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月院线又见国产犯罪悬疑片。与《烈日灼心》、《暴雪将至》不同的是,这部李霄峰导演的新作取了个安宁的片名——《风平浪静》。
文 / 洁怡
编 / 粒粒
本月院线又见国产犯罪悬疑片。与《烈日灼心》、《暴雪将至》不同的是,这部李霄峰导演的新作取了个安宁的片名——《风平浪静》。
题为《风平浪静》,故事却是暗流涌动,上映不久,毁誉参半。
原本以为这部犯罪片会充满悬疑,但没想到导演在开头差不多把真相交代完了,剩下的就是人物之间的纠葛。
两个家庭,高三优等生,官二代,保送,杀人,命运。
高考前夕的李唐与宋浩
《风平浪静》讲述了发生在十五年前西园的一个小故事,高三优等生宋浩因成绩优异而获得保送的资格,但没想到保送资格最后落入好朋友李唐的手里,宋浩父亲宋建飞是建委的,而李唐父亲是副市长。
宋浩的父亲宋建飞
宋家父子在找李副市长讨说法的过程中,宋浩误入万有良家并捅伤了万有良,宋建飞为保护儿子,又加了一刀。
最后,作为杀人犯的宋浩离开了西园,开始了十五年的压抑人生。母亲离世,他重回西园,由此揭开了无尽的纠葛与罪恶。
巨浪滚滚
对电影进行精神分析研究的克里斯汀·麦茨曾指出,电影的实质是满足观众的欲望,影片中故事和结构反映的就是观众的下意识结构。
受到观众欢迎的电影往往是触及了观众内心潜在的欲望,虚构的故事映射了人的现实生活,而观众的愿望与欲望在观影过程中得到满足。
尽管这些满足只是想象的、暂时的,但它至少能让观众从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中抽离出来,沉浸在短暂而愉悦的满足中。
《风平浪静》大抵是这样的影片,宋浩因为权贵而被取消保送资格,原因冠冕堂皇,不公平的痕迹被掩饰地一干二净。
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正因此如此,这个点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影片结尾,恶人全都落网了,所有的暗流涌动归为风平浪静,这也满足了观众“恶人被惩,善良万岁”的愿望。
长大后的李唐
如果我们抛开电影中的邪与恶,会发现人物大多都是被命运推着走的,宋浩因被取消保送资格,人生由此改写;宋建飞因儿子杀人,工作和家庭都不再是从前的模样;李唐因得到了保送资格且亲眼目睹了一桩杀人案,手头上的筹码多了许多;潘晓霜因嫁了杀人犯,期待的美好爱情破灭......
美好爱情破灭的潘晓霜
一个保送资格的取消“蝴蝶效应”般改变了这么多人的人生轨迹,想要逃离,最后却是陷得更深。
《风平浪静》的导演李霄峰曾说:“每个人都在时代中被裹挟着往前跑了。是时候停下来看一看,我们做了怎样的选择。”
导演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不是为了表现世界的残酷与不公,而是想表达一个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在悲剧命运降临时,是该随波逐流,还是坚守内心?
人生大概就是如此吧,我们都是风浪里的蝼蚁,被风浪推着前进,即使不想前进,也很难停止和退出,虽偶有风平浪静之时,那也只不过是汹涌澎湃的前奏或尾声。
涛声依旧
影片中演员的演技值得称赞。章宇把宋浩的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压抑中又带有似乎是天生的木讷和寡言少语。
宋佳饰演的潘晓霜,把女追男的主动、热情全都展现出来了,人物洒脱大方的性格一以贯之。
“火锅戏”中,潘晓霜娇羞的提问、红色的大衣、奔放的唱歌很符合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宋浩躲闪的眼神、不自然的小动作、想走又不想走的犹豫把他内心细腻的情感都演绎出来了。
宋佳很适合饰演为爱牺牲、敢爱敢恨的女性。
影片的主题和演员的演技是很好的,编剧却让人无奈。
前半部分表现杀人案件与人物关系,情节十分紧凑。瓢泼大雨和暗哑的色调将紧张压抑的情绪渲染到极点。
当少年宋浩从案发现场走过,闪烁的警灯照在他惊恐的脸上,忽明忽暗的光线已经预示了他逃离的决定。
可惜的是,宋浩离开西园后,整个情节变得松垮,以人物纠葛为主的后半部分显得没有分量,似乎表现了人物纠葛,但又没有表现透,有点隔靴搔痒。
万小宁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物纠葛点,但是只出现了两三次,人物纠葛戛然而止,甚至结束得有点莫名其妙。
万小宁与宋浩
故事情节看起来是清晰的,同时也留下很多令人费解的地方,每个人的人物动机都断了层,潘晓霜为什么喜欢上宋浩,还迷恋了15年,最后死心塌地地爱着他,难道仅仅是因为台风天里宋浩上身赤膊?获得保送资格的李唐为什么变成了土地交易户?他为什么要拆掉当年的老房子?李唐为什么要用宋浩的车撞死万小宁?宋浩为什么要跳下海里游泳?李唐为什么要害宋浩?
所有的这些影片都没有交代,只能靠观众主观去推测。
最后的结尾也是有点匪夷所思,宋浩自杀再杀父,最后打出个字幕表明恶人受到了惩罚。
结尾来得太突然,逻辑显然跟不上前面大量的铺垫,好像是到时间必须给个交待了,匆匆作结,一种迫不得已的“风平浪静”。
片尾曲反而更像是一个合理的结尾,章宇用闽南语演唱的同名片尾曲,像是对潘晓霜的一个回应。
因为在潘晓霜向宋浩表白的那天晚上,同样唱了一首闽南语的歌曲——《爱情恰恰》,这是她向宋浩表达自己十五年的爱,而片尾曲《风平浪静》仿佛是宋浩在海风中向潘晓霜诉说十五年中的坎坷和风浪。
来源:网络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