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人就很纳闷,像张天阳这般颜值演技都不落下风、在演艺圈宛如中流砥柱般的演员,为什么37岁迄今仍没大火?
在演艺圈,火不火是门玄学,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许多人就很纳闷,像张天阳这般颜值演技都不落下风、在演艺圈宛如中流砥柱般的演员,为什么37岁迄今仍没大火?
也许,看最近他在《生万物》里表现就可见一斑了。
饰演费文典,张天阳难得的“出圈”了一把,只是可惜谩骂与争议相较于溢美之词更有存在感。
“费文典”的确“难辞其咎”,被骂“跑男”“嫂宝男”“费物典心渣”“败家子”也不容狡辩。
虽然不太明显,但费文典起初的所作所为的确不时让人想起“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名言警句”。
起码在处理感情上,他的优柔寡断和拖泥带水着实一言难尽。
作为费家的好大儿,唯一的香火,费文典无疑是香饽饽似的,没有人不爱他,没有人不宠他,没有人不顺着他。
他是妥妥的既得利益者,衣食无忧、养尊处优、他得以脱离了尘埃,远离了俗事,置身于现实之外,而可以地无后顾之忧地装点、夯实自己的理想主义。
从本质上看,费文典就是被宠坏了的好大儿,缺乏担当、少了血性、遇事就躲,他习惯了置身于女人的保护伞下,因为不管是费文氏、还是苏苏,尽管力量微薄,都在心甘情愿地去全力托举他。
费文典毫不犹豫地往前跑,而费家的两个女人气喘吁吁地在他背后追。
现在想想,如果当初前者能多回头看看,而后者能多停下来歇息,也许结果就会不一样,疯女人可能就不复存在,惨死的结局也可能会被改写。
细想,费文典跟后面的悲剧其实是脱不开关系的,他只是隐身了,如果他不是死在前头,那现在针对他的骂声会更大。
很多人都说,费文典成长了,后来他也变成了伟大的革命志士,为理想为国家为革命而牺牲的有志青年,但许多观众依旧还是不能原谅他。
明明悲剧是可以挽回的,费文典是最先意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最先进的一个,众人糊涂唯独他清醒,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于公于私,他都有义务有能力去拯救这两个被封建余孽荼毒的女人。
可是,每次费文典都只是嘴上说说,而行动是丝毫看不见的,观众看到的,只有他一次又一次的“逃跑”。
看得出来,编剧是有意将其“洗白”的——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费文典奔赴于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里,自然无暇顾及儿女情长和家长里短,他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义。
可细品之下,依旧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儿。
尽管都如此烘托费文典的“无私”了,可还是莫名觉得其有“自私”与“精致利己”的一面。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说实话,要不是有“为国牺牲”“死者为大”做背书,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他真有“白眼狼”的趋势,对费家只一味地索取、而几乎看不到付出和奉献,活生生将独守空房的两个女人“吃干抹净”。
费文典这样的伟光正的人设有点难以使人信服。
仿佛他看不到具体的人、看不到具体的生活、看不到具体的苦难,整个人如同空中楼阁,不接地气没烟火气,沉溺于各种宏大叙事的虚假繁荣里。
如此看来,也难怪在《生万物》里张天阳争议不小,其实,他的表演还是尤为可圈可点的,但奈何被角色人设拖了后腿。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张天阳的风评被角色拖累的了。
在2021版《天龙八部》里饰演虚竹,他就被骂上了热搜,纷纷称其过于老成、也显浮夸做作,将虚竹的呆愣演成了像是智商有问题;
张一山版的《鹿鼎记》,饰演康熙的张天阳也备受质疑,他饰演的皇帝,阴柔有余、威严不足,有嘴巴淬了毒的网友还锐评其“比韦小宝还像太监”;
《假日暖洋洋2》里饰演卫琦,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油腻、自大,精准踩中了网友的雷点,使张天阳也被连累成了网友的“炮火”集中对象......
诚然,角色人设逆天的问题难以忽略,但张天阳的演绎其实也瑕疵不小。
事实上,他的演技两极分化一度有点严重,好的时候堪称出神入化,但差的时候确实也很槽多无口。
出道以来,张天阳的演艺资历已有15年,他也是当仁不让的演艺圈劳模。
《我们的河山》里的张治平;
《深潜》里的云弘祈;
《一念关山》里的梧帝杨行远;
《人生之路》里的陈方明;
《星汉灿烂》里的程止;
《且试天下》里的丰苌;
《灿烂的转身》里的史尚飞;
《雪中悍刀行》里的林探花吕钱塘;
《理想之城》里的许峰;
《怒海潜沙&秦岭神树》里的张高原;
《虎啸龙吟》里的辟邪;
《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吴泽;
《锦绣未央》里的拓跋翰;
《新边城浪子》里的白天羽;
《美人无泪》里的多铎......
显然,张天阳的演技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典型,在好作品里,对上老戏骨,他能大放异彩,让人眼前一亮,在烂剧里,遇上烂演技,他就被带偏了,黯然失色。
而且,张天阳的演技舒适区是“大张大合”的略带“疯批感”的角色,而当角色趋于内敛静态,他就显得空洞失神了。
不过,人无完人,这是大多数演员乃至不少好演员都存在的问题,而张天阳依旧能称是一位“演技派”。
更何况,近段时间,他简直如有神助,隐隐有一飞冲天的态势。
从《追风者》偏执又深情的林樵松到《山花烂漫时》纯粹又赤诚的陈四海,张天阳打拼多年,终于要火了。
走到今天这一步,他很是步履维艰。
虽然长相周正,器宇不凡,颇有中式帅哥剑眉星目的俊朗模样,还有几分陈晓、聂远、孙耀威、吴慷仁的影子,但张天阳没有“主角命”。
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没后台没人捧,所以发展初期这么一个“大帅哥”一直在各大剧集里演着好些个不痛不痒的打酱油角色。
最典型的例证是,张天阳参加综艺《演员请就位》的时候,明明演技是其中首屈一指、鹤立鸡群地好,但其被淘汰得不仅是最早也最是惨烈——才“一轮游”就“被强制下线”了。
众所周知,综艺的背后是各种势力的角逐,是各种金钱、流量、名气的拉扯,而对于近乎“小透明”也无“营销之心”的张天阳而言,这无疑很是吃亏。
肉眼可见的,他是其中最低调、最真诚、最不作妖、对表演最有敬畏心的一个,所以张天阳的淘汰活像是“一位老实人被资本所驱逐”的惨剧,所以不少观众对此,倍感痛心和意难平。
而更雪上加霜地刺痛观众的是,一向颜值几乎没有,演技更是宛如虚设,曾被传挤走马丽出演《西虹市首富》的宋芸烨却留了下来,迟迟没有被淘汰。
这显然是再明目张胆不过的暗箱操作。
不过,当事人张天阳却很淡然,说真的,对这些,他早已司空见惯。
他不糊涂,有自己的坚持——不靠花里胡哨的虚了吧唧的毫无根基的“流量”,要靠自己稳扎稳打的硬实力。
“演员的价值在于作品,而不是热搜。”
所以,张天阳的热搜内容清一色的不是角色,就是作品,或者是他的演技,除此之外,你再也不能窥见他别的样子,私生活无处挖掘、绯闻更是毫不沾身,连他也自嘲自己很是“无聊和无趣”。
“我拍完戏回家,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睡觉,看电影。”
张天阳很有自知之明。
“我绝非天才型的演员,对我而言,要想实现真正的开窍或突破,就需要足够多量的积累。”
积少成多,量变能达成质变,这是他的表演信条。
坚持,没天赋也能行,甚至能做得更好。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张天阳把自己硬生生逼成了“拼命三郎”,因为他坚信,每一次演戏都是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沉淀,都是能引爆无数可能的那个催化剂。
宜古宜今,亦正亦邪,既然做不成主角,那就努力做个无可替代的黄金配角。
他是“努力”这个词的具象化。
没戏的时候,张天阳就出门遛弯儿,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和当地人聊天,观察他们走路的状态、穿衣的习惯等,目的是去了解各个地方不同的风土人情,以积累表演素材。
他乐此不疲,前段时间为了角色学习山东话,就大量找山东人聊天唠嗑,而当地百姓的评价几乎都是“不地道”。
不过张天阳不以为意,因为要想把方言说好,关键就得多练敢说,而且不能怕被人笑话。
他堪称“戏痴”。
毕竟没有哪个演员的爱好是“看老年相亲节目”的,也没有哪个演员是借认真琢磨大爷、大妈找对象的条件、想法来了解人性从而深耕表演的。
对于表演,他有一种近乎不带功利的纯粹热爱与执着。
“在跟每一个角色共生的日子,我都像是谈了一场恋爱。”
张天阳37岁仍是“孤家寡人”的原因找到了。
他对“老婆孩子热炕头”了无兴趣,而只对表演沉迷,这股执着劲儿让人望而生畏。
每次,进步一分,他便有成万的欢喜。
“通过《生万物》,在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看到了什么是好的,看到了什么是更好的,这都是滋养我的养分,我感到很幸福。”
张天阳太想演好了。
所以以往偶尔总会在表演中呈现出一种用力过猛的状态,好在有代表作之后,他慢慢从容了下来。
一个人的欲望是有限的,将其投入在这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就有心无力了,比如感情,也比如营销炒作。
张天阳的采访在业内是出了名地跟“白开水”一般,因为整整两个多小时,不管记者怎么使出千方百计想挖猛料,不懂套路的他都心无旁骛地给你老老实实聊人物塑造。
他难火的原因也找到了。
大火是非多,而是非多容易大火,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显然,张天阳不具备这种条件。
迄今为止,他还是觉得,作为演员的自己,还在路上。
张天阳最喜欢的是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因为他跟自己有点像,或者说自己有意去向其看齐——不计回报、踏实肯干地跑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你不知道甜的巧克力什么时候会来,能做的只有像阿甘那样不停歇地奔跑。
来源:橘子味的小柠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