是广东湛江一个小村子里?主角不是地产大亨,而是14岁就拿奥运金牌的全红婵。
以前她回老家,得跟姐妹挤在一张小床上,连个放书包的地方都难找;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奖励的120平宅基地上,三层半的小楼正一点点盖起来,一楼已经完工,马上就要浇二楼的顶。更让人激动的是,这房子用料直接拉满,钢筋比手指还粗,混凝土好到连老工人都忍不住咋舌,在村里妥妥是“最顶尖”的级别。
最有意思的是,全红婵本人还在跳水队训练,没空管老家的事,网友们已经自己凑成“监工团”,天天扛着无人机在工地上空转圈,恨不得自己上手扛水泥催进度。这房子到底为啥这么受关注?里面藏着多少让人又哭又笑的细节?咱们一点点说。
从借住大伯家到120平宅基地!全红婵的“专属闺房”,等了整整5年
全红婵家的房子,藏着太多“翻身”的故事。在她没拿奥运冠军之前,一家人挤在大伯家的老房子里,夏天漏雨、冬天透风是常有的事。她每次从跳水队回老家,都得跟姐姐妹妹挤在一张1.5米的小床上,三个小姑娘蜷着身子,连翻身都得互相让着。
直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14岁的她一跳就出了名,拿了10米台冠军,村里才特意奖励了一块120平方米的宅基地,就在迈合村最显眼的位置,出门就能看见村口的凤凰树。她爸妈当时拿着宅基地证,手都在抖,嘴里不停念叨“婵宝终于有自己的房间了”。
现在这120平的地儿,已经起了一层高的墙。从施工队发的视频能看到,一楼的窗户留得特别大,采光十足,爸妈早就跟工人商量好了,要给全红婵留一间朝南的卧室,“让她训练完回家,能晒着太阳休息”。以前挤一张床的日子,终于要过去了
要说这房子最让人震惊的,还是用料,在村里直接“成了标杆”,邻居路过都得停下多看两眼。
先看地基,一般农村自建房的地基,也就挖1米深,用点普通水泥;全红婵家的地基,挖了足足2米,底下还铺了一层厚厚的碎石,工人说“就算地震来了,这地基也稳得很”。再看钢筋,咱们平时见的钢筋也就筷子粗,她家的钢筋比成年人的大拇指还粗,密密麻麻地扎在墙里,间距不到10厘米,像给房子穿了件“铁盔甲”。
最夸张的是混凝土,施工队用的标号是C35——可能有人听不懂,简单说,普通农村房子用C25就够了,C35一般是盖商场、学校才用的。有个干了20年的老工人,拿着混凝土试块说“我这辈子在村里盖房,从没见过用这么好的料,这房子住一百年都没问题”。
而且施工用的还是铝模,不是常见的木模。铝模拆了之后墙面特别平整,不用再抹灰,工人说“省了功夫还好看,就是成本比木模贵一半”。为啥这么舍得?她爸爸跟工人说“婵宝拿冠军不容易,这房子是给她留的根,不能马虎。
从房子开建那天起,村里上空就多了不少无人机。有住在邻村的网友,每天下午都飞过来拍进度,然后把视频发在网上,配文“婵宝家二楼啥时候浇顶?在线等,挺急的”。评论区更热闹,有人说“我要是在湛江,现在就去工地帮忙扛水泥”,还有人催施工队“能不能加个班?月底想看到二楼起来”。
最逗的是,有个网友特意建了个“全红婵新家进度群”,每天更新施工动态:“8月25日,一楼窗户装好了”“8月27日,二楼钢筋扎完了”“8月29日,准备浇混凝土了”。群里有200多个人,天天讨论“婵宝的房间该刷什么颜色”“院子里要不要种棵果树”,比房主还上心。
网友忙着“监工”,全红婵的爸爸也没闲着,每天早上7点,他准会骑着电动车去工地,手里要么拎着一兜矿泉水,要么扛着一个大西瓜,有时候还会带一锅刚熬好的绿豆汤。
工人也特别实在,本来按进度,一楼10天就能盖完,他们足足干了15天,不是偷懒,是每道工序都慢下来检查。比如砌墙,每块砖都要对齐,灰缝不能超过1厘米;铺地砖的时候,拿水平仪反复量,确保没有一点倾斜。工人说“老板人好,我们干活也得对得起这份心意,不能糊弄”。
全红婵家的新房火了,连带着迈合村也成了“网红打卡地”。
现在正是暑假,每天都有旅游大巴停在村口,下来一群家长带着孩子,直奔全红婵家的方向。走到她家老房子门口,那棵几十年的凤凰树下,全是拍照的人,有的举着手机拍树,有的对着老房子门口的对联拍,还有的让孩子站在门口,教他们说“要像全红婵姐姐一样努力”。
村里以前的小吃一条街,虽然不如最火的时候热闹,但还留着几个摊子:有卖湛江特产海虾干的,有卖解暑的凉粉的,还有卖印着“全红婵加油”的钥匙扣的。全红婵的爷爷,每天吃完早饭就拄着拐杖在村里逛,走到摊子前,摊主都会递上一碗凉粉,“老爷子,尝尝,不要钱”。他有时候也会跟游客聊两句,说“婵宝要是知道这么多人来,肯定会开心
不过房子盖得这么好,也有人说闲话。有网友在评论区说“不就是个冠军吗?盖这么好的房子,是不是太张扬了”,还有人说“村里奖励宅基地,会不会有特殊待遇”。
但更多人站出来反驳:“全红婵14岁就拿奥运金牌,每天练跳水练到手上全是茧子,她爸妈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盖房子,怎么就张扬了?”“村里奖励宅基地,是因为她给家乡争光了,这是她应得的”。
其实仔细想想,这房子不是“张扬”,是“踏实”。她以前挤在大伯家,连个自己的房间都没有;现在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人住上好用料的房子,这是最实在的“翻身”。就像有个网友说的“她拿冠军靠的是一跳一跳练出来的,房子也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没什么好说的”。
这房子不是“豪宅”,是全红婵用汗水换来的“根”
等再过几个月,房子盖好了,全红婵训练完回家,推开朝南的窗户,能看见村口的凤凰树,能拥有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房间,那时候,她应该会笑着说“终于不用挤床了”。而我们这些“云监工”,大概也会跟着开心,因为我们知道,这房子里的每一根钢筋、每一块砖,都藏着“努力就会有回报”的道理。
最后想说,不用羡慕这房子多好,更该记住的是,全红婵在跳台上的每一次翻腾,和她爸妈在工地上的每一次凝望,那才是这栋房子最珍贵的“地基”。
关注我:每天更新娱乐视频,分享生活中的乐趣故事,谢谢观看
来源:设计本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