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归队》这两天刚刚开播!作为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的剧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创作的电视剧,一经开播便热度持续攀升,剧中那群有血有肉的抗联战士群像,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 。
《归队》这两天刚刚开播!作为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的剧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创作的电视剧,一经开播便热度持续攀升,剧中那群有血有肉的抗联战士群像,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 。
《归队》以东北抗联十四年艰苦抗战历程作为宏大背景,将镜头聚焦于一支抗联小队。
在经历惨烈战役后,他们与大部队、党组织不幸失联,在日军的层层围追堵截下,队员们纷纷失散。
故事围绕着从胡军饰演的排长鲁长山到李乃文饰演的小队成员汤德远、任彬饰演的高云虎、陈靖可饰演的田小贵、宋家腾饰演的万福庆、袁姗姗饰演的兰花儿等人的 “归队” 过程徐徐展开。
彼时,日伪军警对抗联展开疯狂围剿,在与外界失联的极端情境下,从枪林弹雨中幸存的抗联成员各自蛰伏,向着约定好的联络点艰难会合。
与不少抗日题材剧集不同,《归队》并未走宏大叙事的路线,而是另辟蹊径,以几位抗联成员各自 “归队” 为线索,多线并行。
通过讲述日军归屯并户、强抓壮丁等背景下小队成员的不同遭遇,从细微切口展现当时的社会情境,以及抗联小队在如此艰难处境下从未放弃的信仰与信念,将抗联精神具象化地呈现出来,真实再现了抗联战士在极端环境中的坚守 。
从叙事风格来看,《归队》的笔触既不压抑沉闷,也不刻意煽情。剧集开篇,诸多细节便展现出抗联小队的无私无畏。
在日军的围剿下,抗联小队的干粮仅剩下半块贴饼,面对这般窘迫,排长鲁长山依旧以乐观心态鼓励战友。
更令人动容的是,在众人饥肠辘辘时,贴饼在小队成员手中传递一圈后,回到鲁长山手中时还剩大半,每个人都只取一小块,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这样温暖又震撼的细节在剧中还有很多 。
作为一部群像戏,《归队》如实描绘出人性的多面与复杂。
从已播出的剧集内容可知,排长鲁长山流落山林时,偶遇以挖参为生的参帮,在参帮老把头的帮助下,知悉走出密林的方法。
通过鲁长山的这段经历,不仅塑造出一个有勇有谋的抗联战士形象,还借他的视角,让观众得以窥见参帮的跑山生活。
围绕 “夺参” 风波,更是用寥寥数笔描绘出参帮内部的波谲云诡,为全剧增添不少戏剧性。
与此同时,在鲁长山被困密林之际,汤德远、万福庆在逃脱过程中被抓入日军的劳工营,亲身经历日军对中国青壮年的剥削与压迫。
而高云虎则被卷入另一桩金矿上的阴谋,此时他面临的敌人,除了日军,还有利欲熏心的汉奸。
在多线叙述过程中,《归队》巧妙地借助抗联成员的经历,从不同侧面勾勒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也从小队成员及周围人的人生经历中,映射出那个年代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
各种线索最终收束于一处,既展现出抗联战士的英勇无畏,也刻画了百姓与抗联战士间的守望相助。
剧中,除了抗联小队成员,众多配角同样形象鲜明、有血有肉。
以蒋欣饰演的酒馆老板大阔枝为例,她明面上与松林镇的三教九流交好,有着见风使舵的生存智慧,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选择主动救助抗联战士,将酒馆作为高云虎的藏身之所。
剧中既有感人至深的亲情、坚如磐石的战友情,也有普通百姓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
同时,剧集也刻画了一些具有人性灰度的人物,比如落草为寇的葱山小白马,他虽在日军逼迫下于深山中打家劫舍,可即便在 “抢参” 后,也不忘给鲁长山留下一点干粮,从他身上,能看到 “盗亦有道” 的侠气。
诚如导演臧溪川所说,《归队》不单单是一部剧,更是献给黑土地和那段血火岁月的一首信念史诗。
创作团队希望展现战争这张巨网下,真实的人如何在恐惧中生出勇气,在迷茫中找到坚定,在绝望里点燃希望,这些人性的复杂切面,正是这部剧最动人之处。
《归队》描绘的是乱世中的众生相,有人为自保向日军卑躬屈膝,有人视人命如草芥,将人视作换取金钱的 “肉饼”,但也有人宁死不屈,誓死抗战 。
为了生存,抗联成员在山林间吃野草、用雪搓松子果腹等细节,都让发生在东北的这个故事更具说服力。
白山黑水间,“归队” 之路困难重重,抗联小队的成员们注定要历经无数艰难险阻。
可以预见,抗联小队的目的地松林镇必然不会风平浪静,在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抗联成员能否如期 “归队”,在八棵松上刻下自己的号子,强烈勾起了观众的追剧热情。
《归队》凭借其独特的叙事、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对历史的尊重与还原,为观众呈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东北抗联战士的伟大精神,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
刨根问底儿刨个稀烂,这里是狠起来连自己都敢锄的影视小锄头,圆小锄带你追热剧,点赞加关注,追剧不迷路,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荧屏故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