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这部剧有尺度、有深度,如果抗战剧都这么拍,何愁没有观众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30 15:17 2

摘要:从《六姊妹》《北上》到最近的《我们的河山》《生万物》,央妈一次次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眼光。

央视出品,必是精品,这句话已经被无数次印证。

从《六姊妹》《北上》到最近的《我们的河山》《生万物》,央妈一次次用作品证明了自己的眼光。

而接档《生万物》的抗战剧《归队》,同样延续了央妈的高标准,开播后迅速抓住观众眼球。

这剧不靠流量明星,就凭着扎实的剧情和演员们炸裂的演技,让无数观众熬夜追剧。

在小编看来,这剧无论是尺度还是深度,都足够吸引人,如果战争剧都这么拍,还愁没观众吗?

《归队》讲述了1938年东北抗联最艰难时期,一支小队因敌众我寡被日军打散后的“归队”之旅。

故事以胡军饰演的排长“老山东”为核心,展现了抗联战士在“断粮、断援、断联络”的三重绝境中生存与抗争的经历。

这剧最大的尺度,就是毫不留情地揭开了战争的残酷面纱。

比如胡军饰演的排长老山东,为了生存,竟然在马粪里翻找未消化的玉米塞进嘴里。

这个镜头看得观众头皮发麻,直呼“代入感太强”,当年的抗战英雄就是这么过来的。

剧中有一个细节:全排十多名战士分食一个饼子,每人只揪一点渣渣,分了一圈后饼子还剩下大半。

这种极端情境下的细节处理,比任何宏大多口号都更能体现人物面临的巨大困境。

还有李乃文饰演的汤德远,被抓走严刑拷打,遭受烙铁烫身,隔着屏幕都让人感到疼痛。

对比那些“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的抗战神剧,《归队》简直是降维打击。

它没有夸张的英雄光环,只有真实的人性挣扎。

抗联战士们在山林里饿到啃树皮、挖草根,在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

这些细节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当年抗联战士的艰难处境。

剧中人物不是非黑即白的符号,而是有着复杂人性的个体。

比如汤德远,这个角色经历了从动摇到坚定的心路历程。

他一度因为家庭羁绊和命运捉弄,投靠汉奸做起买卖,但最终在老山东的感召下重新归队。

李乃文通过细腻的表演,将汤德远的内心挣扎和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在战争中的迷茫与觉醒。

还有倪大红饰演的老驴子,这个普通农民在战争中失去了儿子,生活的苦难压得他喘不过气。

倪大红把老驴子的麻木、绝望、愤怒和最后的觉醒都演绎得入木三分。

这种对人性多面性的刻画,让《归队》的深度远超同类剧。

多线叙事也是该剧一大亮点,将不同空间、不同境遇的人物串联起来,拓展了剧情的空间维度。

从东北大森林到淘金沟、劳工营、山寨、松林镇,展现了日军侵略下不同的社会侧面。

与某些抗日神剧相比,《归队》没有夸张的剧情和超乎常人的英雄,只有一个个真实可信的人物,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的人性光辉。

二、戏骨飙戏

说完了剧情,不得不提的是这部剧的演员们。

《归队》汇聚了老中青三代实力派演员,每个人都贡献了精湛的演技。

第一位,胡军

胡军这次为了饰演老山东,简直拼了。

他进组前减重37斤,从《北上》里190多斤的船老大变成了150多斤的抗联战士,颧骨凸起,眼神里全是沧桑和坚毅。

剧中有一场戏,老山东带着队员们在山林里迷路,饿到不行,他掰开动物粪便寻找未消化的食物。

没有一句台词,却把绝境中求生的战士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心酸又震撼。

胡军的演技不仅体现在身体的变化上,更在细节的处理。

在爆炸前叮嘱大家去八棵松刻下名字的场景,那种视死如归的担当,让人肃然起敬。

他让人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硬汉。

第二位,李乃文

李乃文饰演的汤德远,是一个内心戏极其丰富的角色。

预告中,他像是被伪军严刑逼供,铁链勒进肩胛骨,烙铁烫在胸口,疼得牙都咬碎了却始终不吐露抗联的藏身处。

李乃文通过青筋暴起的脖子、颤抖的身体和坚定的眼神,把汤德远的坚韧和不屈展现得让人揪心。

而当他归队后,与老山东重逢时,眼中的愧疚和对战友的思念,以及重新战斗的坚定

这些眼神和肢体语言李乃文演的太出色了。

他把汤德远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成长历程演绎得非常真实,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

第三位,林永健

林永健这次在《归队》中饰演伪军团长肖铁林。

这个角色和他在《生万物》里的农民形象完全不同,堪称“剧抛式”演技。

肖铁林表面上对日军谄媚,给日军递烟时腰弯成虾米的样子,每个动作都精准得像拿尺子量过。

林永健通过微表情和小动作,将肖铁林的内心世界展现得十分丰富。

比如他在和汤德远对话时,眼神里时而闪过狡黠,时而流露出无奈,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复杂人物。

第四位,倪大红

倪大红饰演的老驴子,虽然戏份不算多,但每一场都让人印象深刻。

他把老驴子觉醒过程的转变演绎得非常自然。

坐在山坡上等待的那场戏,插着袖子,眼神发直,听到呼喊时身体紧绷、眼睛聚焦。

从不敢相信到惊讶,再到发现三个儿子只回来一个时的绝望,每个细节都充满了感染力。

倪大红的演技从来不是靠夸张的动作,而是通过一个眼神、一次停顿、一丝颤抖来传递情感。

他让老驴子这个角色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也让观众看到了战争对普通人的伤害。

结语

《归队》的成功,证明了抗战剧不需要流量明星,不需要浮夸的剧情,只需要真实的故事和扎实的演技,就能打动观众。

胡军、李乃文、林永健、倪大红等演员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演技派”。

而剧中大胆的尺度和深刻的主题,更是让观众看到了抗战剧的另一种可能。

如果所有抗战剧都能像《归队》这样拍,何愁没有观众?

希望这部剧能成为标杆,让更多的抗战剧回归真实,致敬历史。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归队》

来源:古木之的草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