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42岁蒋欣,袁姗姗又被骂了!她是怎么混到人见人厌的?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30 01:55 1

摘要:最近,袁姗姗主演的《归队》正在央视热播,收视冲进了2.9%,看起来风光无限,但评论区却冷若冰霜。

最近,袁姗姗主演的《归队》正在央视热播,收视冲进了2.9%,看起来风光无限,但评论区却冷若冰霜。

这是怎么回事?

《归队》讲的是东北抗联小队在极寒雪林中艰难归队的故事,一群人在风雪交加中穿林越岭、九死一生,本该是种满悲壮与血性的“冷兵器美学”,可惜……

观众一边追着剧,一边也在心里嘀咕:这到底是抗战剧,还是“医美展示片”?

先说袁姗姗。她饰演的是战士“兰花儿”,造型是用了心的,穿得破破烂烂、脸也脏兮兮,乍一看很有点“弃美从丑”的勇气。

演技也确实比过去规矩了不少,不再上来就瞪眼、抿嘴、咬牙三件套轮番上阵。有一场戏,她站在雪地里喊“我们不能散”,声音带着哆嗦,眼睛里有火、有泪、有执念,不说惊艳,起码能看。

但问题就在于她的脸。

剧组把滤镜都撤了,可医美滤镜它撤不掉啊!一镜头怼过来,双眼皮立体得像刚贴上去,高鼻梁、饱满嘟嘟唇,五官精致到有点“不合时宜”。

观众瞬间出戏:“这不是兰花儿,是某蔻姐吧?”

而真正让这张“精致脸”难以服众的,是她对手戏的另一个女人——蒋欣。

蒋欣在剧里演的是酒馆老板娘,妆容近乎素颜,面容甚至有些疲态,但她一出场,全场安静。

没有一句台词也能撑起一段戏,只靠眼神、动作,就把那种“我笑着赔酒,却心怀仇恨”的层次演得透透的。

而反观袁姗姗,剧情推进到激烈处,别人都咬牙切齿,她却还在用“表情管理”;该拼命奔跑的时候,动作僵硬、落地都带着点“练瑜伽”的感觉;

其是在队友牺牲的镜头中,别人哭得撕心裂肺,她却仿佛是“眼药水式”落泪,情绪不到位、情感不扎实。

这就像你本来在看一部1940年代的生死史诗,突然切进来一张医美广告脸……你说,能不出戏吗?

其实这不是袁姗姗第一次因为“脸”被吐槽,也不是第一次“演得不错但依然被骂”。

十年前的《笑傲江湖》,袁姗姗刚演完任盈盈,就被全网喊话“滚出娱乐圈”。

那年她刚被于正捧为女主,替代了杨幂出演《宫锁珠帘》。于正力挺她到什么程度?剧里所有主题曲都让她唱,戏里不论多违和的角色都交给她演,简直把她当“白月光”供着。

但袁姗姗那时候状态真的不行,台词一板一眼,演技刻板僵硬,表情管理也不在线,哭戏像在使劲眨眼。她曾在TED演讲上自嘲:“有谁365天被骂?我就是。”

可有一说一,她被骂不仅仅是因为演技。情商低、嘴碎、不会说话,是她招黑的另一面。

在一次节目中,她对着做饭的孙坚连环输出:“你切土豆像切砖头”,“你还敢吹自己厨艺好?”当场把孙坚气到翻白眼,最后怒怼她:“你闭嘴吧!”观众看完也忍不住说,这是真不会察言观色。

还有她与张小斐的“呼噜事件”,张小斐发文澄清后她还在评论区回复:“找个比你打呼噜还大声的男朋友就好了。”这种“明贬暗踩”式回应,被网友狂轰“茶味浓到齁”。

另外在综艺上嘲讽包贝尔秃头、拿王仁君扫墓梗开玩笑、对王鸥暗戳戳开火……一次两次还好,多了就让人腻了。

再加上“疑似”撩陈晓、“饭局女王”人设,情感线混乱、男闺蜜扎堆,一到真人秀就被网友骂“绿茶本茶”。

真性情没错,但真没边界感,就让人觉得不舒服。

不过我们也得承认,袁姗姗并不是“全然无光”的人设。

她出身于优渥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里不缺钱也不缺爱。小时候学小提琴,青春期一脚踏入艺考战场,硬是顶着家里反对报考北影。

那时候她父母甚至把录取通知书藏起来,不让她去报到,怕她吃苦、怕她娱乐圈太复杂。但袁姗姗就是倔,一边偷偷打包行李,一边软磨硬泡。最后她爸看着她哭了一夜,才心软放行。

在北影,袁姗姗不是拔尖的学生,资源也不多。别人忙着拍戏拍作业,她在角落里演老太太,一演就是一学期。

刚出道那几年,她跑过几十个剧组,演了无数丫鬟、路人。夏天穿冬装、冬天泡冷水,一天拍15个小时,还拿着最低通告费。

有一次她在片场晕倒,醒来后继续吊着点滴上戏——就这股子狠劲儿,于正看见了,才一把把她拽上位。

而在被全网黑的巅峰时期,袁姗姗没删博、没撕逼,而是安安静静晒出了一组马甲线自拍。

谁能想到,这一张图,救了她的职业生涯。

网友惊呼:“腹肌这么绝的吗?”

她也顺势转型成“健身博主”,出书、做节目、上热搜,甚至一度被称为“励志女神”。

她的马甲线不是P出来的,而是靠每天健身2小时+食谱管理换来的。鸡蛋、粗粮、豆浆,吃得极清淡;平板支撑、开合跳、卷腹,练得极狠。

这份自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值得尊敬,放在一个曾被骂到抑郁边缘的女演员身上,更显难得。

但可惜的是,健身改变了她的身材,改变不了她的观众缘。

在《归队》里她确实瘦了,眼神也更坚定了,但脸上的僵硬感和偶尔流露出的“假”,依旧让观众难以全情投入。

所以袁姗姗的这波“被骂”,到底该怪谁?

说是蒋欣的对比也好,是医美的副作用也罢,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她这些年累积的“讨厌存款”太多了。

一个演员,能让观众信任的是角色、作品,还有她呈现出来的“人”。

袁姗姗如果早几年把健身的自律用在演技上,或许今天《归队》的评论区,已是另一番风景。

她不是不能翻盘,她只是太晚明白:演技才是最好的医美,口碑才是最真的滤镜。

演得真、活得真,观众才会真正心疼你。#袁姗姗

来源:洛子帅品评

相关推荐