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刘琳,没人会忘了《父母爱情》里的江德华——那个张口就是“屎尿屁”、咋咋呼呼却心热的农村大嫂,让人又爱又气;也记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王若弗,怼天怼地的大娘子自带笑点,活灵活现。可屏幕上总演“接地气”角色的她,现实里却是北京四合院长大的姑娘,父母
前言
提到刘琳,没人会忘了《父母爱情》里的江德华——那个张口就是“屎尿屁”、咋咋呼呼却心热的农村大嫂,让人又爱又气;也记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王若弗,怼天怼地的大娘子自带笑点,活灵活现。可屏幕上总演“接地气”角色的她,现实里却是北京四合院长大的姑娘,父母都是航天工作者,家境优渥,身上藏着热辣又雅致的劲儿,跟戏里反差大得很。
只是她的人生,没少走弯路,尤其是感情里的坑,差点把她绊倒。刘琳打小就爱演戏,总自己编桥段琢磨角色。父母看出她的天赋,送她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学表演,算是把她往演艺路上推了一把。高三那年,她拍了人生第一部电影《高楼边》,演一个暗恋老师的女学生,还跟姜武搭戏。虽说只是个新人,可这段经历让她彻底迷上了演戏,后来顺顺利利考上北电,跟徐静蕾、刘孜并称“北电四朵金花”。
不过那时候的刘琳,没靠颜值出圈——比起其他几位的亮眼,她的长相总被说“普通”,只能靠演技硬拼。大二时,她凭着灵气被导演看中,竟有机会跟张国荣合作《夜半歌声》。要知道张国荣当时是顶流,刘琳激动得好几晚没睡好。拍戏时张国荣特别照顾她,常叫上她和黄磊一起吃饭,这段经历成了她早年演艺生涯里最亮的光。
可毕业后的五年,刘琳却陷入了“无戏可拍”的低谷。哪怕回北电帮师弟师妹排毕业剧,也因为跟导演意见不合,赌气剪了短发,最后连露脸的机会都没了。直到后来收到《回家过年》的试镜邀约,她抓住机会演了陶兰,这一演就拿了2000年新加坡电影节的亚洲女演员奖,才算把演艺生涯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感情上,刘琳曾栽过一个大跟头。25岁那年,她遇到了比自己大17岁的导演张黎。张黎有才,几句话就撩动了年轻的刘琳,两人悄悄同居了三年。那三年里,刘琳把张黎的生活照顾得妥妥帖帖,为了他推了不少戏,满心等着他求婚。可张黎总说“不想再结婚”,刘琳一次次妥协,直到后来提出结婚被拒,才心灰意冷分了手。
更让她崩溃的是,分手才半年,她在出租车上看到报纸——张黎居然跟别人结婚了。那一刻她才明白,不是张黎不想结婚,只是不想跟她结婚。三年的付出成了笑话,刘琳躲在家里消沉了好久,最后是家人朋友陪着,才慢慢走出来,把所有心思放回演戏上。
后来刘琳去相亲,没再盯着“名气”“地位”,反而选了个没什么钱、但有才华的摄像师。旁人不解,可刘琳和父母都觉得,这人踏实、懂她。婚后的刘琳,像是开了挂——《父母爱情》找她演江德华,她一开始还犹豫,觉得角色太“土”,怕毁形象,还是梅婷和导演劝着才接了。结果江德华成了经典,她凭这个角色入围多个奖项,彻底被观众记住。
再后来,《知否》里的王若弗、《隐秘的角落》里的周春红、《觉醒时代》里的赵纫兰,每个角色都被她演活了。如今的刘琳,成了圈内公认的“实力派”,可她从没忘了那些难走的路——被张黎背叛的痛、无戏可拍的慌、选角色时的纠结。
她的故事哪是“幸运”俩字能概括的?分明是摔了跟头不认输,选对了就坚持,错了就及时回头。就像她演的那些角色,不完美却真实,凭着一股韧劲儿,把人生剧本从“苦情戏”演成了“大女主”。对此你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中留下你的看法。
来源:端庄优雅香瓜Tj9I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