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票房超去年!百亿市场里展露“青岛力量”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0 17:06 2

摘要:截至8月30日15时30分,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含预售)已超2024年暑期档票房成绩,达到117.64亿元。《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分列前三位。

【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8月30日讯】

2025年暑假档临近尾声,又有一批电影作品给观众带来了别样的体验。

截至8月30日15时30分,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含预售)已超2024年暑期档票房成绩,达到117.64亿元。《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分列前三位。

猫眼娱乐市场分析师赖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暑期档不同类型题材的影片在观影画像上体现了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如《戏台》带动了更多年长的新用户走进影院观影,而年轻观众对于《罗小黑战记2》这样的内容则更感兴趣。受众的观影差异体现也给创作者们带来了启示,未来的电影市场有望朝着更加精细化、差异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未来,《731》《刺杀小说家2》等影片即将上映,也有望将暑期的热度进一步延续下去。

在暑期电影市场中,来自青岛的力量清晰可见。

凭借28亿元累计票房领跑暑期档的《南京照相馆》,其联合出品方中就有青岛伊乐影业的身影;

青岛同睿信投资合伙企业成为电影《东极岛》的联合出品方;

青岛籍电影人、追光动画总裁于洲携《长安三万里》原班人马打造的《聊斋:兰若寺》也在这个暑假和观众见面……

对观众而言,青岛就像一个熟悉的老朋友,在春节档、暑期档等重要节点,以“青岛出品”带来一场又一场优质的视听体验。

如今,青岛正着力打造“电影之都”的城市IP,让产业链向更多业态延展。光影之间,这座城市还在酝酿更多精彩。

1、入局“造蛋糕”

电影,已经成为青岛深入人心的一张城市名片。

从《流浪地球》到《封神》,一部部家喻户晓的作品从青岛走向银幕,“刷新”着票房成绩,也“刷新”了青岛在电影产业中的存在感。

今年4月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更让青岛再次走进全国电影观众的视野当中,城市的电影特色更加鲜明。

而支撑起这份“知名度”的,是城市日复一日在相关产业上的投入,以及和制作团队的双向奔赴。

青岛东方影都为代表的影视力量拥有先进的制作能力,在东方影都占地17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里,有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和32个置景车间,还配建有国际一流的室外水池和室内恒温水棚,叠加虚拟拍摄、动作捕捉等尖端技术,为一个又一个“电影梦”的实现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以“电影+”为核心,城市的影视成果不断积累,截至今年4月,青岛已集聚影视相关企业1500余家,摄制完成优质影视作品300余部,总票房近400亿元。

在获得高票房的同时,“青岛拍摄”“青岛出品”的影片也凭借质量破圈,屡屡斩获金鸡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

以今年的华表奖为例,在青拍摄的《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万里归途》荣膺“优秀故事片奖”,三次来青岛东方影都拍摄《流浪地球》系列的郭帆荣膺“优秀导演奖”,乌尔善凭借《封神第一部》实现了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三大奖项大满贯,《独行月球》喜获“优秀青年电影创作奖”。

今年4月,《流浪地球3》在青岛开机,相关词条在多个社交平台登上热搜;日前,贾玲导演的第三部电影作品《转念花开》在青岛杀青,一批又一批制作精良、诚意满载的影片正在路上。不难看出,面对广阔的电影市场,与其说青岛要进场“分蛋糕”,不如说是积极入局,和众多从业者一道,将蛋糕继续做大。

2、从“青岛摄制”到“青岛出品”

在与电影结缘之初,青岛只是作为取景地参与拍摄,将城市的景色融入影片。后来,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强大的技术力量加入,让青岛在提供拍摄场景的同时,希娜魔夫、灵山科技等企业还凭借过硬的能力为众多大片的后期制作提供支持。

到现在,青岛正更深入地参与到电影制作、出品和发行等各个环节,通过今年4月发布的《青岛市支持电影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就能看出青岛布局电影产业全链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决心。

在《青岛市支持电影经济发展若干政策》中,青岛提出做强电影出品,支持优秀电影创作生产,对新获得国家电影专项资金支持的电影作品,按中央、省不同级别,分档给予每部不超过2000万元的扶持;做精发行放映,支持培育电影发行机构,按电影作品发行规模,分档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更多企业成为电影的出品方和发行方,意味着在影片拍摄之外,青岛具备更强大向外输出的能力。实际上,一批又一批的青岛企业,用实际行动交上了发展“答卷”。

在今年的暑期档,《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猫和老鼠:星盘奇缘》等影片都有青岛企业参与出品。向前追溯,海发影视也是《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联合出品方,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管理有限公司出现在《超能一家人》出品方行列。

聚焦精品赛道,玖十古(青岛)文化出品的《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凭借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在2024金鸡奖上获得“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中创聚合影视出品的《永安镇故事集》入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东京电影节、釜山电影节等重要影展,展现“青岛出品”的品质实力。

从取景地,到制作地,再到“出品”地,城市日渐齐全的产业链条,让青岛的电影产业完成了一步又一步的跃迁。

3、瞄准“二次消费”,青岛的“影视+”

随着消费业态的演变,供给日益多元,电影所发挥出的驱动力也不再仅限于影片本身,周边、文旅等更多衍生产业走到了大众面前。

《南京照相馆》核心拍摄地上海影视乐园,暑期工作日单日客流近三千人次,周末翻番至超六千人次。

随着《浪浪山小妖怪》以14亿票房,登顶国产2D动画票房榜首位,这一动画IP的周边销量也随之走高。“问童子”官方旗舰店显示,两档不同价位的浪浪山小妖怪毛绒娃娃,销量分别达到了1万+,相关盲盒也同样供不应求。

为了延续影片所带来的感动,在现实中“复刻”那一份难忘的体验,更多观众愿意在走出电影院后进行二次消费,与之相关的市场也就更加广阔。

把握电影结束后的“下半场”,青岛一方面支持电影版权应用和衍生开发,对授权电影作品进行文创产品开发并投入市场销售的电影版权方给予扶持,另一方面,青岛也在积极培育文旅业态,对实景搭建具有拍摄和旅游开发价值的电影IP文化旅游项目,分档给予最高800万元扶持。

《当我飞奔向你》同款打卡点“孤独的树”

目前,青岛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尝试,积攒起人气的同时,也对城市的消费起到正向驱动作用。

青岛推出不同特色的“跟着电影去旅游”主题线路,将知名影视作品中的场景与历史城区、小麦岛等精华景点相串联。让游客寻找《送你一朵小红花》《抓娃娃》等影片中的经典场景。

东方影都推出“片场之旅”系列研学产品,游客可以走进《流浪地球2》拍摄地——东方影都占地10000平方米的1号摄影棚,参观影片的拍摄器材,还可以在这里吊威亚、看道具展、体验特效道具制作过程,截至今年4月,已有近百批次、两万余名学生参与活动。

图片来源: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

2025年暑期,把握《聊斋:兰若寺》的热度,放大本土文化,崂山风景区上新专属游览路线和票根优惠,为崂山再次吸纳一波人气。

以一部电影,衍生出多种精彩。青岛在影视产业上下游布局深耕,以更为多元的业态,擦亮“电影之都”的金色招牌。

来源:蓝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